292018/12
诗人笔下的这些伤女怨妇, 正是无法彻底挣脱社会政治伦理束缚的东汉下层知识分子形象的生动写照。思妇的形象既美好动人, 又蕴含着文化内涵, 令人寻绎不绝。
292018/12
通过对两书的对比研究, 能够看到北宋中期到末年的社会变迁。自中期王安石改革之后, 政治斗争不断, 国力在一次次的内斗中耗尽, 政治环境的变化引发了文人创作风格的转变。
292018/12
从内容上来看, 《古诗十九首赏析》对《古诗十九首》的创作笔法、诗学理论、主题类型等分析研究, 这些方面使读者对《古诗十九首》的诗歌内容和情感倾向都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这
292018/12
《诗经》和《古诗十九首》的“忧生之嗟”在表达方式、具体内容、诗人心态方面互有异同, 但没有优劣之分, 《诗经》铿锵而《古诗十九首》缠绵, 《诗经》坦率而《古诗十九首》委婉
292018/12
以“忧患意识”为核心的永远不向生命的困境屈服的悲剧意识得以呈现, 正是对这种悲剧意蕴的品味带来了悲剧意识的觉醒, 也促使具有中国特色的悲剧意识逐渐清晰、纯化和升华, 加快
292018/12
从唐代文学中文人墨客对于酒的衷肠之诉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酒已经不仅仅是酒, 而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 一种精神境界, 它成为了一种象征, 一种浪漫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