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中徐桐、刚毅和杨崇伊的下场
点击量:发布时间:2019-01-03 14:14
说到戊戌变法时的反派人物,徐桐、刚毅和杨崇伊,当属最着名的三个丑角。这三人中,前两位系位高权重的朝廷要员,后面这位则是鼓舌摇唇、投机钻营的小官僚。变法期间,这些人兴风作浪,欲置维新派于死地;政变发生后又一度得势,可谓春风得意。但好景不长,风光之后一个个便走向末路,其结局可谓悲哀,其身后更是留下了永久的骂名。
徐桐 徐桐生于 1819 年,其祖上原本是汉族,归附清廷后编入了正蓝旗汉军,成了旗人。徐桐的顽固僵化是出了名的。他死守旧观念不放,拒绝接受一切新事物。他反对洋务,把学习外国的长处视为离经叛道,把办洋务、办外交的官员视为汉奸。他“恶西学如仇”,甚至到了“每见西人,以扇掩面”的地步。他对维新变法深恶痛绝,就连听到“维新”二字都要开骂。由于他的冥顽不化和倚老卖老的作派,一些故交都远离了他。
戊戌年(1898 年),面对内忧外患,朝廷已有意就某些方面进行变革了, 而年届八旬的徐桐却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声称“宁可亡国,不可变法”.他暗中窥探维新派的活动,并上密折参劾着名外交大臣、维新派官员张荫桓,称其为作乱的罪魁祸首,要求将张“立予严谴,禁锢终身”.变法诏书颁布后,他竟斥之为“多行不义必自毙”,要求慈禧制裁光绪帝。当裁撤冗员、改革官制的方案提出后,他则扬言“先革去老夫,徐议未晚”等等,一副死不买账的样子。光绪帝一直都很厌恶他,但碍于慈禧对他的看重,也拿他没办法,只有不理睬他。
但这场变法终因一场流血政变而宣告结束,维新派或被杀,或被囚,京城霎时一片血雨腥风。这下徐桐高兴了,他把戏班子请到家里,连唱了三天大戏。他巴不得将维新派赶尽杀绝,叫嚷非把张荫桓等杀了不可,但因外人的干预未能遂愿。他知道慈禧对光绪不满,便伙同载漪、刚毅等顽固分子策划废掉光绪,另立皇帝,也因外人的干预未能得逞;不得已改为“建储”,立端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事成,他又极力讨好载漪,一心想再当帝王师,最终如愿以偿。徐桐的表现令慈禧颇为满意,也对其更为赏识,一时间徐桐颇为春风得意。但外人干预废光绪和营救维新派的举动令其恨得咬牙,一心要出这口恶气,这也就注定了他在稍后的“庚子事变”中会有的那番表演。
庚子年(1900 年),义和团运动蓬勃兴起,载漪、刚毅等欲借义和团来对付洋人,这也正合徐桐的心思。徐桐对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神话深信不疑,在慈禧面前极力鼓吹义和团的神勇无敌,鼓动决策者对外开战。义和团向京城涌来时,他亲自出城迎接带路;义和团在京城设立总团,他特地写了副对联送去捧场。徐桐深信,有义和团的神助,“中国当自强矣”.在一片对外宣战的喧嚣声中,有几位经办外交事务的官员被载漪等列入了杀头名单,军机大臣荣禄闻讯后急忙找到徐桐,希望同他联名上书予以保全,徐桐严词拒绝,并阴阳怪气地说:“你是想做好人吧,在我看来这种汉奸多杀几个才解气!我儿子奉旨任监斩官,我才不会去为那些汉奸求情呢。”荣禄被气得说不出话来。徐桐主张将那些主和派官员全杀光,他的儿子刑部侍郎徐承煜,则对监斩这些所谓汉奸而洋洋自得。眼见一批忠良被戕害,庆亲王奕匡忿忿地说,这些人的性命,实断送于徐桐之手!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徐桐 徐桐生于 1819 年,其祖上原本是汉族,归附清廷后编入了正蓝旗汉军,成了旗人。徐桐的顽固僵化是出了名的。他死守旧观念不放,拒绝接受一切新事物。他反对洋务,把学习外国的长处视为离经叛道,把办洋务、办外交的官员视为汉奸。他“恶西学如仇”,甚至到了“每见西人,以扇掩面”的地步。他对维新变法深恶痛绝,就连听到“维新”二字都要开骂。由于他的冥顽不化和倚老卖老的作派,一些故交都远离了他。
戊戌年(1898 年),面对内忧外患,朝廷已有意就某些方面进行变革了, 而年届八旬的徐桐却坚持祖宗之法不可变,声称“宁可亡国,不可变法”.他暗中窥探维新派的活动,并上密折参劾着名外交大臣、维新派官员张荫桓,称其为作乱的罪魁祸首,要求将张“立予严谴,禁锢终身”.变法诏书颁布后,他竟斥之为“多行不义必自毙”,要求慈禧制裁光绪帝。当裁撤冗员、改革官制的方案提出后,他则扬言“先革去老夫,徐议未晚”等等,一副死不买账的样子。光绪帝一直都很厌恶他,但碍于慈禧对他的看重,也拿他没办法,只有不理睬他。
但这场变法终因一场流血政变而宣告结束,维新派或被杀,或被囚,京城霎时一片血雨腥风。这下徐桐高兴了,他把戏班子请到家里,连唱了三天大戏。他巴不得将维新派赶尽杀绝,叫嚷非把张荫桓等杀了不可,但因外人的干预未能遂愿。他知道慈禧对光绪不满,便伙同载漪、刚毅等顽固分子策划废掉光绪,另立皇帝,也因外人的干预未能得逞;不得已改为“建储”,立端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事成,他又极力讨好载漪,一心想再当帝王师,最终如愿以偿。徐桐的表现令慈禧颇为满意,也对其更为赏识,一时间徐桐颇为春风得意。但外人干预废光绪和营救维新派的举动令其恨得咬牙,一心要出这口恶气,这也就注定了他在稍后的“庚子事变”中会有的那番表演。
庚子年(1900 年),义和团运动蓬勃兴起,载漪、刚毅等欲借义和团来对付洋人,这也正合徐桐的心思。徐桐对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神话深信不疑,在慈禧面前极力鼓吹义和团的神勇无敌,鼓动决策者对外开战。义和团向京城涌来时,他亲自出城迎接带路;义和团在京城设立总团,他特地写了副对联送去捧场。徐桐深信,有义和团的神助,“中国当自强矣”.在一片对外宣战的喧嚣声中,有几位经办外交事务的官员被载漪等列入了杀头名单,军机大臣荣禄闻讯后急忙找到徐桐,希望同他联名上书予以保全,徐桐严词拒绝,并阴阳怪气地说:“你是想做好人吧,在我看来这种汉奸多杀几个才解气!我儿子奉旨任监斩官,我才不会去为那些汉奸求情呢。”荣禄被气得说不出话来。徐桐主张将那些主和派官员全杀光,他的儿子刑部侍郎徐承煜,则对监斩这些所谓汉奸而洋洋自得。眼见一批忠良被戕害,庆亲王奕匡忿忿地说,这些人的性命,实断送于徐桐之手!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上一篇:浅析丁日昌生平事迹及其重要影响
下一篇:袁世凯的变革图强观念的由来与实施
相关论文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