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建筑分布点多面广.根据国家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目前全国共有古建筑 3 147 处,其中河北境内 138 处,位居全国前列.河北的古建筑包括城池、园林、寺观、坛庙、古塔、衙署、民居、桥梁等,分布广泛,品类丰富.自北齐延至明清,历代皆存,精彩纷呈,如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皇家古典园林,遵化清东陵和易县清西陵皇家陵寝,正定隆兴寺,保定直隶总督署,曲阳北岳庙,涉县娲皇宫等,都充分显示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精华.古建筑多为木结构,火灾危险性大,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大,价值损失大,社会影响大.尤其是近期以来,全国相继发生 6 起有重大影响的古建筑火灾,2013 年 3月 11 日云南丽江古城火灾,11 月 28 日重庆黔江濯水镇风雨廊桥火灾,2014 年 1 月 9 日四川甘孜州五明佛学院僧舍火灾,1 月 11 日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大火,1 月 22 日四川乐山龙神祠火灾,1 月 25 日贵州镇远报京侗寨大火.对于古建筑来说,火灾造成的损失无法用经济价值统计,如何保护好这些民族建筑艺术瑰宝,是值得深思探索的新课题.
1 古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
1. 1 耐火等级低,火灾荷载大
古建筑大多以木结构为主要承重构件,耐火等级为三、四级.据估算,一座上千平米的古建筑,其耗用木材可达数千立方米,且普遍采用松、柏、杉等含油质木材,含水量极低,大多错落有致地集中在房屋的顶部,使古建筑犹如架空的一堆干柴.内部存有字画、幔帐、柱锦、天帐等纺织品,加之香火、蜡烛、酥油灯等点火源,稍有不慎即可引起火灾.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住户内还存有液化石油气、发电机燃油等易燃易爆物质,火场连续发生爆炸,导致火势蔓延速度急剧加快.
1. 2 建筑密度高,防火间距不足
古建筑一般成组、成群、对称布局,形成的建筑群占地数百亩,房屋多达千间,建筑面积数万平方米.建筑高度密集,防火间距狭小,甚至没有防火间距.有的过多考虑美观,故意用连廊将建筑连通,留下了先天性火灾隐患.如果不能及时控制火势,通过热对流、热辐射、飞火等,形成火烧连营,使整个建筑群荡然无存.
1. 3 消防设施差,火场供水不足
古建筑大多远离城市,消防通信和交通不便,消防水源缺乏,室内外消防给水设施由于地理环境复杂,落差大,供水压力难以达到灭火效果.古建筑老街深巷,道路狭窄,墙高院深,台阶重叠,消防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和接近.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在初期控火阶段曾出现火场供水中断现象,给灭火救援带来困难.
1. 4 人员复杂,火灾隐患多
许多古建筑片面追求经济,违法在附近或内部开设旅馆、饭店等,火源管理不善,电气线路私拉乱接,线头裸露,有的用铜丝代替保险丝,闸刀安装在木质构件上,电线穿越顶棚不加阻燃套管.特别是一些具有代表性、宗教性的古建寺庙,香客频繁,香火不断,明火隐患多.一些工作人员、僧人、道士的办公室、居室大多使用燃煤炉、电暖器、"小太阳"取暖,有的甚至在严禁烟火的地方生火做饭、开办食堂、烧香、燃箔.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就是由于客栈管理者在卧室内使用电暖器不当、引燃可燃物导致火灾发生的.
2 古建筑火灾预防对策
火灾是古建筑最严重的"破坏者",只有立足于防控,千方百计地消除各种起火因素,才能使古建筑远离火灾的危害.
2. 1 完善消防设施
要按照建筑工程防火要求,在古建筑内设置消防给水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移动灭火设施等.城市中的古建筑应利用市政供水管网安装消火栓,配置灭火器,必要时设立消防泵站,以便补水加压; 山区中的古建筑应修建消防水塔、消防水池,储水量至少应满足扑灭一次火灾的用水量; 天然水源旁的古建筑还应修建消防码头,供消防车停靠吸水;地处偏远的古建筑,应修建消防蓄水池,配备水缸、水桶、沙土以备灭火.在不影响原有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古建筑艺术风格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同时要配置适合扑救古建筑火灾所需的水渍损失小、节水型的灭火装备,可配备背负式超细水雾灭火系统等,以达到既节约用水又减少损失的目的.
2. 2 严格日常管理
加强炊事、照明、取暖、香火和可燃、易燃物管理,做到指定专人看管,人离火熄.加强电源管理,严格执行电气安装规程,安装线路不能直接敷设在梁、柱等可燃构件上,增加断路器、漏电保护器等安全保护装置,避免使用大功率的照明灯具和用电器具.
2. 3 强化消防监督
公安消防部门应定期向本级政府提交古建筑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评估报告,纳入消防安全重点单位"户籍化"管理和"网格化"消防管理,推广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要求.严格控制古建筑使用性质的随意改变,特别是用于旅馆、饭店、酒吧等公众聚集场所,一定要按现行规范严格把关.根据文物古建筑的性质、种类、保护等级等条件,组建专( 兼) 职消防队或义务消防队伍,全面熟悉情况,制定"1,3,5,10"min 火灾扑救预案,确保火情发生能迅速扑灭、控制.
3 古建筑火灾扑救对策
3. 1 调集优势兵力
要从火灾最大面积,最大难度和最不利的情况出发,一次性调动足够的兵力和灭火装备,及时赶赴火场.尤其是重点调集"一七式"压缩空气泡沫消防车,充分利用 A 类泡沫附着力强、出水水带较轻,战斗员拖动方便等特点,追击火势,打内攻近战.对于远离城镇、建在山上的古建筑发生火灾,一定要充分考虑道路交通情况.如消防车不能到达现场,应迅速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联系,启动应急救援联动机制,迅速调集古建筑附近的居民或驻军人员赶赴现场进行灭火.
3. 2 正确运用战术
扑救古建筑火灾,要针对其建筑结构形式,以及火灾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战术措施,树立"下风堵截、内攻外堵、重点设防、分割灭火"的战术思想,根据火情变化,机动灵活地使用或变换战术.消防车可以从两个不同的方向驶向火场,形成一种前后夹击之势.
( 1) 火灾初起阶段,要运用"小火灭得早,快攻近战强"的原则.当古建筑小面积着火,火势还处于初起阶段时,应树立"内攻外堵,上下合击"的战术思想,第一到场力量要立即组织攻坚组,集中优势兵力猛打猛冲,利用内部楼梯深入内部,实施快攻近战直逼火点,内攻灭火,及时开窗排烟散热,切断火势向顶部和四周蔓延的途径,并组织外围力量外攻,架设消防梯,从外围打击火势,也可登高至着火层直接灭火,同时在着火层的上层和下层部署一定的力量进行设防,如果燃烧仅局限在下部,可用水浇湿周围的木结构和易燃物件,阻止火势向上蔓延.
( 2) 猛烈燃烧阶段,要贯彻"大火堵得巧,分区拦截快"的原则.当古建筑猛烈燃烧时,应树立"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战术思想,集中主要力量于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或重点部位,及时堵截火势,对于已蔓延到梁、柱等构件上的火焰先扑灭,以防火场面积不断扩大,内攻要选择障碍少、烟雾小、视线好、能充分发挥有限力量及水枪射流作用的安全阵地,堵截火势蔓延,保护好重点部位,防止水渍损失,必要时要积极组织群众,破拆与着火建筑毗邻建筑物,开辟防火通道以防止火势进一步扩大.
( 3) 全面燃烧阶段,要落实"全面设防细,分割围歼准"的原则.当古建筑全面着火时,应树立"先控制、后消灭、穿插分割、逐片消灭"的战术思想,把主要力量部署在火灾蔓延的主要途径上,多以外攻为主,利用移动水炮,高喷消防车等集中射流从外部打击火势,堵截火势向毗邻建筑的进一步蔓延.当灭火力量充足,火势得到控制时,要集中优势兵力,利用隔热服、避火服等特种防护装备内攻近战,有针对性地重点突破几个燃烧较弱或需要重点保护的部位,实施强攻,采取分割战术,把燃烧区分割成几片,然后对准火源内外夹攻,逐片消灭,分片灭火,并关闭毗邻建筑门窗,对其射水降温进行保护.
3. 3 合理战斗编成
根据古建筑所在区域地形特点,一般以小型车为主战车,中( 重) 型车为供水车.
( 1) 占据蓄水池或河流时.当火场周边有储水池或河流、且与火场的距离在 300 m 内时,根据火场面积大小,可采用三车一枪式、三车两枪式、三车三枪式、三车四枪式等,供水车在水源处串联给主战车供水.当储水池与火场的距离超过 300 m 时,宜采用三车两枪式,供水方式应当优先考虑运水供水.
( 2) 占据消火栓时.当火场附近有消火栓时,且距离在 120 m 内时,可按照三车四枪式( 并联) 进行编成,即主战车在前出 4 支水枪,两台中( 重) 型车分别各自在消火栓处并联给主战车供水.当消火栓与火场的距离在 300 m 左右时,可按照三车二枪式进行编成,即主战车在前出 2 支水枪,两台中( 重) 型车分别在消火栓和 150 m 处串联给主战车供水.
( 3) 无水源时.一是多车三枪式.按照 10 min控火要求,当到场车辆的总载水量不小于20 t 时,可按多车三枪式来进行编成,即主战车在前出 3 支水枪,其它车在后面并联给主战车供水,同时出 3 支水枪.二是多车四枪式.当到场车辆的总载水量不小于 40 t时,可按多车四枪式来进行编成,即主战车在前出 4 支水枪,其它车在后面并联给主战车供水.
3. 4 疏散人员物资
开辟多种途径救人,可在水枪的掩护下内攻深入火场,利用他救面罩、淋湿的被褥床单疏散被困人员,或利用6 m 拉梯、挂钩梯、单杠梯从窗口救人.积极运用"灭疏结合、重点保护"的战术,及时疏散和抢救受火势威胁的重要文物,并登记造册.尽最大努力保护未着火的文物和局部着火仍可保护的文物,难以疏散的要采取覆盖法、包裹法和遮挡法,利用石棉毯等不燃物品将其严密遮盖,并向覆盖物上喷射雾状水加以保护,阻止火势的威胁.
3. 5 视情破拆控火
当古建筑连片成营,灭火力量严重不足,火势无法控制和失控时,视情拆除与着火古建筑毗连的门道、走廊和回廊等建筑物,在拆除后,及时设立防火阵地,阻止火势蔓延,确保火势不会越过防护带再次蔓延,掌火场主动权.若火源隐蔽,严重阻碍灭火侦察,妨碍灭火剂功能或建筑存在倒塌危险、威胁灭火救援行动时,可适当拆除部分建筑结构,拆除部分尽可能的小,最大限度保护建筑.
3. 6 保障火场供水
加强第一出动力量,调集大型水罐消防车到场直接出水灭火,当火场供水不足的时候,可组织大功率水罐车接力供水或运水供水; 当消防车不能直接靠近古建筑时,可停靠市政消火栓或江、河、池塘等天然水源,利用手抬机动泵满足灭火用水的需要,必要时在火场低洼处挖建临时水池,对废水进行回收,用手抬机动泵进行二次或多次循环利用,增加火场用水的利用率.
4 古建筑火灾扑救注意事项
古建筑火灾,燃烧强度大,火势发展蔓延快,因此,灭火战斗行动的全过程必须体现迅速、安全、彻底.
4. 1 突出个人防护
在火灾现场必须设立经验丰富的现场安全员,依托制高点设立观察哨,全面监控灭火过程,监视火情变化.消防员要根据着火古建筑木质构件的截面积大小或火灾的燃烧程度,掌控好内攻灭火的时机.内攻近战时,水枪手应戴好个人防护装备,沿建筑承重部件前虚后实探步前行,要组织水枪掩护,以防止高温烟气伤人,要防止室内悬挂物构件或屋顶塌落伤人,尽量不在屋顶行走,防止踏空和滑落伤人,尽量远离可能跌倒的大佛或较大物体.现场安全员一旦发现建筑出现倒塌征兆或火灾现场发生突变等潜在危险,对人员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时,要及时报告指挥员,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发出撤退命令,立即撤退.
4. 2 加强文物保护
灭火救援战斗行动要围绕保护文物而展开,射水、破拆行动都必须服从于保护文物的需要.对泥塑、木雕等易受水侵蚀的文物,不能用水直接冲击; 对受高温易碎的石刻、瓷器、石膏等铸造物品,应避免使用强直流水枪冷却,防止文物由于高温后骤冷而碎裂,大多可以采用喷雾水逐步降温; 对一些不能用水扑救的珍贵文化或重要部位,如经书、字画等,应选用干粉、干沙等进行灭火.即使能使用水灭火,也要尽可能少出水,防止水渍损失.当现场转移文物时,必须组织专人进行看护,做好登记,严防文物流失.
4. 3 彻底清理火场
火灾扑灭后,现场指挥员应组织全面检查火场,对未完全燃烧、表面已经碳化的木质构件,以及火场的隐蔽部位进行仔细搜索.一是要认真检查雕塑、塑像、棉絮等不易完全熄灭的物体,如发现有未彻底熄灭的燃烧,要当即采取措施扑灭.二是灭火结束后,应留下少量的消防车辆和人员现场监护,直至燃烧彻底熄灭.三是在消防队全部撤离现场后,古建筑单位要指派人员监视火灾现场,防止死灰复燃.
参考文献:
[1] 任国栋,韩英. 浅谈古建筑防火[J]. 科技与经济,2006( 3) .
[2] 王冬,周丹. 浅谈古建筑的火灾特点和扑救方法[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02( 8) .
[3] 庄一凰. 古建筑防火初探[J]. 科技资讯,2012( 8) .
[4] 殷宏毅. 浅析南浔古镇老居民区消防安全现状及火灾防控措施[J]. 中国消防在线,2012( 1) .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文物古建筑的火灾预防措施 | 晋祠古建筑主殿圣母殿的抗震方法 |
北京古建筑中的青白石梁板受弯性能试验分析 | 衡阳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加强对策 |
宁波常见古建筑装饰图案的保护与开发 | 西安古建筑潜在火灾危险性及消防对策 |
决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的方法对策 | 古建筑木结构的主要地震破坏形态及抗震加固方 |
古建筑工程修缮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三维激光技术应用于古建筑保护实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