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邹城市三孟古树资源情况
邹城市是孟子故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文物资源极其丰富。在众多珍贵的文物资源中,古树名木作为具有生命的活着的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我市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全市现有古树名木一万多株,主要分布在孟庙、孟府、孟林等文物保护单位。
孟庙占地30余亩,气势恢宏典雅,现有古树329棵,其中桧柏197棵,侧柏119棵,国槐4棵,银杏4棵,梓树、桑树、紫藤、君迁子各1棵。孟庙古树最早植栽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其后随着孟庙规模的不断扩建陆续栽种,大多古树已有800多年的树龄。孟庙古树树株高大,伟岸挺拔,其中古柏抱槐、洞槐望月、桧寓枸杞、紫藤银杏等已成为奇特的古树景观。这些古树与古建筑、古时刻等共同营造了孟庙特有的文化氛围。
孟府占地30亩,建筑严谨娴静,现有各类古树名木27棵,其中桧柏3棵,侧柏2棵,木瓜、流梳、金桂、丁香、铁树、木香、白子石榴、楷树、桑树、怪柳、紫藤等共22棵。这些古树因生长年代久远或树种稀有而特别珍贵。三棵桧柏应为宋宣和四年(1122年)栽种,树龄已近900年。数百年的流苏树为山东省境内所仅有。桑树、梓树是孔孟故里的文化和精神代表树种。
孟林是埋葬亚圣孟子及后裔的墓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侧柏9000余株,树龄多在千年以上,为全国第二大古侧柏数群(陕西黄帝陵为最多),孟林有30多棵毛白杨,树龄达300多年,属国内罕见,异常珍贵。
二、邹城市三孟古树名木死亡原因
根据档案记载和专家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土壤密实度过高,透气性不良,孟庙院落里靠近道路两侧的古树名木衰落甚至濒临死亡主要是这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由于游客的践踏和古建筑维修施工的压塌,土壤孔隙度低于3%,大大降低了根系的呼吸作用,导致根系的吸收功能降低。
(二)排水不畅通,树根长时期处于无氧呼吸状态,导致根系的正常功能大大降低,古树衰落死亡。由于靠近孟庙以东老居民院落改造地势升高,庙东墙一行古树地势相对降低,雨季积水,致使十多株侧柏的衰落死亡就是这方面的原因.
(三)由于古树历尽沧桑,土壤养分贫瘠,特别是部分古树名木处于原先掩埋古建筑建筑垃圾的立地条件下,土壤养分含量极低,有机质含量不到1%,大大提高了古树的衰落过程。
(四)病虫害导致数目衰落死亡,根据我们对已经筏倒的古树木解析,发现对侧柏和杨树主要病害是双条衫天牛和柏肤小蠹,由于古树名木树龄较长生长势较弱,一般的树干害虫就能导致数目快速进入衰弱过程,这是三孟部分古树名木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五)部分古树名木树姿奇特,枝干横生,树冠生长不平衡,树根古老衰落承载力减弱,遇到大风或者大雪和冻冰天气,很容易失重倾斜,扭裂,甚至树干折断,树木死亡。
(六)雷击也是古树名木急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古树特别侧柏杨树,树高到30多米,很容易遭受雷击,孟庙承圣门前一株古侧柏在2010年雨季遭受雷击树干上下劈裂死亡,甚是可惜。
(七)水土流失也是孟林古树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孟林古树大部分栽植在山坡上,常年风雨剥蚀,水土流失极为严重。许多古树根系裸露,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影响极大,造成古树长势衰弱,甚至死亡。
三、邹城市三孟古树保护现状
邹城市三孟的各类古树名木由于生长过程中所处自然环境和人为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加之历史上近1000多年长时期的粗放管理,大部长势衰弱,部分古树濒临死亡。千百年来,这些古树基本生长在无序管理状态下,特别是解放以前,无抚育管护,无施药治虫,致使一些古树出现大量病枯枝,甚至死亡。
古树是活着的文物,保护好古树资源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和长期任务。早在1990年我市就把古树的保护和复壮问题列入文物保护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与曲阜文管会、泰山管委会建立古树保护业务协作关系。1996年成立了古树保护专业队伍,对古树进行物候观察、虫情预报、土壤改善、登记建档等工作。1998年,我们聘请国家建设部古树名木保护专家李锦龄教授,对我市古树进行现场观测诊断,就病虫害防治、修剪修饰、复壮防衰课题,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并于2001年9月,在李教授的现场指导下,对孟庙孟府实施了部分数目复壮保护工程,现部分古树的叶片由灰化转为青绿,复壮效果已显现出来。
三孟的古树名木主要树种为裸子植物门的柏科树种,这些古树枝干苍劲,气魄雄伟,与红墙和青砖石路形成了强烈的烘托作用,从分体现了主体建筑的强烈色彩,很好的表达的主题思想。
但是这些古树名木紧靠庙宇祠堂道路等建筑设施,光照通风,土壤的透气性和持水量及养分含量较差,极大加快了这些树木的衰亡,作为我们管理部门有必要对这些树木的生长坏境进行进一步调查和详实的论证,来延缓树木的衰亡和生长势的提高。
当然对于古树名木保护工作要辩证的分析和处理,一些古树名木由于达到了本身树种的生理成熟年龄,进入了老龄化阶段,本身生长势已经很低,我们除积极采取管护措施以外,对已经死亡的是否采伐从新补栽,还是留下继续发挥历史的见证功能,还需要专家予以论证。
四、邹城三孟古树保护建议及采取的保护措施
柏科树种根系发达,容易成活,但是抗风较弱。实验表明大部分侧柏和桧柏根系分布在地表25厘米土层内伸展,根系直径为树冠直径的1--1.5倍,在根坐附近(相当于树冠直径1/2--1/4的范围),形成稠密的根网,细根较多,PH值5--8可以生长,在地下水位过高,排水不良的洼地容易烂根死亡。孟庙东墙外围死亡的树木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这种原因。根据柏科树种这些生理特征建议采取以下养护措施。
(一)一般养护
1、保护树皮。严禁在树体上钉钉、缠绕铁丝、绳索、悬挂杂物或作为施工支撑点和固定物,严禁刻划树皮和攀折树枝,发现伤疤和树洞要及时修补。对腐烂部位应按外科方法进行处理。
2、围栏。一级古树名木及生长在公园绿地或人流密度较大、易受毁坏的二、三级古树名木设置围栏保护。围栏与树干距离不小于1.5米,特殊立地条件无法达到1.5米的,以人摸不到树干为最低要求。围栏内种植一些地被植物,以保持土壤湿润、透气。
3、每年应对古树名木的生长情况作调查,并做好记录,发现生长异常需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养护措施并采集标本存档。
4、根据不同树种对水分的不同要求进行浇水或排水。高温干旱季节,根据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确系根系缺水的情况时浇透水或进行叶面喷淋。根系分布范围内需有良好的自然排水系统,不得长期积水。无法沟排的需增设盲沟与暗井。生长在坡地的古树可在其下方筑水池,扩大吸水和生长范围。
5、古树长时间在同一地点生长,土壤肥力会下降,在测定微量元素含量的情况下进行施肥。土壤中如缺微量元素,可针对性增施微量元素,施肥方法可采用穴施、放射性沟施和叶面喷施。
6、修剪古树名木的枯死枝、梢,事先应由主管技术人员制定方案,报专家研究批准后实施。修剪要避开伤流盛期。小枯枝用手锯锯掉或铁钩钩掉。截大技应做到锯口保持平整、做到不劈裂、不撕皮,过大的粗枝应采取分段截枝法。操作时应注意安全,锯口应涂防腐剂,防止水分蒸发及病虫害侵害。
7、古树名木树体不稳或粗枝腐朽且严重下垂,均需进行支撑加固,支撑物要注意美观,支撑可采用刚性支撑和弹性支撑。
8、定期检查古树名木的病虫害情况,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认真推广和采用安全、高效低毒的农药及防治新技术,严禁使用剧毒农药。化学农药应按有关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9、树体高大的古树名木,周围30米之内无高大建筑应设置避雷装置。
10、对古树名木要逐年做好养护记录存档。
(二)特殊养护
古树名木生长在不利的特殊环境,需作特殊养护,进行特殊处理时需由管理部门写出报告,待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施工全过程需由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并做好摄影或照像资料存档。
1、土壤密实、透水透气不良、土壤含水量大,影响根系的正常生命活动,可结合施肥对土壤进行换土。含水量过高可开挖盲沟与暗井进行排水。
2、人流密度过大及道路广场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可在根系分布范围内(一般为树冠垂直投影外2米),进行透气铺装。通气铺装的材料应具有较好的透水、透气性,应根据地面的抗压需要而采用不同的抗压性材料。透气铺装可采用倒梯形砖铺装、架空铺装等方法。
3、由于土质的变化,引起土壤含水量的变化。对地下积水处如因地下工程漏水引起的,需找到漏点并堵住。如因土质含建筑渣土而持水不足,应结合换土、清除渣土、混入适量壤土。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保护文物古迹加速城市建设和发展 | 城市文物保护的建议及对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