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化霸权“普适价值”对中国的消极影响与对
点击量:发布时间:2018-12-29 11:26
[摘 要]文化霸权的产生建立在世界经济、科技等发展不平衡的基础之上,是全球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现象。美国文化霸权的产生有其特有的思想、政治、制度、经济等根源。“普世价值”的传播和推销是当前美国文化霸权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时间长、方式隐蔽、主体多元、内容多样、载体网络化等特点。“普世价值”在我国的传播弱化了我们的文化自信,消解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因此要自觉抵制其在中国的传播,有效抵御西方“普世价值”对我国的影响,消解美国的文化霸权。
[关键词]文化霸权;普世价值;传播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霸权,也可以称为文化领导权,最早是由意大利政治学家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的。他认为,文化霸权是一种思想文化统治形式,是一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强加行为,是一种文化强权和文化殖民。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在国际舞台上推销本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等,企图把建立文化霸权作为其谋求世界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战略目前以“普世价值”的形式出现,传播到我国并产生了不可小觑的消极影响,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一、美国为何热衷于文化霸权战略。
文化霸权的产生建立在世界经济、科技等发展不平衡的基础之上。在新的国际形势和背景下,美国开始由原来依靠硬实力扩张的战略,转为运用软实力推行其文化霸权来征服世界。
(一)美利坚民族固有的民族优越感和制度自信是心理根源。
美国人天生有一种强烈的民族优越感,他们坚信美利坚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勤奋以及道德观念最强、管理能力最卓越的。
这种优越感的形成,一方面是深受清教精神的影响,笃信“上帝选民”和“天定命运”使得美国人对美利坚民族的优越感和最优秀选民的观念深入人心。既然是“最优秀的选民”,那么就应该担当起“救世主”的使命,把上帝的福音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美国特定的历史发展轨迹,仅用一二百年的时间就快速崛起的现实也提升了美国人的优越感和自信心。美国从建国起,在短短二百多年时间内就从一个荒凉的殖民地成长为世界瞩目的国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跃成为几乎无人匹敌的世界超级大国---“领袖意识”与“霸主气质”在此时也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同时,美国人也开始确信自己的民族文化、价值理念以及政治制度是世界上最完善、最优秀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以,世界各国应该以美国文化为楷模,应该主动争相效仿,否则美国便会运用飞机大炮、经济制裁、文化渗透等各种手段强制而“无私”地送出美国的价值观。而且,深受“民主和平论”(认为民主国家之间不会彼此发生战争)影响的美国人认为,输出美式民主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并坚信“民主的美国是道义的国家”.
(二)谋求和保持 21 世纪的世界霸权是政治根源。
冷战结束之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苏联在解体之后实力一落千丈,美国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这种变化使美国觉得保持“单极世界”和充当“世界霸主”美好愿望的实现指日可待。然而,随着“金砖国家”和“展望五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和逐渐强大,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明显,任何国家已经无法单纯使用武力来一统世界。于是,针对新兴国家不断崛起、新的挑战不断出现以及美国优势不足、世界影响逐渐下降、军事打击效果有限的实际情况,美国开始重视文化、价值观输出,以谋求文化霸权,最终实现世界霸权。
另外,在实践中,对苏东“和平演变”的胜利使美国尝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甜头,认识到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的巨大力量。汉斯·摩尔根在其着作《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中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的概念,指出“它的目的不是征服领土和控制经济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们的心灵,以此作为改变两国之间权力关系的手段。如果人们能够设想,A 国的文化,特别是它的政治意识形态连同其一切具体的帝国主义目标,征服了 B 国所有决策者的心灵,那么,A 国就将赢得比军事征服和经济控制更彻底的胜利,并在比军事征服者和经济主子更稳定的基础上,奠定它的优势地位。”[1]摩尔根的理论对美国人产生了很大影响,自 20 世纪中后期起,美国的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文化战略,将文化霸权作为主导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资本主义的本质特性是美国文化霸权的制度根源。
近些年,美国更加重视运用文化战略实现国家利益,运用文化手段颠覆非资本主义国家,即谋求资本主义的文化霸权,这是由其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2]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追求利润的终极目的,不断开拓世界市场、不断按照自己的要求改变着世界、不断推销着资本主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述就说: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3]552为了实现独霸世界、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美国梦”,美国把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抽象为“普世价值”,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传播和推销,试图让中国接受美国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行为规范,把中国改造成最符合美国利益的面貌。资产阶级将资本主义文化与价值观包装成普遍性、真理性的形象的做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因为“它只有将自己的自由、民主、人权抽象化,上升为一种所谓‘普世’标准,如果谁影响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它就可以祭起‘人权’大旗,横加干涉。”[4]
(四)雄厚的经济、科技与军事等硬实力是现实根源。
文化霸权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文化领域的突出反映,关键在于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控制。根据约瑟夫·奈的理论,以军事、科技、经济等要素组成的力量称为硬实力,以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为主的文化力量称为软实力。软实力可以以最小的成本达到目的,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并且对硬实力发挥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引领意义。但是,硬实力却是软实力发挥作用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尽管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但是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独与美国相抗衡,这使得美国拥有推动文化霸权战略的足够物质基础。所以,美国实施文化霸权战略是建立在其强大的经济、科技以及军事等物质条件基础上的。
总之,领导世界的强烈意识和愿望、霸权主义的文化与价值观、霸权理论的指导是美国文化霸权产生的前提;谋求 21 世纪世界霸权是美国文化霸权产生的政治根源;资本主义的本质是美国文化霸权的制度根源;雄厚的经济、科技与军事等硬实力是美国文化霸权的经济条件和现实基础。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关键词]文化霸权;普世价值;传播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霸权,也可以称为文化领导权,最早是由意大利政治学家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的。他认为,文化霸权是一种思想文化统治形式,是一种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的强加行为,是一种文化强权和文化殖民。当前,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美国,努力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在国际舞台上推销本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等,企图把建立文化霸权作为其谋求世界霸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战略目前以“普世价值”的形式出现,传播到我国并产生了不可小觑的消极影响,需要我们高度重视。
一、美国为何热衷于文化霸权战略。
文化霸权的产生建立在世界经济、科技等发展不平衡的基础之上。在新的国际形势和背景下,美国开始由原来依靠硬实力扩张的战略,转为运用软实力推行其文化霸权来征服世界。
(一)美利坚民族固有的民族优越感和制度自信是心理根源。
美国人天生有一种强烈的民族优越感,他们坚信美利坚民族是世界上最聪明、最勤奋以及道德观念最强、管理能力最卓越的。
这种优越感的形成,一方面是深受清教精神的影响,笃信“上帝选民”和“天定命运”使得美国人对美利坚民族的优越感和最优秀选民的观念深入人心。既然是“最优秀的选民”,那么就应该担当起“救世主”的使命,把上帝的福音传播到世界各地。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美国特定的历史发展轨迹,仅用一二百年的时间就快速崛起的现实也提升了美国人的优越感和自信心。美国从建国起,在短短二百多年时间内就从一个荒凉的殖民地成长为世界瞩目的国家,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跃成为几乎无人匹敌的世界超级大国---“领袖意识”与“霸主气质”在此时也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同时,美国人也开始确信自己的民族文化、价值理念以及政治制度是世界上最完善、最优秀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以,世界各国应该以美国文化为楷模,应该主动争相效仿,否则美国便会运用飞机大炮、经济制裁、文化渗透等各种手段强制而“无私”地送出美国的价值观。而且,深受“民主和平论”(认为民主国家之间不会彼此发生战争)影响的美国人认为,输出美式民主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并坚信“民主的美国是道义的国家”.
(二)谋求和保持 21 世纪的世界霸权是政治根源。
冷战结束之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苏联在解体之后实力一落千丈,美国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超级大国,这种变化使美国觉得保持“单极世界”和充当“世界霸主”美好愿望的实现指日可待。然而,随着“金砖国家”和“展望五国”等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和逐渐强大,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明显,任何国家已经无法单纯使用武力来一统世界。于是,针对新兴国家不断崛起、新的挑战不断出现以及美国优势不足、世界影响逐渐下降、军事打击效果有限的实际情况,美国开始重视文化、价值观输出,以谋求文化霸权,最终实现世界霸权。
另外,在实践中,对苏东“和平演变”的胜利使美国尝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甜头,认识到文化价值观等软实力的巨大力量。汉斯·摩尔根在其着作《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中提出了文化帝国主义的概念,指出“它的目的不是征服领土和控制经济生活,而是征服和控制人们的心灵,以此作为改变两国之间权力关系的手段。如果人们能够设想,A 国的文化,特别是它的政治意识形态连同其一切具体的帝国主义目标,征服了 B 国所有决策者的心灵,那么,A 国就将赢得比军事征服和经济控制更彻底的胜利,并在比军事征服者和经济主子更稳定的基础上,奠定它的优势地位。”[1]摩尔根的理论对美国人产生了很大影响,自 20 世纪中后期起,美国的历届政府都非常重视文化战略,将文化霸权作为主导世界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资本主义的本质特性是美国文化霸权的制度根源。
近些年,美国更加重视运用文化战略实现国家利益,运用文化手段颠覆非资本主义国家,即谋求资本主义的文化霸权,这是由其资本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2]资产阶级为了达到自己追求利润的终极目的,不断开拓世界市场、不断按照自己的要求改变着世界、不断推销着资本主义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每一个企图取代旧统治阶级的新阶级,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得不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就是说,这在观念上的表述就说: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把他们描绘成唯一合乎理性的、有普遍意义的思想。”[3]552为了实现独霸世界、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美国梦”,美国把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抽象为“普世价值”,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传播和推销,试图让中国接受美国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行为规范,把中国改造成最符合美国利益的面貌。资产阶级将资本主义文化与价值观包装成普遍性、真理性的形象的做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护自己的利益,因为“它只有将自己的自由、民主、人权抽象化,上升为一种所谓‘普世’标准,如果谁影响到美国的国家利益,它就可以祭起‘人权’大旗,横加干涉。”[4]
(四)雄厚的经济、科技与军事等硬实力是现实根源。
文化霸权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文化领域的突出反映,关键在于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控制。根据约瑟夫·奈的理论,以军事、科技、经济等要素组成的力量称为硬实力,以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为主的文化力量称为软实力。软实力可以以最小的成本达到目的,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并且对硬实力发挥作用具有至关重要的引领意义。但是,硬实力却是软实力发挥作用的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尽管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但是仍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单独与美国相抗衡,这使得美国拥有推动文化霸权战略的足够物质基础。所以,美国实施文化霸权战略是建立在其强大的经济、科技以及军事等物质条件基础上的。
总之,领导世界的强烈意识和愿望、霸权主义的文化与价值观、霸权理论的指导是美国文化霸权产生的前提;谋求 21 世纪世界霸权是美国文化霸权产生的政治根源;资本主义的本质是美国文化霸权的制度根源;雄厚的经济、科技与军事等硬实力是美国文化霸权的经济条件和现实基础。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大学生诚信的现状与创新教育机制 |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
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问题探讨 | 西柏坡精神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