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距银川市区大约 60 公里的贺兰山岩画保护区是全国着名的文物群体旅游景点之一,处于宁夏贺兰山东麓中段,岩画分布从北到南,绵延 250 余公里。 这些岩画有的处于地质结构复杂地带;有的刻于风化严重,岩土酥松的岩体之上;有的处于常年地表水冲刷地带,岩画安全受到极大威胁。 近年来,由于气候环境变化,人类工业活动,大气污染等因素影响,岩画风化、破坏严重,图像,刻痕日渐模糊,部分岩画刻痕已经到了难以辨认的程度。 为了更好更有效的保护这些珍贵的岩画,在调查岩画病害及成因的基础上, 试图寻找一种或几种方式综合治理岩画所在岩土的地质病害和外部病害,阻止岩画的继续风化是非常有必要的。
1贺兰山岩画的主要病害
1.1 自然破坏
霜冻雨淋、石面风化、植物生长、动物踩踏,人为破坏等。贺兰山西侧全年干旱少雨,年降水量在 300 毫米左右,而且集中在 7 到 9 月份;贺兰山东侧因地理位置降水量相对较多,因此中部山沟的泉水常年不断,而且贺兰山每年都会有两三次山洪,山洪暴发时快速的水流夹杂大量的沙石,直接撞击在岩体上,强大的冲击力对岩面造成了非常大的破坏。
贺兰山受来自乌兰布和沙漠与腾格里沙漠的西北风,因地理位置及地貌原因,风多且风速很大,导致该地区多沙尘暴危害,岩画长期暴露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发生了严重的风沙剥蚀;分布在石质酥松的岩体上的岩画都不同程度的生长了植被,这些植被的根系可以扎入极小的空隙,从而扩大空隙和裂纹,植被根部腐烂产生的植被酸,对岩面造成腐蚀;野生动物的踩踏也对岩画的刻痕造成很大的破坏。
1.2 人为破坏
炸山取石、开矿挖料、当地居民及游客乱踩乱画乱刻、随意攀爬。快速的城镇化步伐需要足够的石料。 因而,贺兰山成了一个天然的石料厂,为银川及周边地区提供了相当可观的石料。 在石料的炸取过程中,有一部分岩画被彻底破坏,永久消失;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每年有大量的游客来到贺兰山观光游览,这些游客及当地居民缺少保护意识,无视岩画点的警示语,对岩画进行随意踩踏乱刻乱画,导致刻痕逐渐模糊,原有刻痕被覆盖无法辨认;有的岩画被村民捡回家当地基,有的被随意撬下收藏,有些人缺乏专业知识,使用不当的涂料导致岩画变色、脱落,或者在岩画上拓片,拓印,导致岩画二次破坏。
2岩画病害产生原因的分析
2.1 环境因素分析
农业,渔业和工业是贺兰县的三大支柱产业,其中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贺兰县现有化工、机械、煤炭、冶炼、建材、造纸、轻工、印刷等各类工业企业 70 家,主要工业产品有化肥、机制纸、无烟煤、水泥、硅铁等产品。 岩画区被这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包围着,大气污染相当严重。
2.2 物理风化分析
因温度变化,湿度,水,风蚀及风沙剥蚀等原因导致岩石发生机械破损,这些化学成分不改变的风化作用称为物理风化。贺兰山西部和北部有着名的腾格里大沙漠和乌兰布和大沙漠。夏季炎热,冬季严寒,温差大,而且天气变化多端,在夏天遇到骤雨,炎热的岩面极易发生炸裂,这种炸裂会沿着薄面伸展,因而导致岩画发生片状风化脱落,同时因多次冻融变化使岩面出现鼓包,经多次雨水冲刷就会脱落。 而贺兰山东部则是银川平原,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常年降水量大,雨水沿裂隙渗入到岩体内部,在冬天结冰后就会涨破岩体,对岩体构成较大的破坏;因地貌位置影响,贺兰山地区风多且风速很大,导致该地区沙尘暴危害频发,高风速中夹杂沙石对岩体的损伤非常严重。
2.3 化学风化分析
因水,氧气及其他有机酸共同作用而使岩体矿物成分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矿物,导致原有岩画所在岩体石质改变,抵抗外部破坏因素能力下降的风化作用称为化学风化。
工业的发展带来的是严重的大气和水质污染,最终以酸雨的形式降落,酸雨通过裂隙渗入到岩体内部与其他有机酸相互作用产生有害物质改变岩体石质,在岩体变质过程中,结晶颗粒变粗变大,经风沙或雨水冲刷极容易脱落,出现麻坑。
2.4 生物风化分析
因植被生长,根系深入岩体内部过大裂隙,植被酸腐蚀,动物粪便腐蚀等原因造成的岩体风化称为生物风化。随着腐蚀和风化的进一步严重化,分布在石质酥松的岩体上的文物都不同程度的生长了植被, 这些植被的根系可以扎入极小的空隙,从而扩大空隙和裂纹,植被根部腐烂产生的植被酸,对岩面造成腐蚀;此外,动物的残留粪便及尸体在分解和腐烂的过程中产生有机物加剧了岩面的腐蚀同时有助于植被的生长, 植被根系越来越深越来越粗,对裂隙的破坏就越严重。
2.5 化学污染风化分析
从贺兰山地区的环境质量变化可以看出, 近十年以来酸雨及大气污染日趋严重,酸雨的 PH 值在不断减小。 前后 20 年的照片对比目测就可以看出风化很明显,对文物本身的损害非常严重,岩面酥松,刻痕模糊。
3岩画病害防治对策及保护措施
3.1 岩画地质病害的保护对策
3.1.1 片状化脱落及裂隙加固
对片状化脱落部分,用具有较强粘合力,耐水性好并能够在潮湿环境下使用的粘合剂,通过医用注射器或其他小型注射器注入片状化脱落的岩画缝隙内对即将脱落的岩画进行加固; 对有裂隙的岩画,现在裂隙两侧凿除新鲜面再用灌浆机械将岩浆以适当压力灌入裂隙中,根据裂隙大小的不同可选用不同材质的岩浆,对大裂隙可掺细石料填充再灌入岩浆。
3.1.2 排水防渗保护
按照岩画所处的现场环境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排水方案。 建议采取依山就势,顺其自然,疏导分流的方式及时排出积水,从而预防岩画在遭遇大雨甚至暴雨时雨水到岩画的直接冲刷。
3.2 岩画防风化对策及保护措施
3.2.1 防风化保护措施
防风化保护应考虑化学材料与物理保护相结合,使用适当的化学材料对岩面进行处理,增加其抗酸雨,抗风化的能力。对片状化脱落的部位首先使用化学材料进行浇灌,使表层与内部精密的结合,所选用的化学材料要无色透明保证不影响岩画外观。 在用化学材料处理过后,对受风蚀严重的岩面可以考虑在其周围增加保护罩,防治酸雨的进入,飞沙的侵蚀。同时为了防治植被酸对岩画的腐蚀,可以考虑在岩体表面进行防雾剂预处理。
3.2.2 防污染保护措施
为了防治岩画继续遭受周围化工厂所排放的废物腐蚀,应建议有关部门加大对周边化工厂排污的检查力度,严格按照国家排污标准执行,必要时可以考虑搬迁这些重污染企业。
3.3 岩画防人为破坏保护措施
为了更好的防止人为破坏, 建议景区周围设置隔离带, 在遗址区里,还应加固围栏防止游客去触摸山体岩画。 岩画区内的基础设施应迁离保护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和车辆对岩画的破会。 最后建议引入3D 影像扫描、纳米等技术促进岩画的保护与开发,使这些石头上的历史书籍永远的保存下去。
4结束语
岩画是刻在石头上的历史书,是非常难得的文物遗产,而且由于其不可复制不可恢复的特殊特性,一旦被破坏就是永久性的,无法弥补的。为了尽可能的保护这些文物,为历史研究提供更多的素材,岩画的保护已经到了非常必要和紧迫的时刻,希望通过各方努力更好的加大对历史文物的保护,留给后人更多的文物瑰宝。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儒学对宋代墓葬壁画的影响 | 敦煌莫高窟第254窟壁画的研究 |
我国南传佛教壁画的现状分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