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问题探究
第一章:大学生党员党性提升研究引言
第二章:党性与党性修养的相关概念
第三章: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淡化的现象及成因
4.1 4.2:营造高校学生党员学习的良好氛围
4.3 4.4:健全高校学生党员的管理机制
结语/参考文献:如何提升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结语与参考文献
摘 要
高校学生是思想活跃、精力充沛的群体,要将学生群体中的优秀人员吸纳到共产党中,为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政权巩固做出贡献。高校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群体的思想先进分子,不仅具备做事应有的能力与水平,也能时刻保持自己思想上积极拥护党的纲领的清醒认识,是中国共产党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与重要保证。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员已成为中共党员队伍发展壮大的重要来源,不断地对党员结构进行优化,在党员队伍中充满着勃勃生机与无限活力。
为此,党的战斗力、凝聚力以及生命力将很大程度上受到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状况的影响。大学生党员应通过自我锻造、自我提高、自我总结等方式,为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在思想政治素质、传统优秀品质、纪律作风要求和文化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出努力。与此同时,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对自我党员身份的承认与认同,就必须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党性修养的提升需要在党性原则约束与指引下,主动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其在思想和行为上都能达到合格党员的标准与要求。
现如今,经过调查研究表明: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状况总体是好的。高校学生党员大多数能做到积极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关心国内外时事政治,对国家有着强烈的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绝不认可危害国家安全与稳定、破坏祖国领土完整的行为,对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言论有一定的清醒认识。但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实施, 国家经济文化快速发展,使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也有机可乘,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和个人主义思想传播到中国。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党员,在党性修养的认识上存在了一些问题和偏差,产生了一些不良风气与认识,这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同样具有弱化作用,使得不少学生党员对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产生了些许怀疑与动摇。
首先,在近段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所面临的困惑与困难的调查分析中,反映出现阶段高校学生党员的一些问题:不愿主动学习党的相关知识与理论;不能在艰苦环境中磨练自身的意志;在面临纷繁复杂的诱惑时,不能保持清醒的思想意识与坚定的理想信念。其次,大学生由于年龄偏小、人身阅历少的先天劣势,导致知识结构不完整、缺乏科学辩证的思维能力,不能在复杂的局面中找寻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高校学生党员对于党性修养提升的专注度不高,这是因为高校普通学生与党组织成员的双重身份,造成了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提升过程中的顾虑,往往更看重自己的学生角色,更关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自身利益,以及党员身份带给自己的可能利益,从而忽视了党员的具体职责以及党员在党组织中的主体地位,这时候如何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便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对于高校学生党员所表现出的实际困难,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问题的原因可以从外部环境影响和自身党员身份认同感不强这两方面来分析。外部环境方面主要是消极、负面的社会思想增多,学校党组织未及时对学生党员进行好的引导;高校学生党员自身建设方面,没有对自身党员身份的认同感,自律能力差,不主动学习党的理论知识。高校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的提升影响着高校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影响着国家繁荣富强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同时也预示着学生党员真正地进行了党员身份的自我认同并逐渐成长为合格的党员。因此,大学生党员在和谐世界的背景下,需要认识到加强党性修养的对自身、社会、国家的重要性,要有意识地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水平。提升高校学生党性修养的水平,最主要的是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研究,分析当前高校学生党性修养不理想的现状与原因,探索提升党性修养的途径与方法,保卫好高校党员培养的圣洁之地,使学生党员清晰地明白自身责任,使中国共产党的永葆先进性并有能力承担国家发展的使命。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首先:引言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依据、相关问题研究现状,文章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文章的创新点与难点。其次:阐述了党员党性与党性修养相关概念。分别对党性与党性修养的概念进行表述,并分析了党性与党性修养的相关性,从而得出,提升自身党性的过程也就是党员党性修养形成的过程。紧接着: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淡化的现象与原因。在肯定大部分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状况良好的同时,指出其他部分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并不理想。这个部分主要在分析其他部分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淡化的表现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党性修养淡化的主要原因。文章最后一部分对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对策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大学生;党性修养;现状与分析;对策
目 录
摘 要
第 1 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2 本文的难点
第 2 章 党性与党性修养的相关概念
2.1 党性概念的历史溯源及内涵
2.2 党性修养的概念
2.2.1 理论修养
2.2.2 政治修养
2.2.3 思想道德修养
2.2.4 科学文化和专业知识的修养
2.2.5 组织纪律的修养
2.2.6 优良作风的修养
2.3 党性与党性修养相关性
2.4 大学生党性与党性修养
第 3 章 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淡化的现象及成因
3.1 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淡化的现象
3.1.1 入党动机功利化现象
3.1.2 理想信念模糊化现象
3.1.3 组织纪律涣散化现象
3.1.4 宗旨意识衰弱化现象
3.2 当代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淡化的原因
3.2.1 环境的复杂化
3.2.2 学生党员自身修养的局限性
3.2.3 高校党员管理机制不完善
第 4 章 提升高校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对策
4.1 营造高校学生党员学习的良好氛围
4.1.1 优化校园育人环境
4.1.2 建设校园和谐氛围
4.1.3 营造校园民主氛围
4.2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监督
4.2.1 严格党员的发展过程
4.2.2 加强学生党员自我监督
4.3 健全高校学生党员的管理机制
4.3.1 完善党员实践机制
4.3.2 健全党员考核评估机制
4.3.3 建立党员激励和制约机制
4.3.4 强化支部考评机制
4.4 重视高校党务教育队伍的发展
4.4.1 明确"高校党务教育队伍"职责
4.4.2 解决"高校党务教育队伍"的困境
4.4.3 提高"高校党务教育队伍"素质
结 语
参考文献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如何建立健全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考察与培养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