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作为数字媒体时代的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不仅影响着我们的审美情趣,而且对于当今精神文明的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微电影的定义在目前还没有定论,有研究者将其界定为: “时长少于 60 分钟,用数码设备摄制,主要( 首先) 是在各种新媒体网络平台及移动设备上播放,具有电影属性的视频短片。”[1]近些年来,国家提倡的反腐倡廉理念不断加深,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廉政文化的宣传提供了良好平台。为了更好地推进宣传工作,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廉政题材微电影与中国共产党坚持的反腐倡廉的执政理念结合,促进了我国反腐倡廉文化的构建。
一、廉政微电影的定义
微电影是微时代背景下的产物,而移动互联网又为微电影这种影像作品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微电影作为具备“电影属性”的影像短片,其剧本的选择可以包含各种各样的题材。微电影的题材多样,创作目的各有差异。微电影有着不同的分类方式,按照创作目的可分为( 纯) 艺术微电影、广告微电影和宣教微电影[2]。廉政题材的微电影大多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通过这种形式宣传廉政文化,以期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廉政微电影作为微电影的一个题材类型,是将含有廉政文化理念的剧本,通过电影的叙事方式进行表达的影像作品,旨在通过新兴的媒介平台,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反腐倡廉文化理念。
我国廉政微电影的出现时间还比较短,但凭借其故事性强、拍摄成本低、传播范围广的特性,各省市政府机关倾向于将其作为宣传反腐倡廉文化建设的一种有力的表现形式。2012 年,江苏省南通市纪委以精品工程建设为载体,积极探索廉政文化的表现新形式,提倡用微电影、微动漫等创新的表现手法来展现反腐倡廉建设的典型案例。2013 年 10 月 1 日,国内首部正式的廉政题材微电影《黑钱》通过爱奇艺视频网站平台进行播放。《黑钱》这部微电影是由爱奇艺独家投资,它作为国内首部廉政题材微电影,表现出了新媒体平台对于反腐倡廉这种社会关注的题材的拍摄尝试,由此也可以看出廉政微电影的发展。2014年,央视微电影频道将《大国廉政———中国廉政故事100 部系列微电影》的微电影项目作为重点项目展开[3]。希望可以透过微电影这种现代化、碎片型传播的影视表达方式,来对廉政文化宣传传播方式进行探索。还有一些微电影网站与一些视频网站设置的微电影专区等形式的涌现,不少具备官方性质的微电影协会也相继在各省出现。廉政微电影如火如荼的发展势头,成为当下引人瞩目的电影现象。此后,通过微电影展现廉政风范,推动反腐倡廉文化建设已成为一种重要手段。
二、反腐倡廉文化与微电影结合的现实基础
保持自身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一直坚持的一个理念,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党的先进性做出了这样的论述: “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4]但是,党的先进性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反腐倡廉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着眼于新的形势任务,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内容,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种种举措表示,反腐倡廉始终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廉政微电影作为弘扬反腐倡廉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与廉政文化的有效结合是具有现实基础的。
第一,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廉政微电影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物质需要在日益得到满足的同时,也开始寻求精神文化的平衡。具体表现是在相继出现的一些文学作品、影视创作中,廉政题材微电影也是重要的一种,能够加深我们对反腐倡廉文化的认知。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腐败现象,反腐成了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廉政题材微电影的出现也是对当下一些反腐工作的支持,如2013 年,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中纪委十八届二次全会精神,弘扬廉洁价值理念,创新廉政教育形式,建设廉洁城市,广东省惠州市开展了首届“微风廉影”反腐倡廉微小说、微电影、微广播剧创作大赛[5]。这些廉政微电影大赛的出现,也反映了民间与政府两大主体反腐力量的有效结合。
第二,互联网和媒体技术为廉政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媒介支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数据,截至2015 年 12 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6. 88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较 2014 年年底提升了 2.4 个百分点。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 亿,较2014 年年底增加6 303 万人[6]。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移动终端来获取信息,信息量大以及信息获取速率快的特性改变了我们对信息的接触行为,也使信息的表达出现了转变,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至此我们进入了“微时代”。麦克卢汉有一个着名的理论———媒介即讯息,即媒介一方面改变了我们自身的行为方式,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种新的社会变革。现如今,互联网与手机这两种媒介的普及与发展不但使我们更加便捷地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由此开创了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引发一种新的社会变革。这种社会变革包括人们行为习惯的改变,如“碎片化”的传播和接收讯息的方式。
在这种背景下,廉政题材微电影是依托于网络和媒介技术来宣传反腐倡廉思想的有力方式。
三、廉政微电影的传播特征对构建廉政文化的优化作用
( 一) 廉政微电影的传播特征
第一,微电影内容上的政治化。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廉政题材微电影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新媒体传播平台,在剧本内容的选择上通常倾向于具有榜样示范性和警示性的现实微电影题材,有效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的政策,在内容体现上有一些政治色彩。如爱奇艺上线的国内首部反腐题材微电影《黑钱》,主要讲述的是公务员李宾和好友陈启及刚走出监狱的老胡三人之间发生的故事。公务员李宾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时,并没有违背自己的良知,将税款占为己有,而是将税款按规定归还到税务局。这部微电影在内容上体现了对反腐倡廉政策的宣传,在艺术表现上叙事灵活,角色塑造丰满真实,例如在片中重点展现了三人在面对金钱诱惑时的矛盾心理与抉择。微电影已经成为政府机关选择宣传方式的新领域,这不仅是对宣传手段的探索,也促进了反腐倡廉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因此,廉政微电影在内容的选择上是带有政治色彩的。
第二,叙事特征以小叙事为主。随着后现代社会的到来,新的社会分化与组织形式的转变需要我们从电影转向微电影。微电影与电影在廉政题材表现上的区别在于: 由于拍摄技术与制作成本的不同,我们日常在影院里接触的廉政题材的电影往往可以通过大叙事的手法来表达,并赋予深刻意义。而我们当前“碎片化”的接受信息的方式与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微电影的叙事特征发生改变,微电影更注重于让镜头参与到个体生活之中。许多廉政微电影都是通过小事件的发展来表现,简化影片中的人物数量、情节和结构,突出影片的冲突、转折和矛盾,体现出了廉政题材微电影的叙事特征以小叙事为主。
第三,微电影传播的开放性。网络传播打破了信息传播的空间限制,主要表现在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突破地理空间的传播限制两个方面。一方面,互联网络作为微电影的传播环境,它也造就了微电影的传播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另一方面,这种开放性也使更多的电影爱好者转换为微电影创造者的角色,自己创作微电影并通过网络传播渠道发布自己的作品,无形之中也增加了从事电影行业的人数。
( 二) 廉政微电影的传播特征对构建廉政文化的优化作用
微电影的传播在构建反腐倡廉文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技术的革新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交流方式和生活模式,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更加趋于“碎片化”。廉政题材微电影凭借其小叙事的叙事特征,更有利于在这个“微时代”传播廉政信息,从而去引导和建构一种反腐倡廉的文化。而且由于微电影依托于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和先进的数字传播技术,可以进行更加广泛、更加高效的速度传播,打破了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具备比较有效的宣传反腐倡廉信息的优势。通过使用微电影这种形式倡导党风廉政建设,不仅是对现今宣传方式的丰富,而且也巧妙地使用了“互联网思维”,即适应新媒体的传播特点,注重受众的体验,选取恰当的方式去宣传。从而使更多的受众在思想上对反腐倡廉理念重视起来,肩负起社会责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基于微电影传播的开放性,廉政微电影可以参与到受众所关注的社会热点话题中,为受众提供自由表达和肩负社会责任的机会。廉政题材的微电影通过选择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宣传反腐倡廉的政策时,更有利于影响受众的思想,收到良好的宣传效果。另一方面,廉政题材微电影通过人们所熟悉的移动终端的平台进行播放,而移动终端的移动性也就使微电影的传播克服了空间限制,为更多的受众带来了自由欣赏微电影的可能。
四、廉政微电影的传播模式对构建廉政文化的优化作用
( 一) 廉政微电影的传播模式
大众传播理论对传播模式在传播学的研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做过阐释: 模式是对现实事件的内在机制以及事件之间关系的直观和简洁的描述。模式具有结构性和功能性两种类型,它是理论的一种简化形式,具有构造、解释、启发、预测等多种功能[7]。所以,对廉政微电影传播模式的分析更有利于我们对廉政微电影的理解。
在廉政微电影传播模式中( 如图1 所示) ,主要包括了制作者、电影文本、网络媒介、观众和电影评论五个要素,在此过程中第一个环节是微电影制作者创作微电影,也就是对微电影文本的表达。下一步,微电影通过网络媒介( 视频网站、新闻网站等) 进行发行和宣传,从而让更多观众得知影片的存在。观众在获取影片的宣传信息之后,可以利用网络媒介使用下载影片或在线观看的方式来接受影片所传递的信息,并可以通过发表电影评论来表达对影片的看法。最终,这些看法可以反馈给微电影制作者,是一个具备反馈回路的传播过程。
图 1
在这个传播过程中,最能展现微电影特征的是观众角色的转换。观众与其中的三个要素都有直接的联系。首先,观众既是受传者,也可以成为传播者,即微电影的制作者。其次,观众也能够参与到微电影内容的制作当中,也就是电影文本内容的表达。最后,观众也可以通过发表电影评论来影响下部微电影的制作。观众在此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也体现了观众的主体性对传播各个环节的影响。
( 二) 廉政微电影的传播模式对构建廉政文化的优化作用
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微电影制作者由专业人才走向普通大众。微电影创作的成本较低,制作水平的要求也低于电影,这些特性吸引了广大个人创作者来进行微电影的制作,是对集体失声、权威叙事的有效补充。表现在电影内容方面,就是个人话语的小叙事成为主流[8]。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参与到廉政微电影的制作当中,有利于通过微电影形成舆论导向,是影响人们社会意识规范的主要方式之一。社会公德舆论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大众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反腐倡廉文化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传播内容的角度来看,微电影精选典型案例,教育社会大众。廉政微电影联系社会现实,选取典型的人物和廉政案例示范给公众,其画面、色彩、声音、动作的表现对接触微电影的受众施加影响,发挥廉政微电影的示范教育功能,促进公众向先进、典型的人物和事迹学习,从而达到提升社会大众思想认识的目的。廉政微电影通过对典型案例的选取、法律知识的普及来宣传反腐倡廉文化建设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居安思危,对于腐败行为坚决抵制,改善社会不良风气。一些内容新颖的微电影宣传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作用,积极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有利于反腐倡廉文化的构建。廉政微电影展现了社会上的腐败现象,警醒和教育社会大众抵制腐败现象,形成社会舆论,推动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晓林. 微电影艺术导论[M].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2015: 10.
[2]杨晓林. 微电影的特征、分类及传播[J]. 民族艺术研究,2015( 2) : 21.
[3]《大国廉政 100 部系列微电影》助推中国梦[RB/OL].( 2014 -05 -29) [2016 -04 -25].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285.
[5]“微风廉影”广东省惠州市首届反腐倡廉微小说、微电影、微广播剧创作大赛征稿启事[RB/OL]. ( 2013 -05 - 24) [2016 - 04 - 25].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5 年第 37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OL]. ( 2016 - 01 - 22) [2016 -04 - 25].
[7]丹尼斯·麦奎尔,斯文·温德尔. 大众传播模式论[M]. 祝建华,武伟,译.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3.
[8]杨晓茹,范玉明. 网络电影研究[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5: 95.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石油勘探局反腐倡廉中“五项工程”的实施 | 网络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现状与建设途径 |
对大学生实施反腐倡廉教育的主要途径 | 金融行业反腐倡廉的具体措施 |
公证监督中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研究 | 当前腐败现象滋生蔓延原因与对策 |
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的对策 | 习近平反腐倡廉讲话的艺术特征与意义 |
反腐倡廉论文2000字范文11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