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各界对文物的关注度逐渐提升。文物代表着一种历史文化, 特别是对于博物馆中的文物, 需要实施综合管理, 必要时还可以采用文化保护理念作为工作思想, 丛而科学性的加强对文物陈列的有效管理。文章概述了博物馆文物保护发展背景, 分析了博物馆文物陈列与保管面临的现状, 阐述了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的相关措施, 从而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借鉴价值。
关键词:博物馆文物陈列; 文物保护; 问题分析;
1 研究背景
文物保护相关学科广泛, 性质不同, 导致文化遗产的种类也较为复杂。由于经济和人力的条件限制, 全国大多数博物馆都很难组建文物保护团队, 更不用提专业的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了。完善文物保护专家队伍是博物馆, 特别是基层博物馆的当务之急。文物保存的良好程度决定着文化遗产的正确研究方向, 也就意味着只有将文物保护好了, 后续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进程。我国拥有历史悠久发展历程, 而古老的文物只有处在较好的环境下保护, 才能更好的借助文物的研究, 正确的向后人们表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所带来的文化价值。最终使国人更好的了解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以及向外国展示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博物馆对文物的良好保护才是实现博物馆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因此, 需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可以加深理解文物保护的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 提高文物保护的意识, 这对于提升科学技术水平、艺术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价值;另一方面, 保护文物, 人人有责, 作为博物馆工作人员, 更要坚持这一信念。博物馆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馆藏文物的科学管理是学术研究工作有效开展的基础。另外, 博物馆是向游客展示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主要阵地, 良好的馆藏陈列有助于更好地向民众传播文化知识。
2 博物馆陈列的文物保护所面临的现状分析
2.1 博物馆从业人员责任心有所欠缺
文物蕴含着历史的兴衰, 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智慧财富, 博物馆是文物收藏的主要空间。文物保存环境的细微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后, 就会造成质的影响, 从而对文物造成一定损害。如今, 博物馆从业人员即使熟练掌握了基本的文物保护工作, 但缺乏文物保护的细致思维, 不能留心观察和记录文物的状态, 也会使文物保护质量下降。就现在的情况来看, 博物馆的从业人员虽然在思想上加深了对文物保护的意识, 但是落实在具体的文物陈列工作中时还是有所欠缺的, 主要体现在对陈列文物细节变化的观察不够认真仔细, 缺乏耐心和细心[1]。例如, 可以通过在博物馆展览过程中, 对于一些书画类的文物, 可能存在掉粉、褪色的现象, 但是从业人员没有注意这个现象, 也就无法做到及时处理。由于古代书籍或画等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所以长时间的存放可能会出现粘连在一起的现象, 而相关工作人员缺乏从业责任心, 丛而忽略这个问题。在日后的工作中很可能会在翻看时不注意把字画撕开, 致使文物的相关内容受损。因此, 就需要加强博物馆从业人员责任心的建设。
2.2 博物馆陈列文物保护工作不到位
在文物的保护工作中, 因为很多博物馆的建筑面积特别小, 所以文物的保护措施和方法较为老旧。另外, 博物馆的环境条件差, 导致较多的文物并没有《文物保护法》的相关按照标准进行存放, 大多是从业人员随意摆放, 丛而导致很多有研究价值的文物得不到及时保护。由于博物馆文物展览期间可能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 丛而导致文物的破坏。对于一些较容易受到环境因素影响的文物, 如纸质类文物, 对保存环境的湿度、温度、光线较为敏感, 特别是如果所处环境过于潮湿, 就会导致褶皱等现象, 影响其清晰度和观赏价值。
2.3 博物馆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近年来, 我国逐级加大对文物保护的力度, 发展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 许多文物展馆的面积不断扩大, 展示手段不断升级。但是, 一些文物的受损状况依然与文物展柜的不合理设计有一定的关系。比如, 博物馆文物展柜是透明材质, 文物容易受到紫外线辐射, 加速氧化, 造成损害, 不利于文物的保存。针对光线影响, 博物馆的展览柜台设计应提出优化方案, 借助科学技术手段, 合理提升展馆基础设施水平。但即使有国家财政拨款, 一些地级市的基层博物馆仍然因资金短缺而无法实现文物的全方位保护[2]。
3 博物馆文物保护意识研究分析
目前, 我国文化遗产活动的开展一般和地方基层博物馆的文化遗产保护活动同时进行, 但是对文物保护理论知识掌握不牢, 对文物保护意识的认识不足, 都导致了文化遗产保护活动的开展不顺利。因此, 对博物馆文物保护意识的研究上需要从两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具体分析如下。
3.1 培养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
博物馆工作人员应加强对文化科学保护的认识, 增强综合基础能力的培养, 比如《文物保护法》的学习以及专业修复技术能力。一方面, 通过定期组织博物馆工作人员学习文物保护法等相关法律, 进而从根本上将文物保护意识灌输到相关工作人员的头脑中;另一方面, 文物管理人员要在日常保管与陈列文物过程中, 定期观察文物的变化情况, 随时做好修复文物的准备。另外, 还需要掌握专业修复设备的使用和专业的修复技能。
3.2 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掌握文物的实时展示
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实时掌握文物状态, 才能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 避免文物损害。在文物展览监测的过程中, 需要按照《文物保护法》的相关标准, 最大限度完善文物展览的细节。因此, 博物馆工作人员需要提前做好文物防护的准备措施, 预先规划文物展示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害, 以便加强对文物的保护。最后, 博物馆展示还需要全天监控文物的实时状态。
4 博物馆陈列的文物相关保护方案的研究
基于文物保护的博物馆文物展示, 制定文物保护计划是建立完整的博物馆文物展示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从6个方面进行分析。
4.1 确保博物馆的温湿度适宜
文物保护对展柜的温度、湿度有严格要求, 必须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合理控制。博物馆文物要时刻保持适宜的展示环境, 从而尽可能减少对文物的损害。博物馆文物展柜的温度需要保持在15~25℃之间, 湿度为40%~65%之间。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必须相互匹配[3], 否则, 对文物的保护都是不利的。
只有温度和湿度处于规定的范围, 才能确保文化遗产展示环境的稳定性。根据行业规范, 博物馆的温度和湿度由中央空调调节。部分博物馆展馆的温度控制通过特殊的温湿度控制设备直接调整, 一般处于恒温恒湿状态。但是, 一些基层的博物馆没有足够资金购买专业设备。因此, 只能通过对陈列文物的密封展示柜内的气温进行调节来维持, 一般在展示柜里放置化学调湿剂等进行调节[4]。
4.2 文物陈列展示柜密闭性原则的分析
文物展柜的密闭性对于文物保护至关重要。进入博物馆的游客不可避免地影响馆内空气流通。相关工作人员在购买或设计文物展示柜时, 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密封性的优劣。因为只有确保文物陈列柜的密封性能, 才能保证隔离外部环境对文物的影响, 避免文物受到损害[5]。例如, 由于文物的长期陈列以及陈列展示柜密闭性较差的原因, 可能会导致文物发生霉变, 丛而对文物本身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针对这种情况的发生, 大多数的文物博物馆一般是采用杀菌剂来防止文物发霉现象产生。但是面临一个缺点, 因为长时间的使用防霉剂, 其中一些霉菌可能会产生抗体, 导致使防霉剂失去效果。一方面, 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及时更换防霉剂;另一方面, 增强文物陈列展示柜密闭性, 从源头上控制。
4.3 文物展馆内的光源控制原则的分析
为了确保文物的安全, 有必要将所有热源远离博物馆文物, 所谓的热源还包括一般的加热设备。博物馆展馆的照明一般由光纤照明灯具组成, 因此对光源控制也需要按照严格的标准执行, 特别是文物展示柜的玻璃必须能隔离阳光紫外线。
4.4 展馆除尘指标原则的分析
展馆除尘需要制定规范和标准。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时, 除了影响室内空气, 还会带来一些灰尘和其他污垢, 这会导致文物加速腐蚀, 如青铜器表面氧化和斑块生长加速。因此, 加强清洁博物馆内的灰尘和其他污垢是十分必要的。除了定期除尘博物馆外, 还应在经济允许的范围内安装空气净化器等除尘设备。最后, 文物陈列需要放置在密封的陈列柜内, 能够确保文物与外界隔绝[6]。
4.5 展馆内绿色材料应用原则的分析
用于文物展示的建筑材料应该符合绿色环保的标准。除了直接热源、光源和空气污染外, 还有其他建筑材料, 它们含有甲醛等化学物质可能会对文物造成损害。因此, 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筛选博物馆文物展馆的建筑和装饰材料。
4.6 展馆内加强文物修复和保护原则的分析
在展馆内加强文物修复和保护原则的分析, 可以确保文物的有效存留。一方面, 加强博物馆从业人员的责任意识, 引导从业人员转变传统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 实现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完善;另一方面, 需要加强对博物馆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培养, 使他们充分了解文物价值, 并利用现代修复技术保护学术文物。馆内工作人员应做到对文物陈列情况的实时掌握, 工作人员要实时掌握文物陈列的变动情况, 并且及时根据突发或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应对和解决的方案, 加强对博物馆文物陈列的监控, 时刻在文物陈列工作中落实文物保护规范, 完善文物陈列工作中的各个细节。
5 结束语
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文物保护工作比较重要, 在实际工作中人们也逐渐认识到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所以在进行文物保护工作时要通过文物保护的先进意识来对其进行指导。本文主要介绍了博物馆文物保护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做出简要分析。因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对文物的保护, 就需要科学培养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理念, 从而不断提高文物保护技能。从而更好的为博物馆展出的文物进行综合化全面的保护措施, 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牛文静.博物馆文物陈列与文物保护意识问题分析[J].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 (6) :10-11.
[2]李博.文物保管和文物陈列中的保护意识分析[J].工业C, 2016 (6) :34.
[3]于晓敏.浅谈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中国民族博览, 2017 (5) :220-221.
[4]陆春红.保管和陈列中的文物保护意识[J].中文信息, 2016 (2) :106-107.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考古发掘现场文物保护中整体提取方法 | 国际法视角下我国文物保护的创新路径(本科) |
刑法保护流失文物的建议(本科) | 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调和(本科) |
出土文物的包装与文物的运输研究(本科) | 当前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阻碍及其解决策略 |
兼顾文物保护的广州果子厂商住项目设计 | 民国时期文物保护机构与体制演变 |
博物馆文物保护工作举措及其意义 | 三维立体打印技术在文物保护研究中的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