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有着灿烂悠久的历史,历史又为冀州创造、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古冀州武文化门派众多,斑斓纷呈,内涵丰富,源远流长。据《冀县新乡土志》称:武术,“吾冀业此者颇多,有三黄炮锤、八卦、弹腿、地宫拳、大洪拳、小洪拳等类,分门别派,名守师承……延聘武术教师,转相传递,以课青年学子。不惟有禅体育,抑亦保存国粹之一道也”。如何保护、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中华传统武术之风采,当然并非一蹴而就,必须集众人之力,聚群体之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挖掘、整理、扬弃中不断创新与发展。笔者试图从目前冀州市尚已挖掘、传承中的几种传统武术中,略叙管见。
一、挖掘深厚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找源远流长的武文化根脉
冀州市的“三黄炮锤”是我国古老的拳种之一,北漳淮乡赵家庄村是它的发源地。清嘉庆年间,赵家庄人武秀才宋迈伦(1809-1893 年)集历史名将赵子龙、杨继业、罗成、戚继光四家枪法之精华,创编了以“天皇、地皇、人皇”为内涵的《宋氏三皇炮锤》,因出拳如炮,落拳如锤,故名“三皇炮锤”。并以“父子三拱手”绝技名震京师,人称“神拳宋老迈”,清光绪年间在北京前门外创办京都会友镖局,以武会友,信誉尤高。上海、南京、西安、冀州码头李镇均设有分号,各路拳师均凭一身硬功,镖走天下。曾被清宫醇亲王奏帝加封“前清钦加五品衔”。
被列入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八卦掌,其鼻祖董海川的掌门第子尹福(1840-1909 年)是北漳淮村人,他得董公口传身教,吸各门之长,创立了以冷掌技击见长的尹派八卦掌。他功法纯熟,指力过人,且人长得清瘦高雅,故武林有“铁镯子瘦尹”之称。清光绪帝曾拜他为师,他多年持御帝手谕进宫授艺。其四子玉璋皆承家学国术,于民国 21 年(1932 年)在青岛国术馆编著了《八卦掌简编》,为今天我们了解尹氏八卦掌的早期风貌和古冀州风土文化环境提供了有力依据。八卦掌第三代传人李子鸣(1902-1993 年)是城关镇李家桃园村人,为发扬光大武文化,他完善了师父即董海川入室弟子梁振圃的八卦掌体系,系统注释了八卦掌《三十六歌》《四十八法》的奥秘,相继整理编纂了《董海川转掌》《梁振蒲八卦掌》《八卦掌珍密录》等 10 多种专著和稿本,极大地丰富了武文化宝库,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得以回归和弘扬。
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形意拳是 19 世纪 60 年代由徐家庄乡冯家庄村民陈德勇(号:风皋,艺名:集义,1859-1943 年)从深县传入冀州的。因在家排行老四,武德兼备,故人们都尊称他为陈四先生。他先后师从陈洛维、刘晓岚、张继鼔、宋世永、郭云深学习多种拳法。在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为振奋民族精神,抵抗外敌,他将攻防实战能力极强的形意拳从深县传入冀州,从而开创了冀州武林新门派之先河,他是第一个把形意拳传入冀州的人,以致在社会上提起陈四先生无人不识,无人不晓。正如原中国八卦掌研究会会长李子鸣在他的回忆录中说:“各州县均知其名。”从九州之首到民国末期,他一直是众口皆碑的冀州形意拳的奠基者和开创者。
清雍正年间,冯家庄被称为“州西第一寨”,其武术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亮点,每逢五月二十八冀州古庙会那天,城内人山人海、人头攒动,城西泊南等村的锣鼓队常结伴冯家庄武术队打头阵。你看:那飞舞的红缨枪,上下左右翻飞,连连点刺,数不清有多少抢点,看不清要扎哪里,如凤凰点头、白蛇吐信,上刺双眼哽嗓咽喉,下挑双腿猛扎脚面,时而从你头皮擦过,时而又忽闪在你的耳旁,弄得人们眼花缭乱,唏嘘慌忙躲闪,尾随的人群便鱼贯而入。因此,泊南村与冯家庄结为世代友好关系。据《冀县志》记载,陈四先生年年被聘为冀州古庙会上诸多武术门派的众多表演场地上的总裁判长,他的得意弟子陈恩科和儿子陈剑辉,每次都在庙会武术表演大会上一展中国武姿之风采。据《冀州文史》记载,1926-1928 年,陈剑辉曾被南开大学聘为武术教师。
当我们凝视民国八年陈德勇的徒弟们送给他的那块“德兼仁勇”的牌匾时(图 1),就会看到古冀州武文化繁荣与时光流过的痕迹。
还有大罗村曹振谱的梅花拳,双冢村“毛六”的燕青拳,南北尉迟二村的黑虎拳,北诸宜村的双枪带力杀四门,西王庄的春秋刀,码头李一带的罗汉拳,竹林寺的飞钹归巢,垒头村的少林拳,大、小寨的四式枪,周村的醉八仙,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二、弘扬博大精深的武文化瑰宝,推动全民健身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中国是武术之乡,冀州武文化誉满燕赵,风靡全国,声誉海外。各门派、拳种都有着深刻的哲理和文化内涵。包含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共生互助的文化理念,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体系中“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溶铸了儒、佛、道,暗合阴阳、五行、六合、八卦等原理,主张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是一体不二、和谐相处的关系。武术正是顺应了这“天人合一”的哲理和文化内涵,呈现了中国人的精神旨要、生命情调和对宇宙的诠释。八卦掌脚踩八卦,手捧太极,顺其自然,攻其不备,深功奥妙。光绪廿七年,孱弱多病的西太后见到博大精深的八卦掌,也萌动了练功强身的欲望。民国期间,周恩来总理曾在南开大学跟八卦掌传人韩孟侠学习八卦掌。新中国成立后,贺龙元帅非常赞赏“三皇炮锤”以易学为大道,以“磨转迁遭脐不动”,集练拳、练气、技击三位一体的浑元一气的养生之道。古谱道:“精养灵根气养神,元阳不走得其真,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予人。”大道太极融道家的“绵存”、儒家的“中庸”、佛家的“静诚”。形意拳以心意诚于中,肢体形于外,含藏先天之本,性命生死之道,阴阳为母,四象为根,以夺阴阳之造化扭转乾坤之气和。这种人对自然规律的崇尚和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追求,成为中华民族精髓绵延赓续的崇文尚武的古冀州历史风情。
解放后,饱经沧桑岁月的冀州传统武术得以发扬光大,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冀州市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有关法律法规,倡导民间武术国粹,弘扬传统武术文化,全面开展群众性的体育活动,使一些活态遗存、活态文化得以萌发了顽强的生命力。先后成立了“冀州市武术协会”、农村体育俱乐部。1998 年在赵家庄举办了武术表演大会,冀州武林高手云集赵庄,群英荟萃,飒爽英姿。那真是“起舞佛龙泉,四座皆扬眉”。同年,徐家庄乡通过了国家体委的验收,被评为河北省体育先进乡。大瓦窑村的朱家会一家被称为“武术之家”。全国武杰李子鸣应聘为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武术协会名誉会长,中国武术协会荣誉会员、北京市武术协会顾问、八卦掌研究会会长、中日拳法联盟顾问等,还应邀到日本、新加坡等国讲学,向慕名前来求教的美国、日本、英国、奥地利、新加坡、比利时等国家和港澳地区的武术爱好者传技授艺,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李子鸣的门徒二甫村党支部书记王宗泉被拥为市武协主席。冯家庄村的陈福祥、陈振玉,淄村的刘志广是冀州市形意拳的第三代传人。陈振玉被中国武协授予“五段”称号,刘志广先后获得国家二级拳师和武术二级裁判员资格。1988 年在冀县“武术观摩表演大会”上,陈振玉被冀县体委、冀县武协授予技艺精湛奖,朱家会嗣子朱俊生获少年组传统拳术八卦掌第一名。2004 年在冀州市第一届武术竟赛中,陈集义之孙陈福祥获武术器械第四名,冀州市形意拳的第四代传人夏世玉荣获拳术比赛第六名,王立胜获武术全能第二名。陈胜茂那开砖如泥、钢枪刺咽喉的硬气功,让你感到了中华武功的惊险与刺激。原省武协副秘书长、地区武协副主席、秘书长马有禄曾赞扬他们是形意拳的正宗,是“发扬传统武术,振奋民族精神”的楷模。2007年 7 月,冀州市举办了以“汇八方英雄,扬武术神威”为主题的《迎奥运武术散打擂台赛》。2008 年在北京奥运会上冀州姑娘宋爱民(后郭村人)获得好成绩。2012 年 8 月 7 日,冀州市隆重举办了“中国·冀州 2012 三皇炮锤武术表演大会”。这些举不胜举的事实都说明了冀州市健身强体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正在向纵深发展,这一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已经成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源泉和持续动力,成为提高冀州文化品位和发展冀州经济不可缺少的一种群体性的体力支撑。
三、在扬弃中夯实武文化基础,催生中华传统文化大放光芒
由于各朝代统治者的政治需求,历史上常出现一些“托英名以示拳贵”的现象。如:太平天国托之于上帝,梁山好汉假托为星宿下凡,二郎拳托之于二郎神等。在那种历史背景下俨然是不足为怪的。拳谚云:“功夫是练出来的。”对那些带有封建色彩的神鬼学说,应以科学的态度去其糙粕,留其精华。承袭古冀州武学传统和众多拳经之精髓。尚武以防御为能,传艺以不欺人为本。如:形意拳的忠义诚信、护国的少林、太极的养生等。毋庸讳言,历史的车轮曾碾过了残酷的战争,一些武林高手曾国殇于兵燹之灾,许多历史悠久、文化价值极高的民族民间武术套路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在国内外知之者寥寥,甚至有的频临熄灭。如:杨家枪的“圈枪凤凰乱点头”,“九宫八卦掌”“龙形八卦掌”,形意拳的“二十四路绝手”等,对此笔者深感痛惜。解放后迄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武术得到了挖掘、整理和弘扬,冀州武术得到了振兴。三皇炮锤的发祥地赵家庄被列为全国武术发掘地重点之一,1982 年 7 月,在北京成立了“北京市三皇炮锤武术协会”;1983 年 8 月,赵家庄成立了“冀州市三皇炮锤辅导站”;1983 年 10 月,北京市三皇炮锤知名人士袁敬泉、王连吉、崔庭中、张凯、张汉文一行 5 人到赵家庄寻根问祖,在赵家庄召开了三皇炮锤研讨会。北京大学、北京武术学院和一些热爱武术的志士仁人也先后到赵家庄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1984 年 11月,赵家庄第四代传人赵根深等搜集整理编辑了《三皇炮锤》一书,由河北省文化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首次武术发掘会上展出后又参加了北京国际书展,赵根深荣获全国武术挖掘整理“东方睡狮”二等奖。1996 年辽宁省丹东市成立了“丹东市三皇炮锤武术协会”。2010 年 8 月,三皇炮锤在河北省民政厅注册登记,2012 年经河北省体育局、河北省民政厅批准,冀州市在北漳淮乡赵家庄成立了“河北省三皇炮锤研究院”,三皇炮锤的第四代传人赵根玉任院长,赵恒通任常务副院长,并将“三皇炮锤”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西班牙的武术爱好者瑞龙在中国潜心学习 6 年后,回西班牙开办了首家三皇炮锤武馆,引领中国武文化走向了世界。1985 年行意拳的第三代传人刘志广拾遗补阙,将行意连环剑整理成书,在全国第二次武术发掘会上展出,还特邀他到秦皇岛进行了现场表演,1986 年他荣获全国武术挖掘整理“三献”评比“雄狮”三等奖。
2002 年,冀州少林武校在马来西亚国际武术比赛中,荣获少林派比赛铜牌。2004 年该校组建的少林武术表演团赴法国进行了历时两个多月的巡回演出,成为中法友谊的文化使者。
在武术发扬光大的同时,笔者也走访和查阅了载入另册的一位赫赫有名的武林职业杀手,那就是徐家庄村的飞贼段云鹏。或许有些老年人记得,他是江湖“侠盗”燕子李三的高徒,他飞檐走壁,身轻如燕,人称“赛狸猫”。据《徐家庄村志》载,段云鹏十五六岁时,家里煎了灯盏,他遵母命往天津给二哥送灯盏,送到时,灯盏还热着呢。他在西北军当国术教官时,常去酒店喝酒不带钱,一日吃了 3 斤牛肉、一坛子酒后被老板截住,段云鹏笑了笑说:“我还没三斤重,怎么吃了你三斤牛肉?”老板一气之下,竟命伙计搬来一巨称,段飘然跃上,众人一看才二斤二两,一时呆住,老板气煞,段趁机逃脱。据《冀州文史》记载:因他以轻功盗窃名贯平津,晓道全国,1946 年被吸收为国民党军统特务,任少校特派员。他曾 3 次潜返大陆,组织暗杀、破坏活动,1954 年 9 月 14 落入法网,1967 年 10 月 11 日被处决。那部《旭日惊雷》电影,与其说是一段故事,倒不如说是一段历史。而在 1959 年前毛泽东也对这个直奔自己而来的军统特工充满了好奇,他说:“飞贼段云鹏,真的能飞吗?让他飞飞看!”说到段云鹏的轻功,自然想起了民国八年(1919 年)八卦掌的第二代传人后冢村的梁振谱在冀县直隶十四中学任武术教练时,曾在碧波荡漾、芙蓉盛开的校园池塘中,以一个单换转掌,脚踩荷花凭空飞驰而过,博得了观众的赞叹称奇。虽这两人的轻功与目前泉州少林寺武僧释理亮的“水上漂”不同,仅以武文化而论,是否有待探讨、挖掘?
总之,古冀州武文化随着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上邹市明为中国拳击取得历史性突破和近两年来衡水国际马拉松赛的连连成功举办,每一位炎黄子孙都会倾己之力,忠实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武文化,振兴中华,雄壮国威,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梦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乔居.冀县志[M].北京:中国科学出版社,1993.
[2] 冀州市委宣传部.冀州民俗文化荟萃[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1:296.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古文明传承的价值及文化遗产保护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