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史研究是女性研究的重要领域,产生于社会变革时代,而女性解放是女性研究的热点话题,女性身体史的研究角度近年来也逐渐进入历史研究者的眼界并取得一定成果。 第一,民国初期,是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研究身处这一时期的女性的解放和其发生的原因,对于社会转型期的当今的女性问题研究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第二,现代学者对于女性解放研究成果不少,对于女性解放的领域的研究和挖掘也很是广泛。 但无论是解放研究和原因探讨大多都是从大范围着手,对女性自身关注较少,尤其是对于女性身体的解放研究,所以个人认为在这些问题上有研究和探讨的必要。
近二十年来,由于社会史研究领域的扩大,属于" 平民"" 弱势"的团体渐渐受到注意。 再加上妇女意识的勃兴,欧美学界妇女史的研究已蔚为显学。 国内从 1979 年至1989 年,特别是 80 年代中期以后,妇女史研究开始蓬勃发展。 这一阶段的妇女史研究,受到欧美女权运动思潮的影响,认为中国妇女是被压迫的群体。 因此研究主题倾向于脱离两性关系与文化背景。
身体,是人们生理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长期以来,身体一直被医学界和自然学界作为研究对象,在人文社科之中则是鲜有提及,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对身体的研究才被历史学、社会学等领域重视,并掀起热潮。 尤其对女性来说,在中国封建伦理道德的传统观念下,女性的身体被赋予了更多的历史内涵和政治意义。
从反缠足到" 天乳运动"再到服饰的改变,女性以身体为出发点迈出了走向自由的第一步。" 由截发、放乳、情迷高跟鞋、暴露身体、改革旗袍,处处显出创造自我的精神和对美的人生追求,不断提升精神存在的层面。 "
一、反缠足
近代放足运动是妇女解放运动中的重要的一个环节。
近代学者研究有关反缠足思潮的形成与发展,以及反缠足思潮产生的原因都有了详细叙述,最终得出了其运动的意义与局限。 梁景时《 中国近代不缠足运动始末》作者详细地将反缠足运动的萌芽、发展和扩张进行叙述。 最终,使得缠足陋习得以根除。" 这是近代中国妇女身心第一层次的解放"杨剑利《 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 着作整体地论述了近代中国女性在生活的各领域的解放和近代化,其中有与女性身体方面相关的叙述。 文中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放足运动的发生和具体实施过程,并做了历史反思。 随着废缠足的政令实施,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 放足与否主要取决于婚嫁, 实际取决于男性的缠足观念与态度。 "当时的教育审美下,也将妇女分为了两类:一类是放足女子,她们通常接受过新式教育,因而被社会所承认;另一类是小脚女子,她们没有受过教育,所以仍然沿袭旧的缠足习惯。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提到无论是缠足还是放足,对于女性自身来说,是一个被动与被迫的过程,都是一场痛苦的遭遇。 就如同需要适应缠足的过程一样,被迫放足在女性的心理和生理上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陈文联《 论近代中国的戒缠足思潮》 作者阐述了戒缠足思潮的产生、发展并指出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来自于西方思想的传入和近代知识分子的崛起,同时有其局限性。 关于反缠足的历史定位,文章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这是实现妇女解放,救亡图存,追求人的近代化的进步思潮,是中国近代化总体思潮的一部分,有着不可抹杀的历史地位。
杨兴梅《 被" 忽视"的历史:近代缠足女性对于放足的服饰困惑与选择》,随着放足的兴起,女性面临的问题就是服饰的改变,尤其是鞋的样式。 妇女放足之后,原来的小鞋已不能再穿,但是有没有新的现成的样式。 湖南反缠足会在章程中规定" 反缠足之女,其衣饰仍可用时制,惟着鞋袜与男装同式"一些地方的反缠足会设计了专门用于女子新样的靴鞋,供人学习、索取。 随着反缠足政策的施行,鞋的样式也变得多种多样, 女性对于鞋的追求更加多样,以至于之后的高跟鞋为时髦、新式女性所热捧。 到二三十年代,城市中" 最时髦者厥为高跟革履及头圆绣花平底鞋"随着鞋的样式的变化, 买鞋的本身已经成为了一种社会行为。 在反缠足运动的影响下,鞋的样式即服饰都在,从而女性的需求和地位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李为香《 从缠足到高跟鞋---中国近代女性身体审美符号的变迁》 文中说到:缠足和高跟鞋是女性传统与现代生活的显着标志, 体现着女性身体审美符号变迁的连续性。 无论是缠足还是高跟鞋,都以女性的脚作为主体,展示身体美与现实社会的参与方式。 作为主体的女性来说,都明显带有自我束缚甚至摧残的特征。
在近代中国的反缠足运动中,救亡图存、振兴国家似乎就是了这一运动目的,而在这场运动中处于当事人的妇女本身却往往被忽视。 缠足与放足的倡导者大都是男性,但实践者与受其害者是女性, 无论是缠足或是放足女性,均没有决定足之缠与放的权利。 所以女性对缠足存在着既爱又恨的复杂情感,缠足的历史变迁既承载着近代中国的新旧观念更新, 同时也是一部传统与现代于一体的女性身体史。可见,缠足" 美"观念的变迁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变过程。
二、反束胸
" 天乳"这一概念与天足相类似," 天乳"这一概念可以阐释为" 天然之乳"与" 天赋之乳",而考虑到中国社会的信仰、习语尤其是五四后的文化氛围," 天乳"最应当理解为" 天然之乳"的意思。
反束胸运动又称" 天乳运动". 封建中国的三纲五常," 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伦理道德以极度抹杀人的个性为实质。 在传统审美意识中,以女性狭小扁平的胸部为美,衣衫蔽体,束胸缠足,为保名节," 乳疡不医",虽死犹荣。 民国初期虽在反缠足方面有很大发展但却流行起了平胸美的风气, 当时的女性坚持信奉平胸美学,变本加厉把胸束得很紧。" 近日妇女不缠足而缠胸,此亦陋习,青年女子,用一种背心将胸部紧束,其意盖恐乳部露出。 "吴小玮《 民国时期" 天乳运动"探析》 主要讲了天乳运动的由来,导致束胸的原因以及后续的发展并伴随之而来的服饰与思想的变革。
文中说到,民初女界盛行束胸,这一现象的出现既缘于女性追求摩登时尚和性别平等,又掺杂了传统的审美、道德观念。 民国初期,女界缠足之风有所止,却又掀起了一股束胸之风。 社会各界基于不同立场对女子束胸加以反对, 官方继而出台了禁止女子束胸的提案,一场" 天乳运动"由此展开。 广州市首先提出禁革女子束胸的提案。" 所有全省女子,一律禁止束胸。 "接着在全国蔓延。 而后,在" 健康美"理念和女式内衣的双重变革之下,女子束胸的风气有所减退,由此推动了民国女性内衣服饰与审美观念的革新。 五四前后的中国社会," 新"与" 旧 "," 传统 "与" 时尚 "之间难以划出清晰的界限 ,女性的束胸行为也是如此。 最后他总结说:晚清与民国时期,中国女性的身体不仅承载了时代的性别意识形态,所透露出的政治、社会、文化信息也尤为丰富。 一场" 天乳"运动中,从女性束胸之风的兴起,到反对束胸者的不同立场、意图,倡导" 天乳"者的方式、观念,再到运动的成效和影响,当中掺杂着传统审美、社会风尚、国族叙述乃至政党意图等要素,呈现出民国女性解放的多面性。
姚霏《 中国女性的身体形塑研究(1870-1950)---以" 身体的近代化 "为中心》 文中提到 ,近代中国女性的身体形塑不仅是身体生物性的还原、改造女性身体的" 弱种"隐喻是近代中国社会在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潮影响下将" 保种强国"目标投射到女性身体上的实践。 天乳运动兴起时,人们关于束胸对人体的危害已经有了基本而理性的认识。但近代中国女性身体形塑的深层原因并非身体生物性的还原。
刘正刚、曾繁花《 解放乳房的艰难:民国时期" 天乳运动"探析》,作者希望通过对" 天乳运动"产生的背景、官方应对的策略及社会反响等分析,管窥近代妇女身心解放的艰难历程。 女性因平胸美产生的束胸行为,容易引发女性身体的健康问题,驼背、患肺病者不断增多,这一现象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有民间自发组织反束胸活动到社会名流的支持跟倡导,最后又由政府政策的干预。 但是,人们包括女性接受" 天乳运动"还是有一定限度的,即便是女性自身能接受新观念,不再束胸,但由于旧式家庭的阻力,仍有相当多女性依然束胸如旧。 结果是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文章最后总结道:旧式审美观念的抑制依然根深蒂固,在其中深受其制的女性不可能真正摆脱社会与家庭的压力。
三、服饰的变迁
陈玉 《 透过中国近代女性服饰变迁看女性解放问题》谈到,清末女服虽说是" 慕西服而为此",亦配合其时代需要:中国女子力求解放,穿窄瘦衣服使行动自如,能投身种种社会活动。 在革命之后,由 1912 年至 1915 年,妇女解放的态势更盛。 因为小脚解放,裙子就缩短了,所以故意微露天足。 传统习俗,妇女要在裙下穿着长裤,还要束绑裤脚;如今裙子系高,裤脚被露出,解除束缚,加上精巧花边,有的系上响铃,引人注意。" 自提倡天足后,渐臻大方,无此羞涩之风,顾往往履不自制,购诸肆中,且有在广众中脱履露足,以试履之大刁诸,此亦矫枉过正之道钦".
事实上,中国的妇女已经不再将自己的脚视为性禁忌,在当时已经是迈向开明的一步了。 民国的建立使原来处于封建底层的女性得以解放,从而服饰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服饰文化的角度看民国时期的服饰变迁也是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流行现象,反映出女性自我解放与发展的历程,同时也影响着现代女性的服饰流行文化。
邓如冰《 晚清女性服饰改革:女性身体与国家、细节和时尚---从废缠足谈起》作者从缠足的解放过渡到服饰改变,服饰改革的推进和细节的被剪除,探究女性的身体和内心身心的进一步解放。 晚清女性服饰最明显的特点是有着繁复的细节,不仅是鞋,衣装也同样重视细节。 民国时期,随着身体的解放,服饰的风格也变得简洁、清新、合理起来。 接踵而来,女性的服饰变得花样丰富,日新月异。 脚不再被重视了,女性身体其他部位的重要性显示出来。 从思想观念来看,女性自己自主选择衣着方式,通过完全的废弃缠足,改变衣装风格迅速地建立起新的时尚观念。
金炳良《 民初子女服饰改革论述》 提出服饰的改革往往是社会变革的反映。 民初女子服式变革的特点有开创性、盲目性、局限性。 服饰改变晚清时期的保守思想,转为大胆开放。 女性服饰种类多样,色彩缤纷,它是女性内心世界的外在化。 服饰改革反映出妇女的道德观念和心理想法。 尽管如此,女子服饰改革还是表现出了妇女们冲击传统束缚的无畏精神和对未来社会的无比憧憬的良好愿望,而且它还带动了妇女事业的蓬勃发展。
四、结语
旧时的缠足束胸束缚了女性的身体同时也束缚着她们的心灵,这是在男权政治下以男性审美的视角不惜牺牲女性自身的健康,而改变天然的身体状态为突出其女性特有的性特征和性魅力的产物," 不是为了' 美丽'而是为了将女子拘于室内,' 深居简出,教育莫施,世事莫问'使女性从体力到脑力都低于男子进而给她们戴上' 愚笨'之名。"[11]
美国学者玛莉莲·亚龙曾说过: 男人总是不断企图将女人的乳房占为己有。[12]而脚部的解放和" 天乳"的流行使女性摆脱了束缚和痛苦,获得了身心的解放。 没有束缚的身体使得女性拥有了自然美的权利,而由不缠足和" 天乳"引发的服饰的变化则可以视为女性身体进一步解放,追求美与个性的情感需求自然寄托于服饰妆扮所创造的服饰形象上,这时的女性拥有了自由选择美的权利。
封建社会以翦灭人欲的纲常礼教将女子深锁闺中,束缚其身体和思想使其成为附庸。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传入,国家民族意识在危难中觉醒,社会剧烈变革,女性因此获得了改变的契机。 身体解放让女性不再承受扭曲和痛苦,为其他权利的争取创造了条件,然而在身体解放过程中的曲折和反复是女性长期处于被动弱化的积累状态的反映,女性解放归根结底是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自觉才能自主,只有自主才能使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吴 昊。中国妇女服饰与身体革命[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8.
[2]梁景时。中国近代不缠足运动始末[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01)。
[3] 杨剑利。女性与近代中国社会[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7.
[4]陈文联。论近代中国的戒缠足思潮[J].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2001,(02)。
[5]湖南不缠足会嫁娶章程[Z].台北:龙文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6]冀北抱真。履话[A].采菲录[Z].天津:天津书局,1934.
[7]吴小玮。民国时期" 天乳运动"探析[J].贵州文史丛刊 ,2015,(01) .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清末反缠足运动中女性矛盾心理的成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