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艺术包括语言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内容是形式的载体,形式是内容的表现方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形成了独特的 “习式语言”。这既包括围绕反腐倡廉的重要意义、现实形势和方针路径在内的语言艺术内容,还包括独特的语言风格、语言技巧和语言运用在内的语言艺术形式。
习近平反腐倡廉语言艺术在干部廉洁教育中有着重要价值,有助于丰富干部廉洁教育内容,提升干部廉洁教育水平,促进干部廉洁自律,在工作中做一名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一、习近平反腐倡廉语言的艺术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反腐倡廉的语言艺术内容主要回答了 “反腐倡廉的现状”、“为什么要反腐倡廉”和 “怎样反腐倡廉”等基本问题。
(一)腐败现象 “仍易多发”、“令人触目惊心”,警示反腐倡廉的现实迫切性敢于直面现实问题,进行党的腐败肌体的自我揭露,是习近平反腐倡廉语言内容艺术的支撑点。上任以来,他就把反腐倡廉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并用精美的语言道出问题的迫切性。他指出:“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仍易多发,一些重大违纪违法案件影响恶劣,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人民群众还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
〔1〕“仍易”、“依然”、“还有”等语言充分表明,反腐败形势仍不容乐观,要作好长期同腐败问题作斗争的准备。习近平还详细罗列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的严峻形势,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方面的种种表现。在具体领域,业已洞察到市县领导干部、市县直属单位、执法监管部门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基层组织的具体腐败问题:从 “跑官要官”到 “搭建楼堂会所”;从 “欺压群众”到 “巧立名目敛财牟利”;从 “吃拿卡要、雁过拔毛”到 “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从工作 “走读”到 “拖欠群众欠款,打白条,耍赖账”等等,一系列腐败现象被习近平一语道破,跃然展现在党和人民的面前。正因如此,习近平指出:“作风问题在党内确实相当严重,已经到了非抓不可的时候,不抓不行了。”〔2〕这种强烈的现实紧迫感,彰显了习近平强烈的问题意识,找到了反腐倡廉的着眼点和关键点。
(二) “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强调反腐倡廉的极端重要性腐败破坏社会大局,激化社会矛盾,最容易引起党和人民的对立。习近平结合大量历史事实,在血淋淋的教训中深刻揭露腐败对党和国家的极大危害性。他指出:“近年来,一些国家长期积累的矛盾导致民怨载道、社会动荡、政权垮台,其中贪污腐败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愈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我们要警醒啊!”〔3〕在党的第十八届中央纪律监察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再次强调:“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是深刻总结了古今中外的历史教训的。”〔4〕告诫全党特别是广大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腐败对党和国家的巨大危害性。在多次讲话中,习近平用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5〕、 “腐败问题对我们党伤害最大”〔6〕、 “执政党如果不注重作风建设,听任不正之风侵蚀党的肌体,就有失去民心、丧失政权的危险”〔7〕等警示语言反复讲清楚腐败问题的极端危害性,力求给广大党员干部打好 “预防针”,给人民群众吃上 “定心丸”。在他看来,高度重视腐败问题,清除腐败毒瘤,是加深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确保领导干部自觉为党和人民不懈奋斗的必然要求,是使我们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必然要求,体现了他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忧患意识。
(三)惩治腐败要 “踏石留印”、多管齐下,标定反腐倡廉的方针科学性惩治腐败要有科学的方法。腐败与反腐败是一场 “持久战”。首先,习近平强调反腐倡廉、改进工作作风要有坚定的意志,“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做善成,防止虎头蛇尾”〔8〕, “不定指标、上不封顶,有腐必反,除恶务尽”〔9〕,以坚韧的态度作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其次,反腐倡廉要坚持多管齐下。习近平强调反腐要坚持 “老虎”、 “苍蝇”一起打,要求 “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10〕。强调从 “从严治党”入手,提出 “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11〕。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12〕
这就把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地位作用突出表现出来。强调要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有权就有责,权责要对等”,“在消极腐败现象面前当好人,在党和人民面前就当不成好人,二者不可兼 得”。〔13〕强 调“要把制度的篱笆扎起来”,“要把笼子扎紧一点,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孔隙太大,猫可以来去自如”。〔14〕不仅要制定制度,还要落实制度,“一分部署还要九分落实”〔15〕。强调要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 “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16〕这一系列论述蕴含了习近平关于反腐倡廉的系统方法论,体现了他反对腐败的勇气、信心和决心。
二、习近平反腐倡廉语言艺术形式
习近平的语言艺术形式回答了用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技巧展现反腐倡廉的语言艺术。
(一)善用确切字眼阐释反腐倡廉的内涵,形成简洁凝练、平实质朴的语言风格
习近平在讲话 (稿)中喜欢并善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问题,与大话、套话、空话形成巨大反差,让人耳目一新,这也成为他反腐倡廉语言风格的主要特点。他在描绘腐败问题对党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伤害上指出:“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最痛恨各种特权现象,这些现象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17〕用三个 “最”直截了当讲明了腐败的严重危害性。在描绘当前面临的 “四风”问题上,习近平用“知行不一、不求实效,文山会海、花拳绣腿,贪图虚名、弄虚作假”阐释形式主义〔18〕;用 “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高高在上、漠视现实,唯我独尊、自我膨胀”阐释官僚主义〔19〕;用 “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阐释享乐主义〔20〕;用“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阐释奢靡之风〔21〕,这种平实的语言让人一眼就懂,一看就明,点中了问题的实质,抓住了要害。类似的语言还有很多。例如,他用 “正气上不来,邪气压不住”, “我们党迟早会出大问题”, “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 淘汰”〔22〕,警告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会带来的严重后果;用“群众是要戳脊梁骨的”〔23〕,讲明共产党人决不搞封建社会的腐败之道;用 “‘老虎’离得太远,但 ‘苍蝇’每天扑面”〔24〕,要求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这些直奔主题的讲话方式,充分展现了习近平简洁凝练、平实质朴的语言风格,一改往日留给广大干部、群众对讲话 (稿)刻板、生硬、 “八股”的印象,体现了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带动了党内文风的转变。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石油勘探局反腐倡廉中“五项工程”的实施 | 反腐倡廉文化与微电影融合传播探析 |
网络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现状与建设途径 | 对大学生实施反腐倡廉教育的主要途径 |
金融行业反腐倡廉的具体措施 | 公证监督中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研究 |
当前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原因与对策 | 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对策 |
反腐倡廉论文2000字范文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