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以“仁”为核心的“王道”思想探讨
【引言】孟子“王道”思想的内涵研究引言
【第一章】孟子“王道”思想渊源
【2.1】先王与“王道”思想的构建
【2.2】“王道”思想的具体内容
【第三章】孟子“王道”思想与政治范式构建
【结语/参考文献】孟子“王道”思想及其影响研究结语与参考文献
摘 要
战国时期,七雄称霸,战事纷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全面转型的激烈动荡时代。
其社会意识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各派思想家活跃于政治舞台之上。孟子"王道"思想因时而起,它的产生,既有其时代背景,又有其思想渊源和理论基础。
孟子处于社会转型的动荡时代。他在孔子以"仁"为核心的理论基础上,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并以自身所处的道德发展、政治斗争及繁荣的学术文化为背景,依托性善论的心性基础,阐述了以"仁"为核心的"王道"思想,以实现儒家"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宏图大志。
孟子认为人心本善。所谓人心本善,就是指每个人都具有"不忍人之心"."不忍人之心"就是别人处于危难之时的恻隐之心,就是同情心。以此为起点,人又生出"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仁义礼智的四心正是人们本就具有的良知良能,从这点出发,国家推行仁政就有了普遍的人性基础。君主去探索这四心,以君主自己的"不忍人之心"推行"不忍人之政"就是"仁政".君主推行了"仁政"就能够获得万民的拥戴,实现"保民而王",然后,统一天下。
推行"仁政"、"王道"成为孟子的治国理念。《孟子?梁惠王上》篇中,首次提到"王道".孟子的"王道"思想,虽然建立在人性本善的基础上,但是,具体构建则多依于古之先王。先王思想既是孟子"王道"思想构建的基础,又是孟子论证自己学说的手段和途径。"王道"是对先王之道的进一步发展和总结。
孟子认为"王道"开始于百姓对于生、养、死、葬都没有什么不满之时,是通过用道德力量来统一天下的"王"道。"王道"思想的核心是以"仁政"治国,是一切为百姓的生活安定而努力,具体包括以德化民、尊贤使能、以民为本的思想。其中,以民为本的思想中还包含着"制民恒产"、"轻徭薄赋"、"轻刑罚与救济穷人"等具体方面。并且孟子认为君主是都是可以施行仁政的,可以由近及远地把恩惠推广开去,以安定天上。
孟子希望能够把"王道"作为当世之君的治国之纲,从而构建其所设想的政治理想国,这便形成了"王道"的理想政治范式。孟子身兼三统的王道理想范式是希望通过法先王把当时的君主引入他所构建的政治理想中,他对诸侯宣传古之明君,其实质是希望把现实中不符合"王道"思想的君主们,改造成为符合儒家"仁政"思想的政治道德理论上的圣人,最终通过这些君主实现天下"王道".
关键词:孟子 性善论 王道 尊贤使能 以民为本
目录
摘要
引言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 问题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框架与创新
一、 孟子"王道"思想渊源
(一) 孟子"王道"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 孟子"王道"思想的人性基础
1. 孟子的人性观--性善论
2. 性善论:"王道"思想的心性基础
二、 孟子"王道"思想的构建及内容
(一) 先王与"王道"思想的构建
(二) "王道"思想的具体内容
1. 以德化民
2. 尊贤使能
3. 以民为本
三、 孟子"王道"思想与政治范式构建
(一) 身兼三统的王道理想范式
(二) "法先王":中国传统政治范式
结语
参考文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李东阳的政治理论思想探究 | 《论语》中“和合”政治思想意蕴与价值探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