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时中共知识分子政策的转变
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中共在各个抗日根据地的政策和路线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毛泽东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把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与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社会建设政策与实践的理论基础。1938年10月,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谈到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关系时指出":在抗日战争中,一切必须服从抗日的利益,这是确定的原则。"[1](P525)可见,中共在抗战时期的政策有很大的改变,即一切为抗战服务。根据地政府需要大量的具有抗战的民族思想,有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在民众中有一定公信力,同时能支持中共在根据地实行各项政策的知识分子深入民众当中,帮助群众完成根据地的各项建设任务。为此,根据地政府改变了以往的知识分子政策,193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决定,指出":一切战区和一切党的军队,应该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加入我们的军队,加入我们的学校,加入政府工作".[1(]P619-620)党中央制定了对知识分子政治上信任、思想上帮助、工作上重用、生活上关心、物质上优待等一系列具体政策。
根据地政府为把小学教师培养成为根据地建设所需的人才,对小学教师的培训也日益提上日程。1940年6月8日公布的《山东分局关于政权问题的新决定》要求各级政府迅速恢复各地区的原有学校,开办新学校。同时,立刻动员地方原有小学教员及知识分子开办小学教员训练班,培养师资。[2](P326)1940年12月22日发布的《山东省战时国民教育实施方案》对教师的培训内容、培训时间、教师来源以及组织方式都做了明确的规定。战前各级学校的教员是主要的争取对象,通常他们都只接受过私塾教育或高小毕业,从思想到知识水平以及教育方式都与新民主主义教育不相符。把这些旧知识分子改造成为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战士,真正为群众服务,成为根据地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小学教师自身存在的缺点
(一)思想上的缺点小学教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固有的缺点也在小学教师身上体现出来,同时他们都生长在农村,农民的小农意识和自私自利的缺点也在小学教师身上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
第一,缺乏群众观念。小学教师都普遍有雇佣观念,很多小学教师认为教书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上级政府为其支付工资,只要遵从上级的意愿,其他群众的想法可以不用考虑。他们都是政府派到农村的,工资也从县教育局领,自认为与农村民众没有多大关系,不愿和农民有太多联系。例如山东汶上县一些在洋学堂归来的年轻教师"独自夸大,认为已饱读洋学,满有学问,对老先生们自然是一律看不起,就是他们的父兄也认为是老腐败,不值一谈。"[3](P69)有的小学教师自认为比农民多些文化知识就自高自大,不愿帮助群众,这就从思想上决定了其与群众脱节,甚至与群众对立,难以发挥其在农村工作中的作用。
第二,缺少劳动观念。有的小学教师以为"生产是老百姓的事,是党政民干部的事,不是教育工作者的事","别人无例外,我们可以例外","有的人甚至把生产看成是下贱的事,丢人的事,不愿把自己和劳苦大众间所存在的情绪上的、习惯上的、生活上的区别消除。"[4](P231)这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严重阻碍了知识分子与工农群众相结合。
第三,政治立场不明确。有的小学教师有很严重的正统观念,认为国民党政府是唯一的合法政府,是正统,认为抗日战争就应该由蒋介石政府领导,对蒋介石有个人崇拜,有的甚至对共产党抱有成见。有的小学教师处于中间立场,不党不派,害怕斗争,逃避现实,自以为清高。[5](P145)还有的小学教师认为教书是自由职业无所谓政治立场,不管谁统治的时代,在谁的地盘都是一样的教书,不明白在阶级社会里,教育也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不存在超政治、超阶级的教育。政治立场的不明确,导致了其对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本质认识不清,难以成为合格的新民主主义教育战士。
此外,个别的小学教师还存在生活散漫,工作不负责任,把教师当掩护逃避抗战工作的思想,怕艰苦,享乐主义,存有混饭吃的思想。贪污腐化,男女关系不正确等个人问题,这与根据地需要的教育工作者的品质相差很大。因此,要使根据地小学教师改掉旧知识分子的毛病,成为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教育工作者,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与工作态度,最重要的是从思想上对其进行改造。
(二)知识结构的缺点首先,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抗战时期,全国师资力量匮乏,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了顺利开展国民教育,大量开办师资训练班,提出只要是认得几千字能够教人识字的,不管是青年或私塾先生,都可以动员起来,加以短期的训练,就可分配去担任国民教育的工作。[6]
当时的小学教员文化程度也很低,而且参差不齐,例如,根据滨海区1942年鉴定小学教员统计得出,当时小学教员总数是426人,其中私塾毕业112人、高小毕业153人、大学毕业2人、专科毕业3人、高中毕业2人、初中毕业52人、师范毕业55人、初小毕业25人、其他22人。[7](P262)以此可以看出,滨海区小学教师中私塾毕业和高小毕业的人数占一半多,总体水平比较低。1941年昌邑抗日根据地先后在各村兴办了小学、区中心小学、县立小学,吸收了一批老、中、青"知识分子"任教,小学教师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年老的多是私塾先生,不通数学,年青的多是小学程度,严重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8](P114)此外,由于战争关系,这些教师中受教育形式和内容也不同,有的是封建式的教育,有的是资产阶级的教育,还有的是奴化教育。从内容上都不是根据地所需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内容。
其次,知识结构与农村实际需要不符。根据地的小学教师不仅要进行小学教育,更重要的是参加根据地政权建设,深入群众,开展民众社会教育,做群众的老师,这就要求小学教师有相当的知识水平,特别是要能切实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而原有的小学教师科学知识水平很低,且大多只会书本知识,对实际问题尤其是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一窍不通。因此,必须通过培训教育来加强小学教师的科学知识水平,尤其是关于生产劳动的知识,要从群众中学习经验,再通过系统化、理论化的总结后教育民众。
根据地建设需要开展大量的村政工作,如村选、土地改革、减租减息等工作,都需要小学教师参与其中,帮助工作顺利开展,这就需要小学教师对中共的各项政策有深入的了解,但是很多小学教师对中共的政策并不了解,甚至存有偏见,这都阻碍了根据地建设的正常发展。
最后,知识结构与战争环境不符。抗战时期,急需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参加抗战,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要向民众宣传抗日思想,同时动员民众踊跃参军、支前。由于小学教师是广大农村根据地仅有的知识分子,这些宣传动员工作主要由他们实行,这就要求小学教师有很高的政治觉悟,及时了解国际和国内的时事政治,然后通过民众教育的形式向民众宣传解释。而在战前国民政府的学校中,教师只管教书,别的不能涉足,严禁教师谈论政治。因此,许多教师自身对当时的时局政治也没有清楚的认识,向民众宣传教育就更无从谈起了。
抗战前期,根据地小学教师的知识水平低,知识结构与现实需要不相符,决定了对小学教师的培训要注重提高其知识水平,尤其是抗战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的教育理论。
(三)教学方式的缺点古话说"师不严则道不尊"",严"是传统社会教师教授学生的准则,体罚学生是再正常不过的。尤其是在私塾里,戒尺更是塾2015年王彦等:抗战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对小学教师的改造师管治学生的法宝,通常在学生入私塾时,就会准备一个戒尺,学生不听话或学习不认真时,都会挨板子。例如,临沂市罗庄区的一个私塾,每天老师点名叫学生过来,认生字,若一个字不认识,用戒尺打一板,回原位查出来再报告老师,这个字念什么。[9](P22)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和老师之间经常是态度对立的,学生也是不服管教的。
在教学方法上,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注入式的,老师和学生都围绕书本学习,严格按照书本上的内容教学,这就导致许多学生厌倦上学,再加上战争灾荒等社会不稳定因素导致逃课辍学的人很多,严重影响了根据地教育的发展。抗战时期,根据地吸收的相当一部分小学教师是私塾先生出身,或多或少还保留着以前的思想和教学方式,不能适应抗战时期根据地教育正规化的要求,急需教育改造。
三、山东抗日根据地政府对小学教师的改造
(一)教师培训的组织形式为培养新民主主义的小学教师,提高小学教师的政治文化水平,山东抗日根据地民主政府大力举办小学教师培训班,轮训现有小学教师。同时在中学和干校附设师范班,增加师范院校的设立。
1940年,省战工会颁布的《山东省战时国民教育实施方案》规定:基础教育师资由县及专署举办师资训练班进行培训,训练时间为1-3个月。基础教育师资每年必须轮流受训一次,期限十日至一月。[10](P208-209)1941年2月,省战工会再次强调":中学应设半年短期师范班,公学应设一年短期师范班。"[11](P840)1942年3月,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教育处通过总结之前的教育方针,做出了新的指示,要求各专区所设立之中学中要一律设置短期师范班,吸收农村知识分子、敌区青年及鉴定不合格撤销工作的教员入学。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半年即可分配工作,成绩太差或可以深造的,则仍可留校继续学习。[12](P214)同时,增设了许多师范院校用以培养教师。
1943年9月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根据过去三年的总结,对此后的教育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小学教师的训练要以县为单位集合训练,由县府主持,同级党、军、群众团体,尤其是文协、教联会,要有密切配合,行政公署或专署级的教育处、科与同级的文协派人指导。[13](P395)其更加重视各团体对小学教师培训的帮助和支持。此外,训练要着眼于解决日常教学中的困难,交换与整理工作经验,避免脱离实际的训练方式。教师训练的时间一般在每年的麦假、秋假期间进行,期限一般以不误课为原则。短期训练班,初级教员由县文教科负责办理,高级教员由专署和公署文教科负责办理。[12](P216)此外,山东省抗日民主政府还号召在职宣教干部直接到小学校去,有计划地参加小学的教学,文化娱乐及救亡活动,协助改进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和领导方式。参加区乡小学教师定期的联席会议,帮助小学教师总结经验教训,提供改进意见,切实提高小学教师的工作能力。可见,中共对小学教师的训练给予了很高的重视。
(二)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关于小学教师培训的课程内容,因战争形势的变化和各个地区情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抗战之初,根据地教育是在国防教育的旗帜下展开的,因此,在对教师的培训内容上也体现出来。例如,1938年胶东地区举办的训练班,主要讲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游击战术"、"民运工作"等课程,同时组织学员深入农村做宣传、发动、组织群众的工作。[14](P382)可以体现出抗战之初中共政策的转变,即教育要为民族战争服务,一切为抗战服务的原则。
1940年《山东省战时国民教育实施方案》中指出基础教育师资训练内容为:抗战理论、民主政治与民众运动、战时国民教育之理论与实施、怎样办基础教育、政治常识。[10](P209)要求较为笼统,但是基本明确了教师培训的内容以政治知识和教学技能为重点。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毛泽东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了新民主主义教育为政治服务的目的,成为指导根据地教育的新的理论体系。
这一时期,教师培训的内容也将政治思想教育作为重点。此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局限于一般的抗日思想教育,而是要树立新民主主义政治的基本观点。此时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对小学教师培训的课程内容也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并分为长期培养方针和短期培养方针。长期培养的课程内容分为:文化课、教育课和政治课三部分。课程内容上主要是一般抗战理论和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理论。
例如胶东区办的小学教师短期训练班,教师学习内容主要有《大众报》,毛泽东着作《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教府》、整顿三风的报告等,以及艾思奇着《大众哲学》等政治读物。[15](P93)从中可以看出,根据地的小学教师不仅要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得到提高,更重要的是政治水平的提高,要对根据地政府的各种政策、一般的抗战理论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成为根据地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将教学活动与现实相结合,尤其要适应抗战形势,课程内容要实际。
尤其是小学教师要积极参加农村社会活动和根据地的建设,因此对怎样进行反投降的工作,怎样扩大农村统一战线,怎样帮助村政权与村农救会的巩固并进行反扫荡等参战工作要进行专门的训练。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来提高小学教员的政治认识,增加小学教员教学中的政治常识。
在小学教师的训练期间,也是对其进行审查与鉴定的最佳时机,在此过程中对以前分配不当的重新分配,根据训练的结果重新布置小学教师的工作。
(三)小学教师的思想整风运动教师训练班的开展,从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上提高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仍然暴露出很多思想上的问题,影响农村工作的开展。如:1940年李竹如在联合大会上的报告指出,知识分子在抗日的宣传鼓动上优于工农大众,但在抗战的坚决性和坚持性上仍须向工农学习。[16](P107)1940年8月13日郭英在联合大会上的报告指出,常有很多人提出要各地的知识分子在工作时多注意农民的教育,知识分子工作时不耐心等问题。说明了有些知识分子抗战的决心不足,且群众工作做得不好,无法和群众打成一片。为帮助他们确立革命的人生观和工作态度,必须进行一次大的思想上的教育改造。此外,到抗战后期有许多沦陷区得到解放,新解放区的小学教师受到长期的奴化统治,对新民主主义的教育政策不了解,需要进行专门的思想改造。此外,有的敌对分子利用教师的身份,潜藏到根据地学校来破坏抗战,破坏根据地建设,通过教师的整风运动也可以及时反击顽固破坏分子。
1944年5月25日,山东省政委会发出《关于开展教员整风运动的指示信》,指出在小学教员中开展整风运动是当前的迫切任务,要求各地开展整风运动,并对整风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做出明确的指示。例如:(1)根据教员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整风,如不安心工作,雇佣观点,正统观念,缺少群众观念和劳动观念都急需反省改正。如有可能时,教员也可以进行全部历史反省;(2)整风先由文教干部进行,反对只整教员不整干部,平时采用小组反省,麦假秋假期间以县为单位集中进行整风;(3)整风时要深入宣传贯彻党和政府的宽大政策,使教员了解只有坦白才能改正自己的错误。[17](P310)1944年11月山东省第二次行政会议要求现有各级学校的教职员(包括小学),需要加强整风学习,主要是改造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面向实际,面向群众,克服旧型正规化教育观点及教条主义的思想方法。[18](P243-244)从1944年秋天开始,根据地各地陆续开始对小学教师进行整风学习。教师整风学习的原则主要是从实际出发,将学习文件精神和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主要的整风形式就是小学教师进行自我思想反省。自我反省主要是把文件精神和自己实际联系起来,就是把文件中的道理做尺码,来衡量自己。
再通过报告、大会发言、讨论等方式得到组织的认可。这种反省过程对于反省者来说是"痛苦"的,但是对重新确立新民主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却是有益的。例如":临沭小学教师整风班的学习材料是中国的前途与教员的前途,进行方法是先有一位同志负责讲述,指出中心,按学区分组座谈,着重自我反省,到相当时期再集体讨论,最后总结。约计拿四分之一的时间讲述,四分之三的时间座谈讨论。"[19]
为了从实践中锻炼教师的群众观念,临沭地区还规定由小学教师试办庄户学,同时帮助区、村干部在本村推动查减,整理互助队。通过整风,以前不愿劳动的小学教师开始"自动给房东打水,锄庄稼,更有组织的帮助抗属锄地四亩,又利用晚饭后时间分别下湖刨了四百多斤麦楂,挖厕所积肥。群众都认为如今教书先生也变了,表示十分高兴。"[19]
鲁中区的小学教师整风规模较大,经验较为丰富。主要通过鼓励引导的方式,使得受训的小学教师放下心中防线,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思想上的反省和改正。注重从实际出发,从教师个人的工作、日常生活中搜集材料,了解他们在行动上思想上普遍存在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以此作为整风的基础,再通过从每个教师平时工作的表现,分析他的工作态度,再由工作态度,分析他的人生观,再从人生观的检讨与研究,提高到社会的发展、斗争、变化与前途,最后到为改造社会,为广大群众服务,再回到要改造社会,为群众服务,必须改造自己的思想意识。[5](P143)这样的思想检讨过程能充分把握受训者的个人情况,更有针对性,效果也更明显。日照县小学教师整风之后大部分小学教师"对正统观念、不安心工作、地位观念、英雄主义、脱离群众、自由主义、享乐观点等问题均做了检讨,特别是参加过敌特、国特、做过反动活动的人们,均向大家坦白揭发。"[20]
沂山区1944年对小学教师进行了一年的整风教育之后,"思想上全部2015年王彦等:抗战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对小学教师的改造清除了反动派的影响,绝大部分放弃了对共产党八路军的成见,逐渐提高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认识。"[21]还有一部分参加了政府工作和到山东公学上学深造。
许多教师经过整风学习,进一步树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群众观念得到加强,为根据地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如此大规模的、直接的思想批评,对知识分子精神上的伤害也是可想而知的。
四、山东抗日根据地小学教师改造的成果
从1940年山东省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开始进行教师培训后,各根据地积极响应战工会的指示,认真组织教师培训,例如1940年北海专署办起了小学教师培训班,先后共训练小学教师1810人,占当时小学教师总数的86%.[11](P839)根据地大部分的小学教师都接受过不同程度的培训和改造,这对小学教师的群体性质和个人前途有很大的影响。
(一)小学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抗战之前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注入式的。抗战时期,根据地提倡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要求老师和学生打成一片。以《大众日报》记载的一个抗小教师李先生为例,在抗战之前,他也当过好几年的小学教师,但是觉得过去的教育不适合今天的教育。他说":过去学生有什么不对的,马上就可以打他骂他,今天可不成了,小孩子不听你的话,你又不能打他,也不能骂他,你打了他,骂了他,他就会反对你,向你提出抗议。事实是,过去的打骂并得不到好的结果,今天不打不骂,用另外的办法他们反能很好的进步。今天的教学法也不像过去了。过去教书,只要念得出书本上的字,就可以了,在今天,你不但要会认字,并且要会讲,并且要讲的对,你不会讲,讲解得不对,学生就不会信仰你,不听你的话。"[22]
滨海区莲子坡的小学教师张建华根据农村的特殊情况,把学生编成小组,安排了劳动和学习的时间,平日就在田头坡前教课,雨天回教室读书。[23](P77)这种教学办法即能干活又能学习,受到了根据地人民的欢迎,并作为典范得到推广。教学内容也有很大的改变,更加实际化且与生活紧密结合。根据地很多小学课本都是由教师自己编写的,既容易学又实用。例如,边区的乡村模范教师常增祥教学生算术课时多出实用的习题,他经常调查粮油菜蔬油盐的价格和学生家里的土地人口牲畜的数字,用这些学生亲眼看到的实际材料来教学生学习加减乘除,他并叫学生认识和计算尺寸、斤两、斗升。[24]
学生都学会简单的书信、打条子、写对联、记账等生活中实用的内容,学生家长都很高兴。
(二)小学教师积极参加农村的社会活动随着根据地政府对成人教育的越发重视,小学教师在农村的社会活动越来越多。小学教师把较多的时间放在成人教育上,教学内容和农村实际相结合,群众需要什么就教什么。例如,洙边村一个姓刘的小学教师平时熟悉本村的情况,了解谁家干什么,缺什么,想学什么。对于兼做小生意的,他就教记账、算账、打算盘;对于干部,就教看通知;对于经常替驻军烙煎饼的人就教记煎饼账、粮食账。对于抗日军人家属就教看信写信。他教学认真又能摸透各家的不同需要,灵活地进行教学,所以大家很尊敬他,见面就叫"老师",还给他起个外号,叫"万人找".[23](P86)小学教师普遍参加了整风运动,他们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立场逐渐确立起来,群众观念和劳动观念也树立起来,从思想上真正和民众结合在一起。
小学教师还积极参加根据地政治活动,参与根据地建设。据鲁中区对一个村的典型调查,这个村的小学教师为了配合中心工作,2月份配合干部搞生产,3月份搞反奸诉苦,4月份征田赋,6月份征粮,7月份减租减息,8月份动员参军,9月开展土改,10月以后支前。月月有中心,而每一中心工作又有四步:参加干部会,宣传动员;行动指挥,总结统计。此外,逢集还要搞宣传棚,开大会当司仪、当记录、写总结报告,抄统计材料,收粮款记账,代收代发农贷等。有时一天开三个会。一天忙到晚。[17](P212)(三)小学教师的群体结构发生变化到抗战后期,随着整风运动的深入开展,在小学教师队伍中掀起了参军、参政的热潮。仅胶东区教师参军、参政的超过6000人。[17](P212)陶顿在他的回忆录中也写道":抗协会员中的社会上层人士和知识分子,差不多都进了政权,担任文教干部,特别是小学校的教员。"[25](P445)1938年荣成县立驾山村办了一期历时10天的训练班,有9位受训的荣城籍小学教师,后来中共把他们培养成了抗战和建国后的有用人才。这9名同志中,1940、1942年任县委书记、县长的2名,解放战争时期任地委副书记、行署副局长的2名,县团级干部有4名,任分区委书记、区长的3名。建国后,这9名中担任军级干部的1名、地厅级干部的5名。[26](P98)鲁中区统计:1944年12月有脱产教师897人,至l945年9月,则成为682人,减少了215人。[17](P212)可见抗战时期有大量的小学教师脱离教师行业参军参政,充实了中共干部队伍,成为完成革命和社会重建的骨干力量。在原有小学教师参军参政后,新增了很多不脱产和半脱产的群众教师,这些群众教师的文化水平一般偏低,但是更加熟悉农村的实际情况,能更好地接近群众,为群众服务,发展成为农村新型知识分子。
经过改造后的乡村小学教师在农村公共事务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小学教师几乎参与了根据地所有的社会文化活动和政治活动,并且在其中起了重要的组织和指导作用,尤其是在社会公共领域的参与能力得到很大的加强。小学教师成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山东分局关于政权问题的新决定[A].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4辑)[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
[3]廖泰初。变动中的中国农村教育---山东汶上县教育研究[M].燕京大学社会系,1936.
[4]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关于群众教育与大生产运动结合的指示[A].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14辑)[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
[5]小学教师集中整风的几点经验介绍[A].山东老解放区教育资料选辑[C].临沂:临沂地区教育局,1981.
[6]迅速开展国民教育[N].大众日报,1904-10-22-04.
[7]山东省临时参议会一届二次议员大会关于通过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施政报告的决议[A].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10辑)[C].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2.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