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承德外八庙的彩画形制、做法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承德外八庙在进行保护性修复工程中, 应该对最小干预和最大限度留存“真实性”方面做出努力。强调文化性、真实性、历史性的理念, 其最终目的是保护承德古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 实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价值, 以及满足人类领悟历史文化精髓的需求。
关键词: 古建筑彩画; 保护; 修复; 文化性; 真实性;
古建筑彩画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 包括梁架大木、天花、藻井、走马板、斗拱、垫拱板等彩画。承德外八庙建筑彩画具有清朝鼎盛时期彩画的时代特色, 基本上涵盖了清朝鼎盛时期建筑彩画的所有种类, 代表着清朝鼎盛时期皇家寺庙建筑彩画的精品。对于承德外八庙的建筑彩画来说, 它是清朝鼎盛时期的建筑遗留信息, 具有鲜明的盛世文明特性、是被定格的, 是不可逆的, 这些历史信息不仅包容了中国古典文化之精粹, 也体现了清王朝最高统治者的意趣, 是遗产建筑真实性的重要体现。因此对古建筑彩画修复保护的慎重定义, 就是尊重中国古建筑装饰艺术的历史信息, 对其正确的保护, 将对传承这笔珍贵历史信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古建筑彩画也是有“生命”的。一般在位于室外环境的情况下, 经过大约二十至三十年的风化和日照老化, 油饰彩画的地仗强度和彩画表皮的胶结强度均会有所减弱, 相应的对木结构的保护作用也会越来越小, 水汽和有害物质会随着裂缝的增多逐步渗透至木材, 造成木材糟朽或者炭化, 造成地仗的空鼓、褪色或剥落。廊步和室内彩画由于受到光照等侵害较少, 较室外彩画保存情况较为完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般来说保留六、七十年以上的室内彩画, 也会出现地仗空鼓、颜色褪色、起翘等现象。
承德外八庙作为皇家寺庙, 其彩画形制、做法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调研、试验, 结果表明:承德外八庙油饰彩画工艺均延续典型传统清官式做法, 工艺比较精细规范, 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彩画材料随着时代的变迁, 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彩画分金龙梵文和玺彩画、金线大点金梵文金龙枋心旋子彩画、墨线大点金龙锦枋心旋子彩画、墨线大点金龙锦苏式彩画、墨线小点金夔龙花卉枋心彩画五种类型。地仗分一麻五灰、单皮灰两种, 没有两麻六灰地仗。具有典型的清代中期特征和藏传佛教元素, 彩画等级鲜明, 制作工艺严谨, 库金和赤金的分别使用使彩画色彩分明, 在外八庙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普陀宗乘之庙彩画经历二百多年的自然老化, 加之清晚期以后疏于管理和维护, 损坏严重。主要发生病害有彩画层脱落、空鼓、起翘、粉化、龟裂、污染以及地仗层开裂、酥松、麻层碳化等, 而且破坏速度加剧, 破坏规模日趋扩大。同时建筑木构件热胀冷缩开裂变形, 建筑漏雨、鸟粪污染、菌类侵蚀等诱因均造成彩画病害的发生。普陀宗乘之庙的大木彩画地仗均为一麻五灰, 为净满地仗, 未用猪血, 所以在修复材料和技术上选择了传统材料油满做地仗层回贴材料, 及热蒸汽回软, 回贴支顶等相应的保护技术。
地仗工艺由木基层操作的六道工序和一麻五灰操作的七道工序所组成。地仗层是将面粉与石灰水按比例调制成白满, 白满与灰油调配成油满, 在地仗材料中起胶结质作用;将油满、砖灰、麻丝粘结在一起, 形成了具有一定强度和阻隔功能的地仗层。地仗工艺的构成包括捉缝灰、通灰、使麻、压麻灰、中灰、细灰、磨细钻生七道工序。彩画工艺由扎谱子、打谱子、合操、兑色、串色刷色、剔地、包胶、拘黑、切活、行粉、做锦、拉晕色、画白活、压黑老、打点找补活、涂刷矾胶水等十六道工序。
一、对古建筑彩画受损程度的几种分类
对于彩画中存在的问题, 不能单一的简单处理, 而要考虑到彩画作为特殊的建筑组成部分, 反映着当时特定的历史信息和时代特色, 应严格按照《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中“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坚持“尽量大范围的保留与最少干预”的原则, 以保护承德外八庙彩画整体风格和效果为目的, 在总结分析、全面评估后, 区分对待, 制定最为适合的保护方案, 尽量保护现有彩画, 延长其生命, 传承历史信息。目前对承德外八庙建筑彩画的保护和修复方法有主要以下几种:
(一) 地仗和彩画均保存较好
保留的原始建筑彩画比较完整或彩画虽然不是原始彩画, 但原始地仗牢固且彩画绘制精美, 代表着一定历史时期的风格, 或者已经广泛被世人认可, 且保存较为完整, 彩画表面无明显毁损和较厚积尘。保护方案为尽量不干预现有的彩画, 仅作好仔细除尘即可, 如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内部彩画由于无日照、雨淋的侵袭并且位置较高所以保护较好。
(二) 地仗保存较好, 彩画大部分保存较好, 部分残损
对于小部分残损的建筑彩画, 也可以采取局部补绘的修缮方法。即在整体除尘保护完成后, 对画面残损、丢失较为严重的部分彩画进行原样补绘, 补绘部分必须完全按照原有彩画的样式、纹饰、内容和色彩进行复制, 残损较为轻微的彩画可以保留不动。这种方法尤其要注重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要求, 严格要求使用传统材料和工艺, 补绘过程中对施工人员的要求很是严格, 要求施工方具有一定的资质, 施工人员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 在补绘完成后, 彩画画面尽量做到与周围原有画面协调、统一。如安远庙普渡殿内一层《佛国流源》图彩色壁画。一层自底部1.2米以上满绘壁画, 画幅部分高3米, 面积达230平方米。画中的人物生动, 线条简洁流畅, 寓意深远。除部分地方破损外, 大部分完整。200多年过去了, 色彩依旧艳丽, 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三) 地仗开裂, 彩画部分残损, 因价值高需全面保留, 地仗加固并补齐缺失彩画
对于彩画部分残损, 只需加固地仗并补齐缺失彩画的如:须弥福寿之庙万寿琉璃塔一层围廊内壁画及安远庙普渡殿内二层《佛国流源》图彩色壁画。二层墙上彩画幅高1.5米, 但多遭破坏。
(四) 地仗和彩画全部损坏
对于地仗和彩画全部损坏的彩画就不得不进行重绘, 在施工前应组织专家多次对施工单位提供的彩画小样进行审查, 选出合格彩画小样, 并固定绘制匠师。成立由专家、设计、施工、监理等组成彩画监制小组, 并在施工过程中监督及控制质量。同时建立详细的档案记录, 对构图精美有价值的彩画进行监测, 并有计划的绘制小样存档。
二、古建筑彩画进行修复和保护的基本要求
作为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单位, 如果承德外八庙在进行不得不作的保护性修复工程中, 应该对最小干预和最大限度留存“真实性”方面做出了以下努力:要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
(一) 做好世界遗产监测表——石质文物及壁画监测表的记录
重视并做好文物建筑的日常保养与监测, 同时结合承德避暑山庄及外八庙的总体规划, 常抓不懈, 认真做好对全处建筑的监测、保养和维护, 使承德外八庙的文物建筑处于最佳的掌控和保护状态。
(二) 要科学慎重的确定修复目标
经过对每座单体建筑进行现场技术勘察、病害跟踪、建筑历史沿革考证, 邀请专家进行病害成因分析后, 确定有序的中远期修复目标, 并将其纳入到承德外八庙文物保护规划中, 逐年予以实施。
(三) 要有强有力的文物保护意识, 正确的理念和措施
在修复过程中, 要详实记录修复的具体细节并辅以照片、视频等记录依据。对承德外八庙每一次历史修复进行认真、细致的研究、分析和比对, 保留全部有价值的历史信息。尽可能不扰动原状, 尽可能保留原有文物构件于原位, 对重要的文物构件还要进行复制备份留存, 完整的保留一切可以继续留存的历史信息。
(四) 传统工艺的传承和详实的档案记录
在修复工程中, 还要详细地对整个修复过程进行记录, 尤其是对传统技术、工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记录, 要形成一套完整、真实的技术档案资料。
三、古建筑彩画的修复设计原则
(一) 在详细了解现状、弄清险情、确保最大可能保护文物原物、原状、原貌的前提下, 排除险情, 延年益寿
要保护文物古建筑的原貌就必须要保护好古建筑的每一个组成部分, 除一些实在残损不全或腐朽严重的部件, 已经无法修复使用的应该按照原样复制外, 其它可用部分将尽量加固原有构件继续使用, 即:能粘补加固的尽量粘补加固;能小修的不大修;尽量使用原有构件, 以保持建筑的历史原貌。残腐严重已经不能加固继续使用的木构件, 可以作为修补门窗及隔扇的原料, 残缺严重和腐朽过甚需要复制更替的构件, 都应按照被添配的每个原构件的规格制作, 所添配的木料, 其含水率要符合要求。
(二) 最大可能的保存全过程的历史原状
维修方案要遵循“最大可能的保存原状和最少干预的原则”。对于经过多次维修的建筑在修复方案的制定过程中, 特别注意不伤害建筑历史全过程中的“真实性”, 对历次修复痕迹进行比较和分析, 尽可能都予以保存。包括各历史阶段的彩画、题刻等。
(三) 最少干预的原则
对于安远庙普渡殿内一、二层《佛国流源》图彩画、须弥福寿之庙万寿琉璃塔一层围廊内彩画、普陀宗乘之庙万法归一殿内部彩画等特殊结构建筑, 考虑到建筑风格独特, 年代久远, 建筑主体结构并未受到较大损害, 而只是局部构件的酥裂损伤, 因此要采取较为慎重的保养性修复方案, 不做挑顶等大的修复, 避免在修复过程中对其他部分建筑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不论是不得已的修补还是替换, 所选用的材料必须以保护文物安全为前提, 不做任何结构变动。材料要经过前期实验和研究, 证明是有效的并确保对文物本身无害才能使用。经过处理的部分和周围部分应既协调又可以识别, 并具备可逆性, 不允许对文物造成新的破坏和影响。所有修复操作应符合文物保护的操作规范, 在遵循文物修复原则的前提下, 采用传统修缮与现代仪器测试修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 以达到拯救古建筑彩画、文物长久保护的目的。
木构件外表的油饰彩画兼具保护 (防风化、防腐蚀) 和装饰两种功能, 但由于位于建筑外檐, 极易受到风吹雨淋等外界自然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地仗空鼓、彩画褪色严重等问题。所以保存完好的彩画均要做好除尘保护工作。即先使用软毛刷将彩画表面浮土轻轻掸掉, 再使用莜面团将彩画表面较为明显的污渍轻轻粘除, 尽量减少对彩画的干扰与损伤。对于一些不得不重绘的彩画, 一定要在施工前组织专家多次对施工单位提供的彩画小样进行审查, 选出合格彩画小样, 并固定绘制匠师。并成立由专家、设计、施工、监理等组成彩画监制小组, 在施工过程中监督及控制质量。
油饰彩画的主要病害:基底层:易产生裂缝和腐朽等问题;地仗层:易产生龟裂、空鼓、裂缝、脱落等问题;彩画层:易产生污染、褪色、龟裂、粉化、起甲、脱落、变色、绘制粗略或发生变化等问题。即所谓的地仗较好、彩画变色或地仗较好、颜料层褪色脱落、严重起甲、外檐彩画粉化脱落。当然也有彩画地仗通裂和彩画地仗整块剥落的情况发生。或者夏季湿度过大油饰表皮出现霉斑等情况。
古建筑彩画保护是我国文物保护中起步较晚的一个保护分类, 当前在国内外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而成熟的保护方案, 由于长时间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 针对古建筑彩画的保护方法与过程也仅仅属于摸索和探讨的阶段。大多数古建筑彩画的保护修复应是以文物保护修复的理念、原则为指导, 使用文物保护修复的技术与方法, 对彩画的病害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处理操作, 以消除或减缓古建筑彩画病虫害的影响, 最大限度的展示其应有文化信息和历史风貌, 保留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等相关信息。但对于承德外八庙彩画的保护与修复应是多方面和多种形式的, 强调的是文化性、真实性、历史性的理念, 其最终目的是保护古承德古建筑所蕴涵的历史文化信息, 实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价值, 以及满足人类领悟历史文化精髓的需求, 所以应该如何保护古建筑彩画需要根据文物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参考文献:
[1]丛一蓬, 刘瑗.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 浅谈颐和园建筑彩画的保护与修复[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 (下册) , 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0.
[2]刘瑗, 李粮企.颐和园的彩画与彩画的保护[J].古建园林技术, 2009, (3) .
[3]曹怀义.浅谈古代建筑彩画保护修复理念[J].文物世界, 2013, (1) .
[4]方贤忠.法雨禅寺圆通大殿维修工程[J].古建园林技术, 1995, (9) .
[5]甄刚, 马涛, 白崇斌.古建彩画保护修复技术与方法[J].文博, 2015, (4) .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整体提取方法 | 731考古发掘中对罪证文物的保护 |
木质文物的受损原因与保护措施 | 国内外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比较分析 |
国际法视角下我国文物保护的创新路径(本科) | 刑法保护流失文物的建议(本科) |
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调和(本科) | 出土文物的包装与文物的运输研究(本科) |
广西秀水村民居面临危机及其保护策略 | 保护文物古迹加速城市建设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