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稷山县城西的马村,有一处金代大定年间( 公元1161 ~ 1189 年前后) 马村段氏的家族墓地,①一共有 14 座,为南北向墓葬,迄今为止已有 800 多年的历史.2001 年 6 月 25 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 稷山马村段氏墓群的结构布局
1. 1 墓群整体结构布局
金代段氏家族的墓群,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稷峰镇马村的西南三百米处,占地南北长 150 米,东西宽 140 米.经考古人员挖掘发现墓群共有14 座,墓室的方向为正南北向,由墓道、墓门、墓室三部分构成.各个墓室平面大致均呈长方形,长21 ~ 25米,宽 1. 7 ~ 2. 1 米,高 2. 3 ~ 5 米.墓葬的墓道均为土筑,各个墓门与墓室全为砖砌.该墓群的每一个墓室都是独立的,为了参观的方便才把它们串联在一起.图1 为段氏墓群的整体布局,实心的墓室为现在对外开放的五座.)
1. 2 墓葬内部形制与构造
稷山马村段氏家族墓群,为金代"四合院"形制墓葬的典型代表,该墓坐北朝南,结构形制近似,仅在室内大小与内部的砖雕装饰上有繁简之别.墓道有斜坡、阶梯、竖穴三种形式,比较狭窄.墓门外的仿木构门楼装饰华丽,或设重台勾栏,或雕武士、镇兽.墓室平面多为长方形,部分为方形,墓顶均为方形斗顶.根据墓门的位置,墓室内部结构可分为,墓门辟于墓室南壁的正中央或是辟于右侧处两种; 从棺床的位置来看则分为四种.( 如图2) 此处笔者会以宋金墓群中对外开放的 8 号墓、5 号墓、1 号墓、2 号以及 4 号墓进行简单阐述.
2 稷山马村段氏墓群砖雕的题材内容
在发掘的九座墓室中,只有七号墓室有一块砖刻的碑文,《段辑预修墓记》记载着"夫天生万物之灵者人也,贵贱贤愚而各异,生死轮回止一,予自悟年墓永夜,不无预修此穴,已备收枢之所,楫生巨宋正和八年戊戌岁至大金大定二十一年辛丑六十四载矣,修墓于母亲坟下位,母李氏,自丙午年守志,'辛酉年化矣……""据父传曰,上祖先嫡子讳先着有贯通食补方一册,上行宋太宗年间救人济世,康人益寿,方圆数百里妇孺皆知也,难保之,故刻砖四块,择方于其上,吩咐二子预留后人继之矣,贯通食补汤方,方曰: '鹿茸三钱,米锅巴人参三……""段祖医铭: 万物有吉也有凶,万物有凶亦有吉,万药养人亦伤人,万药救人亦毒人,人食五谷染百病,世间万物可疗疾."①从碑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一处的墓群原先应为金代大定年间,即为公元 1161 ~1189 年前后,马村段氏的家族墓地,并且可以推断出段氏家族在当时不是当官的,而是药膳世家,豪族财主.从其墓室的砖雕凿刻也可看出墓主人生前的豪华宅院,生活信仰,表现出来的主题面貌.
各个墓室的内部结构都是"四合院"的形制,再现了墓主人生前的住宅民院.事死如事生,墓室内装饰精美的砖雕,将现实生活中的庭院住所、祭祀信仰、生活方式、歌舞娱乐……全部都雕刻出来,让死去的人仍像活着的时候一样,享受奢侈的物质生活,并且通过砖雕的各种纹样图案,实现审美价值,达到一定的审美意义.如现实中的民间宅院一样,每一个墓室都有门楼.
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一语道出了大门具有显示身份形象的作用.因此说,门楼式建筑的脸面,在墓室中门楼也是不可缺少的导引性建筑.门楼的拱眼处多为雕刻牡丹花卉,象征荣华富贵,寓意富贵荣显,墓室内的厢房格扇门上也多雕刻牡丹折枝或是莲花芙蓉组成的纹饰,亦被视为富贵荣华的象征.荷花也称芙蓉,由于它的根深叶茂花繁,盘根错节,因而有"本固枝荣"的法说,寓意为基础牢固,事业兴旺发达.
8 号、5 号及 4 号墓中均有凤戏牡丹的组合纹样,它象征着美好、光明、幸福等.此外,在民间信仰民俗中,还常常把此题材作为生育、生命的主题,体现了一种暗含和谐的"性"的生殖崇拜.④这种题材,也称"凤戏牡丹""凤喜牡丹"等,是砖雕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题材.墓室中祥瑞走兽的纹样如瑞狮、奔鹿、飞马等也出现多次.民间多借用狮子的"狮"音,谐"世""师"与"世",表达不同的吉祥寓意,如五世同堂、五世其昌等.另外,因民间传说鹿是祥瑞之兆,古人以白鹿为贵,视为仙人坐骑,兼有长寿之意,其与"禄"谐音,象征福气、俸禄.
马村段氏家族墓葬群中的大批仿木构砖雕墓,就是一座座以反映世俗文化为主的民间雕塑艺术宝库.砖雕本身就是一种装饰性元素,是民间工艺美术造型的重要变现手法之一,通过这种表现手法来再现当时人们的居住生活、娱乐活动等.寓意为题材的图案纹饰,有许多是以古代的信仰及图腾意识相连,可以说是砖雕的灵魂.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充满寓意的吉祥图案,从构思到表现,其手法多样而繁复,无论象征或是隐喻,都代表一定的祈求心理,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倾向和感情色彩,而砖雕,便是这种渴望的具象形态的最佳载体.从其结构造型、雕刻技法及图案纹样的分析,对金代墓葬的形制与金代砖雕的工艺特点,有了很深刻的艺术觉悟.墓室砖雕艺术,它不仅反映了唐宋文化对金代文化的深刻影响,而且也反映了金代墓葬雕刻造型艺术的特点,是研究金代葬俗及文化艺术的珍贵实物资料.
参考文献:
[1]生死同乐:山西金代戏曲砖雕艺术[M]. 科学出版社,第 54-68 页.
[2]陈洁滋. 事造剜凿: 砖雕[M].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第 34-44 页.
[3]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平阳金墓砖雕[M]. 山西人民出版社,第55 页.
[4]中国美术史全集·雕塑篇·五代宋雕塑[M]. 人民美术出版社,第188-192 页.
[5]宋航. 古墓[M]. 重庆出版社,第78-81 页.
[6]杨弘,郑岩. 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89-110 页.
[7]李希凡. 中国雕塑史[M]. 浙江教育出版社,第102-105 页.
[8]周湘斌,赵海琦. 中国全史·中国宋辽金夏·思想史[M].人民出版社,第63-85 页.
[9]张践. 中国全史·中国宋辽金夏·宗教史[M]. 人民出版社,第56-70 页.
[10]尚杰. 中国砖雕[M]. 百花文艺出版社,第26-107 页.
[11]天琪. 中国全史·中国宋辽金夏·艺术史[M]. 人民出版社,第34-56 页.
[12]游彪,吴晓亮,等. 中国民俗史[M]. 人民出版社,第 88-101页.
[13]山西省史志研究院. 山西通志第四十四卷·文物志[M].中华书局出版,第199 页.
[14]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走进考古 步入宋金[M]. 科学出版社,第108-121 页.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