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抗战时期贵州保甲制度的推行和调整研究
导论:民国贵州地区保甲制度发展研究导论
1.1:以军驭政:军阀控制下的贵州地方社会
1.2 1.3:自卫保甲:保甲制度下国家权力的渗透与社会控制
第二章:稳定后方:抗战初期贵州保甲制度的强化
第三章:抗战建国:新县制的实施和保甲制度的调整
第四章:弊大于利:抗战时期贵州保甲制度的作用和弊端
结论/参考文献:抗日战争时期贵州保甲制度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摘要
20 世纪 30、40 年代,国民政府在贵州省内推行保甲制度,意图建立起行政、教育、经济、军事合一的地方组织,以实现加强地方社会的控制,奠定建国之地方基础的目的。1935年 9 月贵州省奉命以保甲取代"县乡闾邻"制度,经过两年的编查整理,初步建立起了县、区、联保、保甲的保甲组织结构,抗战爆发后贵州省政府继续全面的推行和调整保甲制度。
一方面国民政府在贵州省推行保甲制度,编查保甲、严密保甲组织、训练保甲人员、厉行"连坐法"、办理保甲事务。同时以保甲为载体厉行禁政、整理赋税、发展卫生事业、强化警卫组织、完善保安制度、发展合作事业、推行乡镇造产、改革兵役制度、发展教育事业,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另一方面,保甲制度在贵州并没有发挥出统治者理想的作用。由于地方社会精英不愿担任保甲职员,长久以来形成的国家借助士绅阶层控制基层社会的模式遭到破坏,土豪劣绅伺机窃取了基层社会的控制权。国民政府对保甲制度设计的弊端和各级政府的推行不力,保甲人员的选用不当,素质低下,保甲经费不断增加,沉重的兵役,劳役和赋税负担,引发了民众的不满,进而出现民众与政府的对立,也影响到了贵州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国民政府借保甲制度实现贵州社会控制的目的几成泡影。
关键词:抗日战争 国民政府 贵州 保甲制度
目录
摘要
导论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资料准备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五、研究思路
第一章 "剿匪清乡"与权力渗透:国民政府中央势力入黔及保甲制度在贵州的建立
第一节 以军驭政:军阀控制下的贵州地方社会
第二节 保甲取代自治:保甲制度在贵州的初步建立
第三节 自卫保甲:保甲制度下国家权力的渗透与社会控制
第二章 稳定后方:抗战初期贵州保甲制度的强化
第一节 整顿保甲:吴鼎昌入黔主政与贵州保甲的充实
第二节 蓄力抗战:强化贵州保甲的驱动力
第三章 抗战建国:新县制的实施和保甲制度的调整
第一节 实施新县制:行政区划的调整和保甲的重新编组
第二节 管教养卫:新县制下保甲制度的职能
第四章 弊大于利:抗战时期贵州保甲制度的作用和弊端
第一节 强调治安:新县制实施前保甲制度在贵州推行的职能和作用
第二节 服务抗战:新县制实施后贵州保甲制度的职能和作用
第三节 流弊丛生:抗战时期贵州保甲制度的弊端
结论
参考文献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