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复习课作业设计的原则与方法
点击量:发布时间:2019-01-01 17:29
一、问题的提出
第一轮复习非常重要,它是整个九年级复习的基础和关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这一阶段主要抓好对基本概念准确记忆和实质性的理解,抓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熟练应用,抓公式和定理的正用、逆用、变用、巧用,抓基本题型的训练。教师会根据作业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作及时的调整和反思,归纳和总结典型错误,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所以我们必须精心设计有效的作业,提高效率。通过问卷调查和目前教学现状表明,由于数学作业设计质量不佳的原因会普遍引起以下几个问题:
(一)课堂教学中习题质量不高,导致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在第一轮复习过程中,教师没有很好选取课堂习题,片面的追求复习进度来完成了对知识内容的复习。这样似乎节省了很多时间,但实际上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于很多知识尤其是七年级和八年级的知识已经不熟悉甚至遗忘,这样的复习会导致学生第一轮复习过后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仍然不扎实,从而影响第二轮的复习。
(二)教师布置作业比较随意,导致学生降低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新课改实施以来,大部分教师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逐渐成为一个快乐的过程。但有不少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意图,缺乏必要的思考,如教师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购买教辅资料,如当堂检测,孟建平数学,优化与提高,中考模拟等等,利用这些资料让学生强化性做题,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不能很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还会降低甚至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作业的设计缺乏实践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缺少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数学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教师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作业设计,充分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处处有数学”.应考虑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际复习过程中教师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作业中很多掺杂了些繁、难、偏、旧、机械的、滞后的题目,缺乏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和学生可能很辛苦,但是复习效果较差。
二、数学复习课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作业设计要体现基础性
每年的中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双基”,所以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要在这部分试题上保证得分,就必须结合教材,对整个初中阶段需要掌握的内容心中要有清晰的脉络;其次,复习应配备适量的练习,习题的难度要加以控制,以中等题和简单题为主。
案例一:在复习到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概念之后,设计了这样一组题:
1. 2的平方根是( )
A.4 B.√2 C.-√2 D.±√2(12年江苏)
2. 4的算术平方根是
A.±2 B.2 C.-2 D.√2(15年浙江湖州)
3.化简:√4=()
A.2 B.-2 C.4 D.-4(12年甘肃)
4.化简√(-4)²=_________.(13年安徽)
通过精选近几年中考题中涉及相关章节知识点的中等题和简单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适量训练,既巩固了当天复习的内容,也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考命题特点,激发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二)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实践性
教育和发展心理学巨匠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长期以来,由于教学任务比较重或受习惯性思维影响,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没有多加思考,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清晰的意图,使很多的学生降低了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灵气和创造的激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在作业设计中,必须要适当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实践性。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作业中集中注意力,并保持饱满的热情,从而提高作业的质量,使其形成良好的兴趣和爱好。
案例二:当学生复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后,设计了如下题目:有一种“二十四点”的游戏,其规则是这样的:任意四个1~13间的自然数,将这四个数(每个数用且只能用1次)进行加、减、乘、除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如对1、2、3、4所作运算:(1+2+3)×4=24.
(1)现有四个有理数3、4、-6、10运用上述规则写出三种不同方法的运算,使其结果等于24.
(2)现有四个数3、-5、7、-13仍运用上述规则,写出一种运算式,使其结果等于24.
算24,这是生活中的扑克游戏,学生在这类似游戏的快乐作业中,加强了“双基”,增强了阅读能力和按规律研究的意识,也提高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作业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对于第一轮复习必须坚持作业设计体现基础性,但不同的学生肯定是有差异的,那么在关注中等及以下同学发展的同时,我们还应该重点关注那些数学尖子生,让尖子生仍能积极思考,激发其兴趣,所以笔者认为在作业布置时必须有层次性。
案例三:笔者把作业分为三个层次。A组---基本题。重在“双基”训练,适合“学困生”;B组---变式题。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适合“中等生”;C组---创新题。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合少数“尖子生”.下面举例说明:
第一层:A组 基础性题目
1.已知:在Rt△ABC中,∠C=90°,AC=4 AB=5,求cosA的值。
2.已知:在△ABC中,∠C=90°E是AC边任一点,且ED⊥AB,垂足为D,交AB于D.求证:△ADE∽△ACB.
第二层:B组 提高题
1.已知:在Rt△ABC中,∠C=90°,如果sinA是方程2x2+3x-2=0的根,求cosB的值。
2.已知:在△ABC中,∠C=90°AC=8BC=6,点D、E分别在AB、AC边上,且DE垂直平分AB,求DE的长。
第三层:C组 开放性或探究性题
1.在某海域中有一海岛A,它的四周20海里范围内为暗礁区。一艘轮船由东向西航行,在B处见岛A在北偏西60°,航行24海里到C处见岛A在北偏西30°,货轮继续向西航行,有无触礁危险?
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能比较轻松地完成他们的相应作业,使他们的数学基础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较大的提高。同时,我还适时鼓励大家向更高层次的作业挑战,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教师要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观念,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体验到成功,尤其是创新成功。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上一篇:怎样做好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相关论文推荐:
初三学生数学不合作心态与对策分析 | 怎样做好九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
九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与解决策略 | 初三重要数学考题的解题方法解析 |
九年级数学的教学质量现状与提升策略 | 农村九年级学生数学讲评课效率提升研究 |
九年级数学复习课中掌握学习教学理论的应用 | 九年级学生数学态度与学习成绩调查分析 |
初三数学教学中学生“不合作”心态及对策 | 九年级学生数学复习方法探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