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中国公民身份平等问题探析
【绪论】平等视域下的公民身份解读绪论
【第一章】平等:公民身份的理论视域
【2,1】权利优先型的自由主义公民身份平等观
【2.2 2.3】经济基础型的马克思主义公民身份平等观
【第三章】当代中国公民身份平等问题及其化解路径
【结语/参考文献】我国公民身份平等观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摘 要
随着现代化进程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推进,公民身份再次成为中西方学界热议话题。法律角度的国籍说、政治角度的权利说、道德角度的美德说以及社会角度的资格说,构成学界公民身份研究的基本视域。本文选择平等视域解读和诠释公民身份的理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一是为了消解权利说和美德说的二元对立,寄希望于构建完整的公民身份理论;二是试图为化解当下中国公民身份的平等问题提供一个建设性路径。
平等,作为既重叠又有别于个体人其他角色身份(诸如消费者身份、家庭夫妇身份)的公民身份的本质,是由形式平等、实质平等、道德平等构成的三维结构。其中,形式平等是前提,道德平等是主体的道德品质,实质平等是基础,实质平等是联结形式平等和道德平等的社会经济基础,道德平等是补充形式平等和实质平等的主体精神力量。依据西方学界关于三者关系的不同态度,形成了权利优先型的自由主义公民身份平等观、道德至上型的社群主义公民身份平等观和经济基础型的马克思主义公民身份平等观。
当下中国公民身份平等问题是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不对称和道德平等的缺位。以马克思主义平等观为指导,兼容西方诸多学派平等观的合理成分,本文试图以制度、分配和美德之间的联盟互动架构起一个由形式平等、实质平等、道德平等构成的应然结构,以求为化解中国公民身份平等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设性路径。
关键词:公民身份平等;形式平等;实质平等;道德平等
目 录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意义
第一章 平等:公民身份的理论视域
第一节 公民身份的本质:平等
一 公民身份的多维解读
二 作为公民身份本质的平等
第二节公民身份平等的维度
一 形式平等
二 实质平等
三 道德平等
第二章 公民身份平等理论的三大范式
第一节 权利优先型的自由主义公民身份平等观
一 马歇尔的社会权利论
二 罗尔斯的'民主平等'与诺齐克的'机会平等'
第二节道德至上型的社群主义公民身份平等观
一 麦金泰尔的'应得'平等
二 沃尔泽的'复合平等'
第三节经济基础型的马克思主义公民身份平等观
一 蒲鲁东的社会与机遇平等
二 马克思的社会与经济的平等
第三章 当代中国公民身份平等问题及其化解路径
第一节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公民身份平等问题
一 社会转型时期背景的阐述
二 社会阶层固化与贫富分化的形成
第二节 公民身份平等问题的化解路径
一 制度公正:形式平等的保障
二 分配正义:实质平等的表达
三 公民平等美德教育: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统一的主体力量
结 语
参考文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尊严死”在各国的现状及其中国困境 | 中国旅游开发伦理缺失探析 |
伦理角度下中国蔬菜的安全问题探讨 | 中国公民守法精神培育研究 |
伦理学视角下中国信用消费问题探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