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公园雕塑的主题营造探究
点击量:发布时间:2019-01-01 16:13
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伏羲公园雕塑的主题营造探究
【第一章】伏羲公园雕塑与周围建筑的融合分析绪论
【第二章】新乐市伏羲公园雕塑的主题及内容形态
【第三章】伏羲公园雕塑的艺术创作思想
【第四章】伏羲公园雕塑的形式美风格与创作方法
【第五章】伏羲公园雕塑的环境效应
【第六章】新乐市伏羲公园雕塑的互动性
【结语/参考文献】伏羲公园雕塑的公共空间营造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摘 要
伏羲雕塑是新乐的标志,是新乐市的文化核心标识,具有公共性。当地流传一句这样的话"伏羲生在天水、长在新乐、逝在淮阳",由此确立了伏羲公园的主题。新乐人民和观赏者通过欣赏伏羲雕塑,进而对伏羲的精神和形象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这种记忆超过了与雕塑有关的其他建筑和环境,成为了这个区域具有实际的全方位功能的文化符号。
本文由六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了伏羲公园雕塑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对与之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第二章主要阐述了伏羲公园雕塑的主题及内容形态,分别从伏羲公园雕像及伏羲公园十二道伏羲文化浮雕墙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第三章主要阐述了伏羲公园雕塑的艺术创作思想,分别从艺术创作思想或观念的形成、艺术创作活动、艺术品的特征风格呈现、主题性艺术创作、纪念性艺术创作及伏羲公园雕塑的公共性六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四章主要阐述了伏羲公园雕塑的形式美风格与艺术创作活动中的创作方法;第五章主要阐述了伏羲公园雕塑的环境效应;第六章主要从伏羲公园雕塑的互动性的视角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乐 伏羲公园 雕塑 形式美 公共空间
目 录
第 1 章 绪论
1.1 伏羲公园雕塑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文化主题公园雕塑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文的结构与内容
第 2 章 伏羲公园雕塑的主题及内容形态
2.1 伏羲公园雕像
2.2 伏羲公园十二道伏羲文化浮雕墙
第 3 章 伏羲公园雕塑的艺术创作思想
3.1 艺术创作思想、观念的形成
3.2 艺术创作活动
3.3 艺术品的特征风格呈现
3.3.1 艺术语言
3.3.2 形象
3.3.3 意蕴
3.3.4 典型性
3.4 主题性艺术创作
3.5 纪念性艺术创作
3.6 伏羲公园雕塑的功能
3.6.1 教育功能
3.6.2 媒介功能
3.6.3 娱乐功能
3.7 伏羲公园雕塑的公共性
第 4 章 伏羲公园雕塑的形式美风格与创作方法
4.1 雕塑的"情与韵"
4.2 伏羲公园雕塑的"真美合一"
4.3 雕塑的"思与境偕"
4.4 伏羲公园雕塑的意境
4.5 艺术创作活动中的创作方法
第 5 章 伏羲公园雕塑的环境效应
5.1 空间形式的影响
5.2 形式美的影响
5.3 创作观念的影响
5.4 技术及材料的影响
5.5 对市民的影响
第 6 章 伏羲公园雕塑的互动性
6.1 雕塑与观者的互动
6.2 与历史的互动
6.3 与空间环境的互动
结 语
参考文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上一篇:当代建筑与景观中砖雕艺术的运用
下一篇:当代艺术的跨界问题研究
相关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