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盐场位于山东东部的胶州地区,是古代山东地区重要的海盐产地。《元史·百官上》记载山东有“盐场一十九”①,其中提到了“石河场”,这也是石河盐场首次在史书中出现。由此可以推断,至少在元代石河盐场就已经出现。到了明代,史书中明确记载石河盐场设有盐课司,分属山东转运盐使司下设的胶莱分司管理②。有清一代,从康熙十六年(1677)到道光十二年(1832)之间,山东盐场经过了 4 次大调整,由原来的 19 个盐场裁并缩减到 8 个盐场,而石河盐场仍然保留直至清末。从元至清,石河盐场在历史上存在时间长达 600 年,供应山东东部胶州及其附近一带的食盐,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与其他地区相比,21 世纪以前学术界对山东海盐业的研究还远远不足。纪丽真教授于 2009年出版的《明清山东盐业研究》,从历史文献角度,关注了明清时期山东地区的盐场及其生产技术、运销、盐政、盐课、私盐等问题,该书也被称为是“明清山东盐业史的一部力作”③。据《盐法通志》记载,明代我国沿海地区的盐场就有143 个④,但是,以单独一个盐场作为研究对象的文章还比较少。《青岛地区的海盐业研究》⑤重点关注了石河盐场的生产技术,但对其清代的产运销问题还没有总体的梳理。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清代山东盐业史料,关注胶州一带石河盐场的变迁及其相关的产运销问题。
一、清代石河盐场的变迁。
清朝初年,承袭明制,山东保留了 19 处盐场。据《明会典》记载,信阳、涛洛、石河、行村、登宁、西由、海沧七场隶胶莱分司管理⑥。后经康熙十六年、康熙十八年、雍正八年(1730)和道光十二年(1832)的 4 次盐场调整,“山东官盐产区为永利、富国、王家冈、永阜、官台、西由、石河、涛洛八场”①。
与石河盐场有关的山东盐场调整是在康熙十六年,也就是清代山东盐场的第一次调整时期。据《清盐法志》载,康熙十六年“巡盐御史迈色会同山东巡抚具题……行村场裁去,归并石河场管理。经户部覆准”②。这一事件,奠定了清代石河盐场的整个发展格局。
(一)清初石河盐场概况。
巡盐御史莽鹄立于雍正二年修撰的《山东盐法志》中记载了一张石河盐场的分布图,大致可以看出清朝初年石河盐场的地理位置、场灶分布情况。从这张图中,我们不难发现清朝初年石河盐场的大致情况。图中“大使公署”所在地,为石河盐场的中心区域和管理石河盐务的大使治所。
图中文字显示了盐场的大致位置:“本场至胶州三十里;本场坐落莱州府胶州城南小寨地方,至省城七百二十里;本场东至即墨县一百里;本场东北至莱阳县行村灶三百里。”④同时,我们也不难发现滩池的分布情况,在即墨县城东南部一带,环状分布了徐家滩、沟里滩、田村滩、棘洪滩、鲍家滩、石河滩、王家滩、庄头滩等几大滩池。图中显示,康熙十六年归并的行村场位于石河盐场的东北部。由此,我们基本了解清朝初年石河盐场的大致情况。
(二)清代中期石河盐场概况。
嘉庆十三年(1808),李如枚、崇福等重新撰修了《山东盐法志》。这部盐法志中的记载,大致能反映清代中期石河盐场的概况。
石河场旧在胶州城东南二里,今在胶州城内,距运司八百里,领于胶莱分司。其地东至宁海州四百八十里,西至高密县五十里,南至海一百二十里,北至莱阳县四十里。裁并行村场,在其境内。南列珠山,北环胶水,九穴五龙之抱流,青山砺阜之叠嶂,固此场之形,胜也。东西广五百三十里,南北袤一百六十里。①雍正《山东盐法志》载“本场至胶州三十里”,从《石河场图》中可以看出,其位置分布在胶州城南部,而嘉庆《山东盐法志》载“石河场旧在胶州城东南二里”.二志的不同说明,雍正年间至嘉庆年间石河场的位置至少进行了一次调整。
此外,雍正《山东盐法志》中,作者描绘的清代初期的石河盐场的方位仅同即墨县城和胶州城等少数几个地方作了比较;而嘉庆《山东盐法志》中比较的范围涉及到宁海州、高密县等地,这从侧面反映出石河盐场行盐地的扩大。石河盐场的范围在嘉庆《山东盐法志》中也明确记载“东西广五百三十里,南北袤一百六十里”.
同时,文中提到的胶莱分司在清代也经历了一系列变化。《明会典》中对石河场隶属于胶莱分司已有记载。清因明制,将这种制度继承了下来。到了康熙五十八年,将其裁决。雍正四年,设巡视察院公署;雍正八年,重设胶莱分司。直至乾隆十七年,经巡盐御史吉庆奏准,胶莱分司移驻胶州城之西南隅②。胶莱分司的职责主要是“专司洛口关验掣放行,分辖西由、石河、登宁、信阳、涛洛等五场盐政事宜”③。可以看出,由石河盐场生产的海盐必须通过胶莱分司的洛口关掣验后方可行销。
(三)清代末年石河盐场的概况。
1840 年以后,列强开始陆续侵入中国。186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考察中国 18 个省份后认为,胶州湾有着优越的条件,宜建一条从青岛横穿山东,连到省府济南的铁路。这条铁路在1897 年德国占领青岛后开始动工修建,也就是后来的胶济铁路。
胶济铁路的修建必然会破坏铁路沿线的农田、灶地。石河盐场位于胶州城附近,处于胶济铁路的起点,铁路的修建影响了盐场的用地。《清盐法志》记载了清末时期石河盐场的概况。
石河场,坐落胶州,距州城二里,距运司治所八百里。东至宁海州四百八十里,西至高密县五十里,南至海一百二十里,北至莱阳县四十里。
裁并行村场,在其境内。除胶州滩地划入胶济铁路不计外,东西约广四百余里,南北约袤一百六十里。④通过与嘉庆《山东盐法志》的对比可以发现,石河场的位置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因为原有的胶州滩地被划入胶济铁路的范围内,面积由原来的“东西广五百三十里”变成了现在的“东西约广四百余里”,其范围有了很大的缩减。【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