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对近年来中医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的认识及治疗进展做一归纳及总结, 以期给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提供更有效, 更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 在CNKI及相关搜索引擎检索近5年有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论文, 以围绝经期综合征或更年期综合征并含中医药为主题检索相关文献。结果 在阅读了诸多目标文献后, 发现中医药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有其独到之处, 而且不良反应轻微甚至无。结论 中医药疗法通过整体调理脏腑功能、调节机体气血阴阳平衡对围绝经期综合征具有良好的疗效。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中医药治疗; 综述;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b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recent years,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effective and safer treatment for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patients. Methods The articles about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were retrieved in the last 5 years by CNKI and related search engines, and related literature was retrieved from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or menopause syndrom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the subject. Results After reading a lot of target literature, it was found that TCM therapy has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in treating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and its adverse reactions are mild or even absent. Conclusion Chinese medicine has a good effect on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by regulating the function of Zang Fu organs and regulating qi, blood, yin and yang balance.
Keyword: Perimenopausal syndrome; TCM treatment; Review;
0、 引言
女性在45~55岁出现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如潮热盗汗、心烦易怒、情绪急躁、心悸失眠或抑郁健忘、浮肿便溏、皮肤感觉异常、头晕、腰酸等[1], 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或更年期综合征。我国妇女到达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平均年龄为49岁。现代医学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采用激素补充疗法。虽疗效显着, 但其阴道流血、乳房胀痛等不良反应及长期服用增加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的发生危险, 临床应用受限。近些年来诸多医家通过经方或自拟方及中医其它治法治疗围绝经综合征临床疗效确切, 且不良反应少, 证明了中医药疗法治疗经断前后诸症有明显作用, 较现代医学有突出优势。本文就中医药疗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作一阐述。
1、 病因病机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二七而天癸至, 任脉通, 太冲脉盛, 月事以时下, 故有子;七七任脉虚, 太冲脉衰少, 天癸竭, 地道不通, 故形坏而无子也。”此经典理论阐释了女性月经来潮及绝经的机理。这是女性生长壮老已的自然变化过程, 绝大多数女性能够顺利跨越此阶段, 小部分女性由于体质、环境、精神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对这一生理变化不能良好的适应与调节, 使肾的阴阳失调进一步导致其它脏腑阴阳失衡, 以心、肝、脾较明显。肖永林[2]教授认为, 肾中精气虚衰、冲任虚损是本病的病机。除此之外, 还兼血虚。朱南孙[3]教授认为, 本病主要由脾肾亏虚、气血不足、天癸亏耗所致。夏桂成教授[4]认为, 肾阴虚癸水过少为根本, 心火偏旺、心神不宁为发病所在。综合诸多医者的见解, 本病的发生以肾虚, 肾阴阳失调, 冲任失养为本。肾藏精, 主生殖与生长发育, 机体生、长、壮、老、已的生理过程与肾中精气盛衰密切相关。冲为十二经气血之海, 任主胞胎, 与妇女的月事、妊娠、生殖关系紧密, 冲任二脉充盛, 月事才能按时而下。
2、 中药治疗
2.1、 辨证论治
王玉英[5]强调补肾, 注重阴阳互补, 同时兼顾其他脏腑, 分辨主症与兼症。肝肾阴虚、肾阳虚为常见的主症, 兼症则有肝郁气滞, 心气不足, 脾胃虚弱, 脾胃湿热, 血脉瘀阻5种。治疗时分清主次, 选方用药, 适当加减, 临床效果明显。李丽[6]采用辨证分型治疗52例门诊更年期综合征患者, 肾阴虚治以滋阴益阴、育阴潜阳;肝气郁结治以疏肝理气、滋水涵木, 随症加减;连续治疗28d, 总有效率96.15%。
2.2、 当代医家中医药治疗方法
董翠新[7]等采用十三味更年静汤加减 (女贞子、旱莲草、生地、百合、灵芝、益母草、白芍、白术、香附、肉桂、生甘草、柴胡、黄连) 治疗52例围绝经综合征患者, 总有效率高达96.15%。郝瑞[8]等采用四物汤加减治疗52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 有效率为100.0%。黄虹等[9]运用平肝潜阳滋阴法治疗100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 有效率占99.0%, 值得临床推广。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王碧芬等[10]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 对照组100例单用西药芬吗通, 治疗组120例在此基础上合用疏肝解郁汤加减。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5%, 高于对照组的83.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李佳[11]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 对照组及研究组各100例, 对照组给予补佳乐口服治疗, 研究组在西药基础上加服当归六黄汤.治疗效果表明研究组在改善患者激素水平方面、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情绪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法是将传统的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知识相结合的一种治疗方法, 此法收效更快, 且疗效更突出, 但部分患者担心激素药物的副作用, 服药依从性较差。
4、 中成药治疗
陈娟等[12]研究发现, 女金片在缓解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症状、经期紊乱及激素水平等方面疗效显着。史党民等[13]采用坤泰胶囊治疗60例女性更年期失眠并伴有焦虑及抑郁的患者, 有效率为85.0%, 结果表明, 坤泰胶囊可明显缓解更年期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张春风[14]用妇舒宁胶囊及更年灵胶囊分别治疗更年期患者30例, 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0.%、86.7%, 且用药期间未出现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此法服用及携带方便, 可重复性强, 但不能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加减, 灵活性差, 治疗欠全面, 缺乏综合性。
5、 其他治法
周秀荣[15]采用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70例, 总有效率91.43%。口锁堂[16]等运用针药联合治疗围绝经综合征, 针药组和对照组各80例, 针药组采用温通针法针刺合谷、关冲穴, 对照组口服甘麦大枣汤, 有效率针药组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实践表明, 针灸、耳穴贴压、穴位帖敷、刮痧等外治方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证效果明显, 此种治疗方法可免除部分患者服药的痛苦, 且部分外治方法可起到舒筋通络、促进全身气血运行、调整机体阴阳平衡的治疗作用。
6、 心理治疗
袁栋材[17]等观察耳穴贴压配合心理疏导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 观察者 (耳穴贴压配合心理疏导治疗) 56例, 对照组 (耳穴贴压) 46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 治愈率6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26%, 治愈率45.65%。两组治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疏导方法概括为:了解患者生活各方面的情况, 因人而异采取治疗方案;改变患者认知, 消除顾虑;心理暗示治疗;培养患者高尚生活情趣, 转移注意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情志因素与更年期综合征发病关系密切, 医者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治疗, 方能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7、 结语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妇科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患者表现出的症状不仅涉及妇科, 还与临床其它科室相关, 如精神科, 心脑血管科, 骨科等。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人们生活习惯, 神经精神因素等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因此, 医者越来越重视围绝经综合征的治疗。现代医学治疗此病主要是补充激素, 但由于其存在禁忌证和不良反应, 许多患者有所顾忌, 服药依从性较差。中医药治疗围绝经综合征方面, 经过从古至今无数医者的不懈努力与创新, 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不仅有《内经》中对女性生理特点的经典理论描述, 又有无数医者留下的经方验方及其它有效的治疗方法。实践证明, 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作用, 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是中医的两大特点, 医者要充分发挥中医的优势, 进一步推广和应用中医药来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
参考文献:
[1]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7:3-4.
[2]杨艳秋, 周丽雅.肖永林教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28 (6) :10170.
[3]朱晓宏, 胡国华, 等.朱南孙“怡情更年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 27 (7) :4-5.
[4]于红娟, 夏桂成.夏桂成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2, 27 (10) :2573-2575.
[5]韩松雪, 孙语男, 王丽伟, 等.王丽伟王玉英治疗更年期综合征[J].吉林中医药, 2017, 37 (8) :777-780.
[6]李丽.辨证分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52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7, 31 (3) :42-44.
[7]董翠新, 李军, 白亚鹭.十三味更年静汤治疗阴虚火旺型围绝经期综合征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6, 30 (11) :28-30.
[8]郝瑞, 郭惠岚, 梁艳, 等.四物汤加减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 2016, 37 (10) :1293-1294.
[9]黄虹, 周晶冰.平肝潜阳滋阴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00例[J].湖北中医杂志, 2013, 35 (3) :50.
[10]王碧芬, 陆海英, 郑小平, 等.疏肝解郁汤联用芬吗通治疗更年期综合征120例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 2016, 51 (4) :251-252.
[11]李佳.中西医结合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15 (2) :47-50.
[12]陈娟, 张艳华.女金片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草药, 2016, 47 (18) :3269-3271.
[13]史党民, 孙国珍.坤泰胶囊治疗女性更年期失眠伴有焦虑及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草药, 2013, 44 (24) :3531-3533.
[14]张春凤.用妇舒宁胶囊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 2014, 12 (15) :35.
[15]周秀荣.针刺加耳穴贴压治疗更年期综合征70例的疗效观察与护理[J].光明中医, 2015, 30 (1) :112-113.
[16]口锁堂, 吴耀持.针药结合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5, 33 (1) :128-130.
[17]袁栋材, 伊春花, 刘印珍, 等.耳穴贴压配合心理疏导治疗更年期综合征[J].四川中医, 2014, 32 (07) :157-158.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刚柔辨证治疗 | 母儿血型不合的中医药治疗方法综述 |
近十年中医药治疗人流术后月经过少文献综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