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陕会馆历史发展与审美路径
点击量:发布时间:2019-01-03 14:54
一、山陕会馆由来
在河南省的西南地区有一座城镇——社旗镇。社旗县历史上称之为赊旗店,顾名思义此名正是因为东汉时期刘秀举义兵因赊旗而产生。社旗县四周拥有九座城门,这九座城门成为当时与南北九省交通的必经之路,正因其所处的地理优势,使之成为当时商业重镇,当时在此经商的商人来自十几个省,正因都是外省人,在外经商的老乡在一起就会觉得非常的亲切,而且通过相互沟通,了解家乡及亲人也成了必然。在这种情况下各省的商人集结建立自己的同乡会馆,通常会以自己的省份来给会馆命名,山陕会馆便是其中之一。其实,表面看上去会馆是各地商人们相互沟通了解乡情,互通情报的场所,但究其实质却是为了更好的经营,制定一些约束的条例,更主要的是在商海中稳固自己的位置,占据竞争的强势位置。
二、山陕会馆历史发展
山陕会馆是有当时在此经商的山陕两省人共同兴建的,馆内还敬奉这关公,故此也有人称山陕会馆为关公祠。在现在看来,山陕会馆不但是一座商业会馆而且是一座与关帝庙完美结合的古代建筑群。当时的山陕会馆建造在商业繁盛的城镇中心,在所有的会馆当中,山陕会馆规模最为宏大,气势若鹏在天。大规模的兴建需要强大的财力支持,而这资金的来源也正是各地的商人想要显示自身财富,树立自己商业形象的最佳体现方式。山陕这个两个省份的商人富甲一方,出手阔绰,再加上有“技压群雄”之意,再加上山陕会馆所处的地理位置优势,交通方便,四通八达,故山陕会馆建筑之时得以召集天下名匠,购进最好的建筑材料。它的建筑时期也正是中国古建筑发展史上最后一个高潮。当你来到此地,定会被那些古建筑所震撼,那气势宏伟,轻快的韵味不是所有的古建筑所拥有的,或许正因如此获得了慈禧太后为会馆的亲笔题字。建筑规模宏伟的山陕会馆所处地势低,这可能与当时建馆人的想法有关,地势低聚财,四面八方的钱财汇聚于此。
三、会馆雕刻艺术概况
山陕会馆兴建时期封建的阶级制度还是相当的严格的,民间的建筑物不允许有大量的色彩装饰,对屋檐的设计也是有很多要求的,其他的琉璃装饰更是不允许的,但是正是因为山陕会馆内供奉着关公,而关公在人们的心目中又是神的化身,故而山陕会馆因此抬高了会馆的社会地位,建馆时那些平民不敢采纳的建筑方法还有大量的装饰手法都被大量的运用到山陕会馆上。山陕会馆,顾名思义是由山,陕两省商人合建,而这两个省份的民间建筑艺术也大量的运动到会馆的建筑当中,石雕,木雕,砖雕,这些精湛的雕刻艺术完美的体现在会馆当中。简直就是石雕,木雕,砖雕的一条艺术长廊。除此之外,就连只有皇宫才可使用的琉璃,龙凤图案,飞檐等在山陕会馆之中随处可见。
四、审美路径分析
1.民间性:那些担当会馆雕刻艺术的匠师,都是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雕刻中很注重民间艺术,有些雕刻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年华,最让人佩服的就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居然有胆量将《白蛇传》这样的爱情传说故事雕刻在戏台最引人注目的地方。也将《朝贡图》大胆的雕刻在了关公殿,用来讽刺当时的官僚主义。正因山陕会馆有着如此精湛雕刻艺术,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复杂性:仔细看各处的雕刻作品,不得不点头佩服、称赞,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还会有如此精湛的雕刻艺术,栩栩如生的麒麟兽,师,虎。惟妙惟肖的各种花卉,灵秀窈窕的人物刻画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不同的题材用用不同的雕刻手法,虽然这些人物在不同的建筑中被反复的运用,但经过匠师们精心的改动,让人一点都不会觉得单调乏味,造就了如今的艺术杰作。馆内还有中国神话故事场景的描绘,可以看出当时神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可以看出人们想要过安稳,太平,吉祥的生活。比如,人尽皆知的八仙过海图等。
五、山陕会馆与秦腔艺术传播
秦腔艺术是陕甘一带特有的民间曲调,正因为有山西商人的存在,才会建造如此山陕会馆戏台精工雕刻的结构,就是在现在也是很少见的。就算在北京颐和园的大戏太旁也毫不逊色,甚至故宫内的漱芳斋都不如山陕会馆精致。戏台的正面雕刻着流传民间的戏剧故事图案,天马,神牛等形象生动的图案雕刻与两侧,就连三国时期的故事典故都被用浮雕的手法雕刻与上,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立体感超强的山水图案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六、结束语
山陕会馆,正因其精湛的雕刻艺术在全国首屈一指,才会被评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单位。专家们称之为中国第一会馆。历史留给我们的绝不只是完美与和谐的建筑,而是一座令人神往的艺术瑰宝,它拥有的是一种迷人的建筑氛围,使人流连忘返,更孕育着历史的商业信息。这样别具匠心的古建筑群体,值得我们珍惜。【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上一篇: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古代建筑的保护
相关论文推荐:
泰山封禅祭祀建筑三类形态的历史演变 | 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现存控保建筑调查与发展建议 |
古代建筑结构斗拱的功能及其发展概况(本科) | 历史性建筑的数字化复原方法 |
乔家大院古建筑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 | 我国古代建筑彩画的发展历程 |
基于历史层面的古建筑复原技术研究 | 瓦当纹饰的起源发展及其文化意蕴 |
探讨立法保护对火山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 如何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保护和利用好古代建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