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018/12
《姿子妮乍》是一首古老的彝族诗歌,早在魏晋时期,就已载入彝族祭司毕摩的经籍。[1](P.108)历经千载,《姿子妮乍》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至今仍在四川凉山彝族地区广泛流
242018/12
认同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议题,少数民族族群地方认同作为少数族裔个体种属的直观性表述,凸显出个体通过性别、民族等维度实现区别性自我认知的基本路向。相应地,少数族裔个体
242018/12
民间资源与少数民族现代文学的关系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然而,对少数民族现代文学与民间资源关联的研究,却长期处于表面化和片面化的状态。因此,对二者间深层次的内在关系
242018/12
霍达以宗教口吻描述了一个大家庭的凄美动人的故事,回族玉器匠人梁亦清的玉器作坊奇珍斋的沉浮和兴衰,梁家三代人不同的命运变迁使得这部小说充满沉重的悲伤之感。书中的主要
242018/12
一、壮族英雄史诗《莫一大王》的文化语境及其相关母题在以红水河为中心的桂中、桂西北地区,流传着关于英雄人物莫一大王的英雄史诗。该史诗被视为方国时期壮族先民历史的再现
242018/12
民间叙事长诗是与创世史诗、英雄史诗相并列的一种叙事长诗类别。它不像创世史诗和古代英雄史诗那样反映部落历史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而主要表现个人生活中的爱情纠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