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文化我觉得这个命题很重要,但是很不容易讲清楚。文化是一个什么含义?每个人的理解都很不一样。但是没有哪一个定义,可以得到绝大部分人的完全同意。就我个人而言感觉到,每一栋房子,或多或少,都包含一些文化的内涵。当然,多少分量是不完全一样的。
1 中国古代建筑设计中的文化理念
我国传统文化中古代建筑是其中的一部分,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展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其中宫殿建筑更是我中华文明的瑰宝,蕴含了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我国古代历经了众多的王朝,诞生了无数金碧辉煌,巨大规模的宫殿建筑,不管是结构还是形式上,这些建筑都不同于其它的建筑,都体现了皇族的权利和地位。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很重视代表他们权利和地位的宫殿的修建,一个新的王朝的建立必定会大兴土木,建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殿堂。我国在宫殿、坛庙的建筑设计方面创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峰,也为中国古代建筑体系做了历史性的总结。中国古代建筑在结构、空间布局、外观设计和装饰上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1.1 木结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是木结构建筑体系,以柱和梁构成骨架,并以斗拱承转重量,文化中的"勾心斗角",展现力学结构的理性之美。墙体不承重,"墙倒屋不塌",这个力学特点也使墙体可以虚化,屋身变化良多。木结构的柱梁作为分隔,以开间、进深为单位,形成制度。同时,在建筑的设计上饱含文化的象征内涵。
1.2 外观设计
大屋顶,屋身与台基组成建筑单体。飞檐翘角的大屋顶最为特别,被宗白华称为"飞动之美".而这样的大屋顶也承载了古代封建的等级文化,不同等级的人群所居住的房子的屋顶都是不同的。比如:皇宫主殿和佛殿用的是庑殿顶,庑殿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的屋顶规格;再如,古代建筑中唯有佛殿、宫殿才能使用黄色的琉璃瓦,菩萨殿和王府都不能用黄琉璃瓦,只能用绿色的琉璃瓦。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的帝王对神灵是非常信奉和敬仰的,但是却不会驾奴在皇威之上,在都城,它的规格不能超过皇宫,在郡县,它的规格不能超过衙署和王府。换句话讲,就是人和神的家是一致的,实质上是告诉世人,真正的乐土不在别处,就在眼前,人神同在,天人合一。墙体不承重,屋身外观变化较自由,正面很少做墙壁,而采用各种花格门窗设计。台基使建筑显得雄伟壮观,配以栏杆,形成"雕栏玉砌"之美。色彩对比强烈,各部分轮廓鲜明,如黄色琉璃瓦、红色屋身与白色台基对比中取得协调,稳定响亮,富丽堂皇。
1.3 空间布局
包含浓厚的中国式宗教文化意味,宗法礼教功能与社会实用功能结合在一起,并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早在《考工记》中就有都城的设计制度:"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明代大规模的都城建设留下了这个设计制度的经典范本。紫禁城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中段。按艺术构图,从宫殿区的起点大明门算起,紫禁城中轴线也可分为三段。第一段从大明门至午门,由三个串连广场组成。天安门广场呈工字形,工字一竖狭长,两侧千步廊较低,是壮丽的天安门的陪衬。端门广场方形,是过度空间。
午门广场尽端的午门威严雄壮,具有震慑人心的作用。显示了皇权的凛然不可侵犯。整个前段为第二段即紫禁城本身的到来做了充分酝酿。紫禁城由高大砖城围绕,城外有护城河,四面各开一门,四角各一角楼。
中轴线上由前朝三大殿、后寝三大宫和御花园三部分组成。前朝的太和殿是整个紫禁城的核心,也是最大的高潮。第三段从神武门到景山万春亭,这是全部紫禁城结构的收尾。每一节及各节里的每一小节都采用了不同的艺术手法,并且艺术作用也匀不同,但是却相互呼应,连贯相通。我国古代建筑都是古代的帝王为了显示自己的皇威,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同时也是为了达到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欲望,耗巨资构建了这些气势磅礴,金碧辉煌的宫殿。我们能从古代这些建筑的特色上来感受那个年代的封建文化、等级制度等。
2 中国古代寺庙建筑中的文化理念
"深山藏古寺"体现中国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
中国寺庙建筑它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殿堂、门窗、亭榭、游廊均开放侧面,形成一种亦虚亦实、亦动亦滞的灵活的通透效果,所蕴涵的空间意识模糊变幻,这与中国天人合一、阴阳转化的宇宙观有深层联系。"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空间与时间的无限,即为宇宙。
"宇"字本意为房檐,无限之宇,当然则以天地为庐。这个文化理念,把天地拉近人心,人与自然融合相亲。所以,中国寺庙建筑群才会有那么多的室外空间,它并不把自然排斥在外,而是要纳入其中,"深山藏古寺",讲究内敛含蓄。主动将自己和自然融合在一起,实际上是另一方式的自我肯定:寺既藏于深山,也就成了深山的一部分。"托体同山阿",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正是天人合一的体现,这就是中国的寺庙常选址于名山幽林之故。
中国佛寺不论规模地点,其建筑布局是有一定规律的:平面方形,以山门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本寺主供菩萨殿-----法堂-----藏经楼这条南北纵深轴线来组织空间,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沿着这条中轴线,前后建筑起承转合,宛若一曲前呼后应、气韵生动的乐章。中国寺庙的建筑之美就响应在群山、松柏、流水、殿落与亭廊的相互呼应之间,中国古典文化表现的含蓄温蕴,展示出组合变幻所赋予的和谐、宁静及韵味。
君权在我国古代时期永远都是至高无上的,而神权终究不能凌驾于君权之上,之所以这样,都是由古代人民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影响而造成的。"子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儒家学说是不信奉鬼神之说的。历朝历代有建树的帝王对宗教的信仰也都持不能不信但不主张去追求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我所用。如果皇权与宗教信仰发生冲突,宗教就会受到限制。
3 总结
综上所述,每个国家都有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诸多因素的相互影响制约下,其建筑设计也各不相同。欧洲的教堂建筑主要是体现了人们对宗教信仰的追捧,但是我国古代的建筑理念因被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及封建帝王君主统治思想的影响,重在再现人们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平安。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及苏式彩 | 古代建筑装饰雕塑的形态特点和具体功能 |
中国传统建筑中折射出的文化特点 | 如何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绿色观念 |
中国历史建筑的等级制度的形式特点 | 中国古建筑面临的问题与保护措施 |
中国古代建筑中人与自然的交流 |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文化探析 |
日式传统建筑和中国古建筑特点比较 | 中国古典官式建筑的美学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