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居民建筑的传统民族文化传承
1.1 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特点
建筑被喻为凝固的艺术,由建筑承载和反映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民族信仰、审美情趣等被称之为建筑文化。中国古代涌现出大量的建筑杰作,营造了诸多传世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 秦皇汉武的丰功伟绩,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都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1.2 城市快速发展下居民住宅的发展现状
建筑是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载体, 所以建筑应当是多元化的,但随着房价的上涨和房地产市场的不断升温,一些房地产商在利益的驱动下,不惜用违法手段摧毁历史古迹,谋求个人利益。在追求西式建筑的浪潮中,我国许多独具人文气息的文化城市遭受严重破坏甚至是毁灭,时代在发展,建筑也必然随之变化,所以建筑文化要保护,保护好祖先留下来的古建筑,继承、弘扬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又要发展,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协调发展, 建造具有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建筑,还应该从教育入手,在大学开设系统介绍中国传统建筑的课程,全面讲授中国建筑文化和建筑传统, 抓好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普及工作,让中国民族风格的建筑更受欢迎。
1.3 城市快速发展下民居的文化传承的重要性中央提出社会新农村的建设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各地方基层也做出了相应的落实。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新农村建设的规模也相当大了,而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影响下,很多地方都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有的古建筑以及非文化物质遗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并且有销声匿迹的趋势,国家文化保护局也多次在不同的场合提出保护文化遗产。 在城市快速发展中,文化具有其它社会因素无法取代的作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因此加强城市快速发展下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工作,是新农村建设工程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工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2 伊斯兰建筑特点与其文化
伊斯兰建筑特点:清真寺是伊斯兰教的建筑代表,其形式独具一格,主要分为邦克楼,望月楼,礼拜殿,后窑殿,讲堂等。 国内各地的清真寺与本土文化相结合,显得更具意义,更具特色!
(1)古代特点建筑布局多采用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制度,且建筑形成沿一条主干线鳞次栉比地分布的一连串四合院形成,空间上完善有序。 建筑风格颇具中国风,大门、邦克楼和礼拜大殿等主要建筑多采用中国古代的大式大木结构,斗栱,大木起脊式,十字脊或各种亭式脊,在其建筑上都有具体体现,屋顶为砖砌穹窿顶结构,风格在屋顶上颇为明显。 建筑反映了其生活理念,受其园林建筑影响,其建筑大多具有浓厚生活情趣的庭园风格,反映了其不避世厌俗,注重现实的生活态度。
(2)现代特点伊斯兰建筑传承与发扬了古代的建筑特色,建筑上都有古兰经经文,体现其独特的建筑纹饰,但也做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装饰。 但其不采用动物纹样,实际上因采用一主多辅的花纹样式加以组合,使其变化千姿百态,种类繁多,经历了多年发展,伊斯兰教清真寺将其装饰风格和纹样与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手法相互交融,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装饰手段取得富含伊斯兰教特点的装饰效果,做到了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无论其如何花样繁多,吸收中国建筑特色,但必须严格遵循伊斯兰教建筑的基本原则。
3 城市快速发展下的调研现状
3.1 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
目前城市快速发展,城乡面貌发生显着变化,从而深深的影响农村的发展,所以新农村建设十分重要,要建设一个怎样的新农村?怎样去建设?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这样对新农村建设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的时代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3.2 白水镇新农村建设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每一个民族和国家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这种文化是这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是他们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农村文化与他们的传统、风俗习惯等息息相关,自古以来中国就是农业占相当大的比例,农耕一直伴随社会的发展,农业对我国的文化贡献很大,中国绝大多数的人口是农民,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尤为重要。
白水镇位于云南省红河州泸西县,处于县城东北部,与曲靖市师宗县彩云镇接界,是红河州的北大门。 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半山半坝型农业大镇,主产水稻、包谷、小麦、烤烟等。 白水镇是回族聚落,绝大部分是回族,他们信仰伊斯兰教,宗教文化是他们最重要的文化之一。
3.3 白水镇建筑中的文化传承
白水镇传统民居的房屋都是使用瓦木结构,大多都是土坯房。 过去几年的村落,经济水平落后,他们的住房和汉族的房子没有多大的区别,都是庭院式的,围合的一颗印,其承载的名族文化容量有限,民族文化并未很好的与之融合。 唯独他们的教堂充满了民族气息,教堂的造型,他们的服饰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 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快速发展下的新农村建设, 农村里大部分建筑都经历了大拆大建。把原有庭院式的土坯房。改建成平房、砖房,有许多都建成别墅,混泥土结构。 政府也正确引导该地区的建筑文化保护制度,农村迅速的抛弃传统居住文化,让建筑中的民族文化完美的体现出来。 还有受到汉族生活方式的影响,建筑也受到一些同化,具有民族特色。当地居民快速的结合传统的建筑文化,让建筑更具民族特色。 清真寺、朝真殿,现在都是钢筋混凝土建成,虽然外观是现代建筑,但是仍不失传统教堂文化。 在巨木村中现在正在用木头建造传统的教堂建筑,更具传统建筑文化、民族文化。
4 文化传承中的建筑形式
建筑形式的方方面面受到建筑所在地区的诸多因素影响,如地理自然环境对民族建筑范围的影响、 文化生活对民族建筑意蕴的影响、历代传统建筑对民族建筑外观造型的影响等。
在中国的古代明清时候,建筑形式主要有: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五种。由于现代钢筋混凝土材料、玻璃等各种新材料频繁的涌出,现代建筑的形式也更加丰富,通过比例、对比、韵律、和谐等形式美法则的运用建筑形式的造型也千变万化,建造形式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住宅建设的重中之重。 在发展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民族文化与新文化的碰撞、融合都是在所难免的,因此对新农村的建筑形式造成影响。 从而产生一栋建筑上可以同时看到现代建筑和民族建筑的要素。在白水镇的新农村建筑形式中便体现了这个现象---既传承了文化传统建筑形式(广泛使用尖顶穹窿、斗拱和尖拱,建筑群中常伴随着伊斯兰式的花园,并且建筑很多都使用实木建构,还采用彩色琉璃等)又融合了现代建筑形式(混凝土材料的构成,玻璃的使用等)。
【参考文献】
[1]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D].四川辞书出版社。
[2]赵治,雄伟,谢小英。壮族传统聚落级居民的保护与发展-以龙脊古壮寨为例[Z].
[3]许晓阳.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文化传承与保护研究综述[J].浙江海洋学院管理学院.
[4]王光炎.“新建式” 新农村建设中的历史文化传承研究-一微山湖古镇为例[J].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