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凉山州钒钛钢铁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发展现状, 明确实施核心产业、平台支撑、资源能源保障、辅助配套设施等四大体系联动建设的发展思路.围绕凉山州钒钛钢铁产业发展中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 提出选择产业园区承载主导产业链条式发展的综合循环利用型模式, 并进一步完善产业园区建设.最后从园区重点企业的引进以及基础设施保障措施、技术保障措施、产业政策保障措施、财税政策保障措施、土地政策保障措施、环保保障措施、人才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 分析了园区建设瓶颈并提出建议, 总结了凉山州钒钛钢铁产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关键词:凉山州; 钒钛钢铁产业; 发展思路; 产业模式; 保障措施;
钒钛作为国家重要战略资源与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的新型功能材料, 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海洋工程、交通设备、能源化工、通信设备、生物工程等领域.凉山州是我国攀西矿产资源富集区, 钒钛资源十分丰富, 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达24亿吨, 远景储量37亿吨, 钒资源占全国总量的33%, 占世界的11.6%;钛资源占全国的95%, 占世界的35%, 在全国钒钛资源的供给和生产方面占有极为重要地位[1].凉山州钒钛钢铁产业经过长期建设与发展, 已初步形成以西昌钒钛钢铁产业园为核心的产业集聚态势, 具备较完整的工业体系、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和较完善的配套设施.凉山州积极发展钒钛钢铁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顺应国际发展趋势, 符合国家战略规划, 适合四川工业发展, 满足凉山未来发展需要[2].
1 凉山州钒钛钢铁产业发展的现实条件
1.1 宏观基础
1) 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需求.钒钛资源是稀缺的军工材料、工业原料, 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凉山州工业化发展由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加快迈进, 产业规模、产品结构、区域布局、发展模式、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发生明显变化, 具备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 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攀西钒钛资源开发及钢铁产业, 能为地区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2) 凉山产业承接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在现有社会经济状态下, 使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和发展强势转化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多年的积累和发展, 尽管使得发展环境和发展基础得到较大的改善, 但凉山州的进一步发展, 必须依靠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重大支柱产业的强力支撑和拉动.
3) 凉山工业发展的战略需要.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个意见、两个规划"、国家《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基地规划》等政策, 为凉山州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通过钒钛钢铁产业的发展, 可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确保富足的国家战略资源, 钢钒工业的发展可以拉动凉山州社会和经济发展.
1.2 微观基础[3]
凉山州钒铁资源丰富, 交通便利, 基础设施完善, 电力能源充足, 为凉山州发展钒钛钢铁新材料产业提供了资源基础和物质基础.凉山州经过长期积累与发展, 形成了一批重点企业和产品, 拥有一定的产业基础, 在资源综合利用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产业集聚初见雏形, 为凉山钒钛钢铁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西昌钒钛产业园区、成凉工业园区、德昌工业园区、会理工业园区的发展与拓展, 为凉山钒钛钢铁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依托平台.
2 凉山州钒钛钢铁产业发展现状
经过长期建设和发展, 凉山州钒钛钢铁产业已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 形成以攀钢西昌钢钒公司为龙头的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和产品[1].凉山州钒钛钢铁产业链与世界钒钛钢铁产业链相比, 位于整个世界产业链的中上游, 产品主要是铁矿、钛精矿、钒渣、钛白粉、热轧板等.但凉山州钒钛钢铁资源开发仍存在不够合理、资源总量不清、仍面临综合利用难度大、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产品档次低、产业链短、将钒钛磁铁矿等同于一般的铁矿开采等突出问题.在技术政策上存在较大误区和空白, 整体竞争力不强, 缺乏与国际接轨的完善的产业链, 尤其是产业链下游的装备制造基础差.
3 凉山州钒钛钢铁产业发展发展思路
坚持科学发展和"工业强州"战略, 按照立足资源、依靠科技、深度开发、综合利用、面向市场的总体思路[1], 实施矿山开采、钒钛加工及高端装备制造的大规模、高起点、高技术、高价值、高带动的上下游一体化的钒钛磁铁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战略, 实现钒钛磁铁矿的利用从生产初级钒钛产品到下游装备制造, 着力发展资源加工型企业, 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真正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
立足凉山州特殊的城市群位置和区位条件, 发挥已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 以攀西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为依托, 以西昌钒钛产业园区为载体, 以攀钢西昌钢钒公司为龙头, 以不断提高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率为核心, 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 以发展方式创新为手段, 引进国际巨头企业, 延长钒钛钢铁产业链条, 实施主导产业、关联产业、配套产业的联动建设, 促进钒钛钢铁新材料产业集约化发展, 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钒钛钢铁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及本土大企业.
4 凉山州钒钛钢铁产业及产业链的发展
凉山州钒钛钢铁产业应以钒钛钢铁深加工产业和以此为基础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导, 以矿产采选产业、化工产业、稀有金属加工业为关联产业, 引进国际巨头企业, 集中资源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围绕主导和关联产业, 大力发展择与之关联程度大、为其支撑服务的总集成总承包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工业设计产业和科技研发产业等配套生产性服务业产业,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凉山州钒铁钢铁资源特点, 建成以钒钛钢铁深度加工和应用产品为龙头的钒钛矿产资源开采、钒钛冶炼分离[4]、钒钛钢铁深加工三位一体的钒钛钢铁特色产业基地, 构建钒钛钢铁---新材料---元器件---终端应用的完整钒钛钢铁产业链, 重点打造以钒钛合金为基础的高端装备元器件产业链、以海绵钛为基础的钛材产业链、以钒钛钢铁为主的钢铁新材料产业链、以铁为主的医学器材产业链、钛白粉产业链、以钒为主的全钒液流电池产业等6条产业链, 如图1所示.
图1 凉山州钒钛钢铁产业及产业链
5 凉山州钒钛钢铁产业园区建设
5.1 产业园区现状
凉山州钒铁钢铁产业带位于凉山州中部到南部, 总体规划1 000平方公里, 自北向南涵盖了成凉工业园区、西昌钒铁产业园区、德昌县工业园区和会理工业园区.钒铁钢铁产业带北部与成凉工业园、西昌钒铁产业园的钒铁钢铁采选冶炼产业、钒铁钢铁加工产业、装备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对接, 重点发展钒铁钢铁冶炼及深加工、铁白产业、钒铁钢铁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垂直型产业集群, 建立仓储中心, 完善上中下游产业链, 形成产业基地中心节点;中部与德昌工业园区冶金及辅料生产、机械加工产业对接, 重点发展钒铁钢铁深加工、装备制造业以及化工产业, 实现水平产业集群, 延展关联产业发展;南部与会理工业园区钒铁钛资源采选业对接, 重点发展钒钛铁资源采选、钒铁钢铁冶炼, 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原料基地.从而形成钒铁产业带多样化布局结构, 发挥西昌现有现代物流群优势, 结合会理工业园区钒铁钛采选冶炼, 与西昌和德昌钒铁钢铁产业园区深入链接.
5.2 产业园区建设方向
根据产业发展摸式选择原则, 充分借鉴国内主要发展模式, 结合凉山产业现状, 凉山州钒钛钢铁新材料产业应选择园区承载主导产业链条式发展的综合循环利用型模式.应以园区为产业发展载体, 以主导产业链条为中心, 纵向延伸自身产业链、横向整合关联产业链、侧向整合配套产业链.
要进一步以钒钛钒铁为产业中心, 带动下游产业及相关产业全面发展, 打造现代化钒钛新材料生产基地[5].以攀西丰富的钒钛磁铁矿资源为依托, 以西昌钒钛产业园区为载体, 以攀钢西昌钢钒公司为龙头, 以钢铁为基础, 形成钒、钛、钢铁三个产业支柱, 坚持科技创新和循环回收利用之路, 重点突破钒钛磁铁矿的采选、分离、加工应用技术, 积极开发高档次钛白、海绵钛、钛材、钒钛低微合金钢等产品.
要进一步以钒钛钢铁新材料产业为中心, 引进多类钒钛钢铁产业下游钢铁制造企业、高端装备零部件制造企业及配套生产性服务业与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新兴产业, 完善凉山钒钛钢铁新材料产业链, 打造下游高端装备元器件加工基地, 使其成为凉山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必须加强产业链循环和物流循环建设, 坚持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路线;构筑工程技术研发平台、产业市场信息平台、物流配送调度平台、人才管理服务平台四大平台, 带动企业生产和产业运作的高效进行, 提升产业竞争力, 大量引进投资, 扩大规模, 带动凉山经济发展.
6 凉山州钒钛钢铁产业重点企业的引进
企业是产业规划实施与产业发展的微观载体.凉山钒钛钢铁产业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缺乏大企业引领、产业链不完整, 因此需要引进国内外技术先进、产业链完整的大型企业带动当地企业发展, 推动产业规划实施, 实现工业强州战略.
通过构建体系、对国内外钒钛钢铁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上市企业综合评判, 在此基础上, 结合凉山实际, 引进国际国内钒钛新材料企业, 带动当地龙头企业, 完善凉山州钒钛钢铁新材料产业链, 使凉山州钒铁产业形成从开发到应用的"钒钛磁铁矿开采---粗加工---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全产业链, 进而形成"钒钛磁铁矿---钒钛铁精矿、钛精矿-海绵钛、钛白粉、氧化钒、半钢---铁材、钛合金、钒合金、钒钛钢---高端装备制造元器件"全产品链.
在引进企业时, 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客观与主观相结合、财务与非财务相结合、经济绩效与环境绩效相结合、产业协调与区域匹配相结合、产业延伸与产业带动相结合、定量为主与定性为辅相结合、可比性与易获得性相结合等原则进行评判[6].
7 凉山州钒钛钢铁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7.1 基础设施保障措施
1)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低, 亟需完善水利配套设施.凉山州水利设施不足、配套不够, 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较低, 各工业区供水设施严重滞后, 部分县市工业区缺水日趋明显.要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提升工业用水效益和水循环利用率、重视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环境保护, 以水资源基础设施建设来适应产业基地经济发展的需要.
2) 加强能源建设, 改善目前能源单一、结构单一的现状.凉山州能源供应的主要问题是能源较单一、周期性缺电、发电供电能力不足、电力设施建设滞后于工业发展, 与工业发展协调性较差.
要着眼于四川省、凉山州电力发展, 统筹协调全州与规划区电力建设, 立足规划区工业、城镇发展、矿产资源和水电资源开发, 构建以西昌为中心的区域骨干电网, 充分满足工业生产及城镇用电和电源送出.同时大力鼓励支持太阳能、风能的开发利用, 加大太阳能及风能的配套设施建设, 扩大太阳能的使用范围.加快煤炭资源勘探, 实行煤炭资源的保护性开发, 规范开采, 提高回收率;整合小煤矿资源, 推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快煤炭工业结构调整, 关闭布局不合理、安全生产不达标及回采率低的小矿井.
3) 完善交通运输体系, 保障园区内外高效链接.凉山州高效便捷的交通体系尚未形成, 工业经济大发展缺乏现代化的交通平台支撑、工业园区之间联系不便, 交通外引内联能力不足, 制约工业的发展.
要依托西部交通枢纽建设, 形成安全、快捷的现代交通运输和物流体系保障;结合凉山州工业布局, 构建以西昌、攀枝花、昭通为枢纽的交通走廊, 完善提升二级干线公路网络, 强化县市之间的便捷联系, 打造产业基地、工业园区和城镇协作发展的平台;根据凉山州工业及城镇发展布局, 大力强化西昌为中心的区域交通枢纽功能.
7.2 技术保障措施[7]
1) 要以企业为主体, 完善产学研综合体系, 构建钒钛产业创新平台.对于重大和关键核心技术项目, 通过政府资助和扶持, 建立基于产业基地的国家工程技术中心, 联合技术实力强的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 形成技术联营体, 广纳人才, 攻坚克难, 积极开展多渠道的产学研合作.
2) 以自主研发为主, 外部引进为辅, 促进钒钛产业往纵深推进.要以生产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生产, 建立基于生产的技术研发机构, 不断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使技术不断走向精深、生产不断迈向纵深, 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经济效益.多渠道筹措资金, 加大科技开发经费投入, 减免新技术推广投资和人才开发费税金, 增强科技创新的硬环境.
3) 构建科技创新信息化平台, 加强钒钛企业与市场的无缝链接.搭建运行良好的企业管理平台机构, 落实责任, 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保障技术创新信息化平台建设;保持与总平台的沟通, 共同开展信息平台的完善和升级工作;及时发布技术创新信息、产品供求信息、对外咨询与服务信息.
4) 创建总部技术研发服务平台, 有效发挥引领作用.建设总部办公区, 成立研发中心, 引进研发平台系统和相关专业人员, 为平台提供基础设施载体, 不断为企业提供相对低成本的研发服务, 不断促进园区内企业成长.
7.3 产业政策保障措施
1) 建立钒钛资源补偿机制, 促进凉山经济均衡发展.对现有的钒钛磁铁矿矿产资源税进行调整和完善, 合理征收矿产资源税、开征资源附加利润税、价格调节基金、开采环境税.对现有的钒钛磁铁矿矿产资源补偿费制度进行调整和完善, 设置"钒钛资源权利金"、构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补偿机制.
2) 加强宏观调控, 推动钒钛钢铁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坚持产业规划引导, 保证科学有序发展;二是以政府为主导进行政、产、学、研合作, 推进钒钛钢铁产业科技创新;三是以市场机制为调控,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 促进钒钛钢铁产业优化升级.
3) 加强钒钛磁铁矿勘探研究, 完善资源战略储备.建立地质勘查基金制度, 积极激励社会投资者依法参与商业性地质找矿, 尽快查明一批钒钛磁铁矿产资源, 为钒钛钢铁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形成强有力的资源支撑;支持引导规模大、实力强、技术先进的企业参与钒钛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7.4 财税政策保障措施
在财政政策上, 采取财政补贴、财政贴息、投资参股等方式, 增加产业项目的投入;积极争取省级科技专项资金、产业技术研究与技术创新研发资金、环保与治污资金、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等专项资金, 优先考虑钒钛钢铁产业向高端方向发展的需要.在税收政策上, 对企业和个人适当返税、减税或免税进行扶持.在凉山州政府扶持上, 对钒钛高端装备制造业技术开发, 简化行政手续、增加直接投资、免征一切行政事业性收费, 属服务性收费项目, 一律按下限减半征收的收费政策、用电用气用水和运输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在金融政策上, 建立金融机构支持凉山州钒钛钢铁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加大对钒钛钢铁产业中小企业和重大项目的信贷投入、做大做强凉山州钒钛钢铁产业中小企业担保公司、鼓励钒钛钢铁产业重点企业上市融资、积极搭建银政银企合作平台、推进产权交易政策[6].
7.5 土地政策保障措施
制定土地优惠政策, 保证土地供应、规范土地使用制度、整顿土地利用市场、加强土地集中调控、强化土地经营管理、鼓励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7.6 环保保障措施
凉山州钒钛钢铁产业如不采取合理的环保措施, 将会造成资源过度开采、矿山生态难恢复、废弃物处理不科学、企业排放无法达标等环境污染问题.目前已经采取的环保措施有:硫酸法制钛白粉, 结合综合利用工艺, 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含高钛炉渣提钛, 提高高炉渣中钛回收率;利用含钒铁水提钒, 提高钒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从铁尾矿中回收钛精粉, 尾矿得以回收利用;钴硫精矿的回收及深加工技术得到发展;转底炉炼铁新工艺, 促进节能减排;钒钛磁铁采选技术先进, 确保环保和资源利用率;引进国际先进大型密闭电炉冶炼和酸溶性技术, 处理高钛渣等.
要进一步调整产业布局, 优化产业结构,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 减少源头污染物排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恢复生态环境, 加强治污力度, 处理好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水排放采用清污系统分流, 送到集中污水处理厂, 对进入集中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污水实施监控, 严格执行接纳标准, 做好对地下水的防护, 避免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对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 严格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钒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积极采用回收、吸收、吸附、冷凝、焚烧等处理方法生产废气;综合利用废渣, 有进一步提取价值的应进步提取利用, 无进一步提取价值的要全部运回尾矿库进行有效填埋处理.
7.7 人才政策保障措施[8]
进一步营造人才服务与收入分配市场化、劳动保障社会化、人才创业平台最佳化、人居环境最美化的优越环境, 要有健全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培养和评价、流动和晋升、激励与淘汰的机制, 形成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人才环境.充分发挥政府培训资金的撬动作用, 加强与中央在川的科研院校之间的协调和联系, 加强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 着力培养造就一批优秀企业家, 坚持自主培训与引进并行, 促进企业管理人才得到全方位的发展.要提高急需的关键技能型人才的待遇, 鼓励科技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积极培育现代产业工人, 促进钒钛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稳步发展.
8 凉山州钒钛钢铁产业的效益分析
工业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 对经济的发展和拉动增长起到重要而直接作用, 产业重点企业及其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也具有推动作用;钒钛钢铁新材料产业必将带动采选、化工等关联产业的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物流、设计、研发、培训等服务产业链的发展, 形成第一产业带动第二和第三产业的产业升级和集群关联经济效益, 从而降低企业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经济的发展又能促进就业, 具有推动凉山州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带动产城互动的社会效益.钒钛钢铁新材料产业以科技带动产业发展, 促进凉山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9 结语
凉山州发展钒钛钢铁产业顺应国际发展趋势, 符合国家战略规划, 适合四川和凉山未来工业发展需要, 并具备良好的资源基础、产业基础、产业载体、配套设施、政策支撑保障.凉山州钒铁钢铁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以凉山州资源优势为依托, 以完备的钒铁钢铁产业链为纽带, 以工业园区为载体, 以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为发展思路, 整合发展要素, 推动区域合作、产业聚集与对接延伸, 形成规模优势、产业优势和产品优势, 有效地把凉山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提升凉山州工业经济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民族地区社会和谐, 实现"工业凉山"的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凉山州科技局.加强凉山在国家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中科技支撑的对策建议[J].决策咨询2014 (1) :33-39.
[2]凉山彝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 (2011-02-24) .
[3]致公党中央, 四川省政协联合调研组.攀西战略资源综合开发与西部发展[J].中国发展, 2010, 10 (3) :1-5.
[4]苟淑云.对提高攀枝花钛资源利用率的思考[J].钢铁钒钛, 2009, 30 (7) :89-91.
[5]袁金星.跨越式发展背景下河南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 2008.
[6]黄少波.构建自主创新体系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 2006.
[7]杨洪春.建立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J].发展研究, 2007 (9) :67-68.
[8]刘新民.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研究, 2005 (7) :27-30, 38.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