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升起"和"侧脚"
通过对立柱的制作实践,我们对唐代建筑中柱子的"升起"和"侧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建筑物中的柱子是向地面传载建筑物负荷的唯一构件.东大殿的翼角升起较高,且各柱高度不等,因此,可将柱子按其高度分成七类,并编制了柱高、柱径一览表.具体数据如表 1 所示.
东大殿中的柱子均有"升起"和"侧脚",柱子的"升起"是指建筑物从明间向两侧延伸的各柱依次升高,直至角柱,高度达到顶点.清华大学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保护所在对东大殿进行实测后曾表示,开间方向各柱头存在明显的升起,升起值符合建材"分"°值.前檐柱到明间至南、北梢间的各柱头分别比前一柱头高出约2.5分(°合52.5 mm)、3.5分(°合73.5 mm)、4.5 分°(合 94.5 mm).测量后发现,前内槽柱从明间至南、北梢间各柱头,随着柱子的升起,檐面也从次间开始缓缓升高,柱子的升起促使大殿翼角高高翘起,展现出鸟翼展翅之势,这是唐代建筑的一大特点.
柱子加工的另一特点表现在前、后檐柱和两山山柱上,其柱底内侧的半边均经过了加工,四角角柱的双向内侧也经过了加工,这铸就了柱子"侧脚"."侧脚"便是唐代建筑的又一大特点.在建筑物中加设"侧脚",其目的是使立柱所受的力向立柱中心聚集,使柱与柱之间通过力的作用,达到互相依靠,而不是相互对抗的作用.也就是说,通过人为的加工,可使建筑物中的柱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整体作用.在模型制作的过程中,通过多次的研究、计算和反复试验后,研究小组确定了东大殿的"侧脚"为柱高的 1.2%.
2 榫卯是古建筑木构件连接的根本
东大殿立柱上安装的铺作通过"榫卯"连接成为梁架,榫卯成为了构件连接的根本.随着柱网的形成,在相应的 4 根立柱上,前、后檐柱分别安装了外檐柱头铺作,前、后内柱分别安装了内槽柱头铺作,山面则安装了山面柱头铺作和转角铺作.铺作层一般向上安装,并与内槽铺作横向连接成一体,或是两转角铺作与山面柱头铺作连接成梁架.
梁架构件间的连接都要依靠"榫卯",且当连接的位置和构件不同时,榫卯的选用也不同.东大殿木构连接用的榫卯,就其结构可分为:管脚榫、馒头榫、燕尾榫、箍头榫、透榫、半榫、方头榫、十字刻半榫、十字卡腰榫、裁销榫、穿销榫、龙凤榫、横高竖低榫、角榫、斜角榫、四方去角榫、中尖榫、偏尖榫、斜角尖榫、斜角偏尖榫、山形榫、上大下小榫、丁子榫、对开丁字榫、丁字燕尾榫、上粗下细榫、前细后粗方榫、斜角插入榫、斜角暗插榫、双夹榫、双肩榫、肩胛榫、插肩榫、开口榫、闭口榫、直榫、阶梯榫、斜角直榫、筷子榫和各半榫等40 余种.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榫卯才是古建筑木构件连接的根本.
3 模型制作体现出古建筑的艺术化过程
东大殿模型构件的安装,就像是在创作一件艺术品.安装过程中具体体现出的艺术价值有以下五个方面:①当连接梁架时,会使人难以想象在千余年前的古代,古人是如何将数百件木构纵横交错,上下重叠,最终建成一个千年常存的雄伟建筑,不由得使我们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而感到自豪.②当进行四角明乳栿的"米"字形连接时,大小构件的结合、粗壮与精细构件的搭配、四方中间明乳栿的安插、重叠的构件和极其巧妙的空位构造,均是难得一见的艺术构造.③外槽上方一重重的明乳栿使大殿的景观效果具有了生动的层次感.大殿的外檐、内槽分明,数以千计的木构件安装有序,可以说是蔚为壮观.④唐代建筑的铺作名副其实,能起到平衡建筑物重力的作用,比如外檐转角辅作、内槽柱头铺作等.通过铺作的名称可以了解其作用和安装位置.其中,四椽明栿与明乳栿及其上面的平基枋等构件起平衡的作用,草栿与檐槫通过铺作上的昂起平衡和支撑的作用.各种铺作及其构件,有的起主导作用,有的起辅助作用,有的直接受力,有的借力受力.此外,有的铺作在制作时有意识地增加了装饰构件,使其成为了建筑物外观中的艺术点缀,比如,设在东大殿外檐柱头铺作中间的补间铺作,在其二跳外增加了一蝶形栱,使其像展翅的蝴蝶一样在此栖息.在整个东大殿的正面,以有规律的间距布设了 7 组带有蝶翅的补间铺作,使东大殿有别于其他建筑物.通过对东大殿各种铺作的研究,我们认为,如果东大殿能够代表唐代建筑,那么,铺作就是唐代建筑不可或缺的构件之一.⑤东大殿的庑殿顶与歇山顶建筑的下平槫至檐槫的连接安装如出一辙,都采用了交圈连接的方式,这体现了中国古建筑相互借鉴的思想和古代建筑师的建筑手法.
然而,东大殿也存在某些不够理想之处,比如,在东大殿上方的两端各安装有 3 件丁栿,不仅有上平槫横卧其上,而且还通过丁栿上的平梁、叉手支撑着唯一的脊槫,但这些构件的支撑点不在柱头上,而是悬空支撑的,且使用的几层垫墩不在主要构件之中.这一结构便是东大殿构件中美中不足的地方,而且在除东大殿之外的建筑物中,均没有发现此结构.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