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存的古建筑文物是国家重要的历史遗产,是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但是受种种条件的限制,古建筑的消防基础设施十分簿弱,火灾危险性非常大.本文结合当前实际,现就古建筑消防安全隐患及防火措施和对策进行探讨.
1 古建筑现状分析
我国文物古建筑大部分主要以木结构为主,耐火等级低,并且几乎没有采取任何防火措施,一旦发生火灾,发展迅速,不易扑灭.一切化为灰烬,不可再生,损失不可估量.一些文物古建筑单位消防设施缺失,消防安全意识不高、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等现象还普遍存在.这些导致了我国古建筑存在大量火灾风险,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亟待解决.
2 古建筑主要存在的火灾风险
2.1 砖木结构建筑耐火等级低,无防火间距,容易出现"火烧连营"
砖木结构或土木结构建筑,有大量柱、枋、梁、椽等木质材料构件,这种以木构架为主的建筑形式,使其耐火等级为三、四级,一旦发生火灾,燃烧速度将十分惊人.同时一些古建筑内悬挂绸缎、纤维织物,设有供奉的香烛、纸张,也都是可燃、易燃物,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的火灾荷载.古建筑的通风条件一般都比较好,殿堂高大宽阔,发生火灾时,氧气供应充足,燃烧速度相当惊人.且建筑基本上毗连建造,密度大,防火间距严重不足,外观封闭,墙高院深,台阶重叠,消防车无法靠近,一旦发生火灾,将迅速形成火烧连营之势.
2.2 火源、电源管理难度大
使用明火多,用火用电不规范.古建筑内,尤其是寺庙、道观内,烧香、焚纸现象还存在,景区旅游旺季和举办庙会等活动时游客数量较多,吸烟在很大程度上也增加了火灾危险性.寺庙内做饭、取暖、电气线路老化,电器设备陈旧,电线没有穿管且直接敷设在柱、梁、檀、椽上,临时乱拉乱接,不符合电气安全技术规程要求,游客乱扔烟头、火柴、打火机等.有的古建筑周围大量开店,火灾危险因素大量增多.这些管理和使用方面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也给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2.3 消防设施配置和管理不到位
古建筑普遍缺乏自防自救能力,既没有足够的训练有素的专职消防队员,消防设施有的也不完备.大多数古建筑都缺乏消防水源,无消防道路、值班人员、自动灭火设施或有人"无用".大多数古建筑仅设有灭火器,且有的古建筑由于疏于管理,灭火器达到规定年限,不能及时进行检测维修,不能保证完整好用,自救设施严重不足.一些单位消防水源存在很大问题,消防用水仅靠自来水或水缸蓄水,一旦发生火灾,无法满足消防用水.对于一些高大的古建筑更是有水难攻,再加上古建筑周围的道路大多狭窄,有的还设有门槛、台阶,消防车根本无法通行,这些都给火灾扑救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2.4 单位自身消防力量不足
古建筑多存在于乡村僻静之处.初期扑救和自身消防力量就显得尤其重要.古建筑中设有单位专职消防队的寥寥无几,多数单位均没有自身消防力量,一旦发生火灾,在初期扑救、火势控制等方面都处于劣势.城市消防力量鞭长莫及,位于城镇的消防队很难第一时间到达.
3 解决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的方法对策
3.1 强化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
古建筑单位要切实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消防安全领导小组,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建立义务消防组织,确定专兼职消防员专门负责单位日常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加强防火巡查、防火检查,切实将防火工作列为整个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使防火工作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层层落实责任.同时强化消防安全培训、灭火应急疏散预案演练,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3.2 提高建筑耐火等级、完善消防设施
对古建筑,在保持其原有风格的基础上,采取各项措施增强其各构件的防火性能.可通过对梁、柱等木结构涂刷防火涂料,增强构件抗燃烧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周边水源,铺设消防管道,安装消火栓,在地势较高的地方设置消防水池并配备手抬机动泵.在符合规范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增设消防自动给水、自动报警灭火系统.
3.3 加强火源、电源管理
古建筑内,点蜡、烧纸、焚香等活动进行时,必须由专人进行看管,做到人走火灭.严禁使用、储存易燃易爆危险品,如鞭炮、液化石油气等.电气线路要穿金属管保护,严禁与可燃物直接接触.同时古建筑周边禁止堆放柴草等可燃物,定期对周边杂草进行清理,禁止在古建筑周边开设具有火灾危险性的售卖摊点.
3.4 利用先进的现代防火技术合理规划布局
古代建筑布局是以重点突出、高度分散的特点存在,用性能化分析的方法对古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及安全度进行分析和模拟演示,找出隐患所在,确定采取的有效措施,并作为设计规划的基础,为防火安全改造工程提供量化的依据.现代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是防火安全体系最重要的基础,也是防止火灾蔓延以及人员疏散的安全保证.因此,对古建筑也可以根据容易起火的部位为依据,按照实际的距离大小来划分空间,形成"物理分隔"的纵深防御,再以此空间的间隔,规划设置各项防火措施及设备,达到防火安全目的.
3.5 及时发现火灾,迅速报警火警
及时发现火灾是有效扑救初起火灾的前提.近年来,许多古建筑单位设置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视屏监控系统等,对古建筑单位的重要部位实施全天候、全方位的实时监控,有利于及时发现火情.与此同时,古建筑单位还应建立防火巡查制度,对重点部位、用火区域、人员集中地方等实施夜间巡查,以便及时发现火情、消除火灾隐患.
[参考文献]
[1] 当前古建筑消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 古建筑保护中现代技术的介入与发展.
[3] 外部热辐射对材料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4] 谈古建筑火灾隐患及防灭火对策.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文物古建筑的火灾预防措施 | 晋祠古建筑主殿圣母殿的抗震方法 |
北京古建筑中的青白石梁板受弯性能试验分析 | 衡阳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加强对策 |
宁波常见古建筑装饰图案的保护与开发 | 西安古建筑潜在火灾危险性及消防对策 |
古建筑火灾危险性、预防措施及扑救对策 | 古建筑木结构的主要地震破坏形态及抗震加固方 |
古建筑工程修缮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三维激光技术应用于古建筑保护实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