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科学发展观可以被称为我国社会发展理论的新兴典范, 也作为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产物。在科学发展观向实践转化的进程中党校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本文作者认为干部培训路径的采用, 将党员干部打造成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主体, 而决策咨询路径的落实满足了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标准, 积极对党校践行两种路径的流程进行解析是必要的, 其能够促使科学发展观顺利而有序的向实践转化。
关键词: 党校; 科学发展观; 实践转化; 再政治化; 分析;
党校承担着党政精英培养、“再政治化”理论研究、政策宣教等多项职务, 因此其自然而然就成为科学发展观向实践转化的“主战场”。目前, 党校可以通过两种渠道去落实科学发展观向实践转化的目标:一是干部培训渠道, 二是决策咨询渠道, 对这两种渠道进行深入分析[1], 前者是对党员干部开展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实现对其“再政治化”的终极目标;后者一般是指通过对相关课题进行研究为决策者提供参考意见, 使决策结果更具科学性。
一、对干部培训路径的解析
(一) 全面贯彻落实理论教育工作
理论教育活动的开展锻炼并强化了党校党员干部对科学发展观理念的认同感, 使他们对其更加崇尚膜拜, 也就是说通过理论学习可以达到上述的效果。党员干部作为党校的模范群体, 具有丰富的从政经验与独立性较强的主体意识, 而科学发展观始终被视为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优秀成果,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面貌、通过怎样的方式去发展?”这一直是被探讨的问题;
理论教育作为党校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与教学设置中的必修课程。理论教育工作的开展与落实, 是执政党增强主流形态观念、政治思想实现统一性的主要行径, 在理论教育进程中, 党校党员干部对理论知识进行理性的分析, 对其实质与内涵进行深入的探究, 借助此途径获得了提升自身理论修养的机会, 协助他们解决思想困惑、认知以及信仰等方面的问题, 在强化他们推动科学发展观向实践转化行动自觉性与思想坚固性发挥督促的作用。
(二) 能力培训加提升转化的速度
为了实现践行科学发展观理念的目标, 党员干部拥有推动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能力是基础条件。对于党校党员干部而言, 他们首先要有承担起工作职务的“双基”能力 (即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 ;
此外在时代发展、知识与科技翻新的进程中, 执政党与政府执政压力与日俱增, 此时要求党校党员干部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提升自己对复杂社会局势的适应能力、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激能力与处理能力、推动和谐社会运行的能力, 同时强化科学民主决策的准确性与为大众服务的能力。能力的培养与强化是个人经验总结的过程, 能力培训也是党校教学体系的另一大组成成分, 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落实, 使党员干部知识面得以拓展、眼光更为长远、思维能力 (辩证、战略、全局、创新等) 实现锻炼与强化的目标, 这样他们在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更能体现原则性、系统性、先见性与创新性。
(三) 党性教育是基础, 也是保障
党校可以被比作党员干部锻炼党性的“大锅炉”。《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党校要强化党性教育的目的性,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渗透进党性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 达到增强党员干部政治品质修养与道德素养, 提升对政党的忠实程度与支持力度的目标。
二、对决策咨询路径的解析
(一) 调查是研究的基石也是是决策咨询必要的环节
调查可以被视为党校最为基础性的工作任务, 以及其优越性彰显的主要形式。此时党校按照执政党、政府阶段性工作要点、经济社会运行进程中衍生出的重大问题开展专题调查活动。党校教研机构只有在寒暑假期间才能进行专题调研, 决策咨询机构将调研工作视为本机构生存发展的根基。党校为各项专题调研工作提供必备的资源, 全面提升调研工作的实效性, 使其为课题研讨与决策咨询工作的开展与运行添砖加瓦。
(二) 课题研讨是党校决策咨询体现形式
党校要想为执政党与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参考建议, 此时党校构建研究队伍是基础内容, 继而明确具体化的研究方案, 最后有针对性的、踏实的对课题实施攻关策略。通常来说党校决策咨询机构面对的课题理论性不是很强, 最终目的是为决策服务。当今时代, 党校系统中存在的研究课题更具应用性, 也就是说应用对策性研究占有很大的比例, 证明了党校在执政党与政府决策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 参考建议的提供有助于党校“思想库”作用的发挥
为了使党校党员干部智慧产物更能体现出实用价值, 党校借助多元化的途径去达到为执政党与政府提供决策参考资料的目标。例如担负起执政党、政府直接委派的对策性课题;或者是将针对执政党、政府核心任务自行开展课题研讨活动最后把研究成果提交上去, 进而达到体现自身功能的目标;当然, 党校也可以不通过任何媒介, 直接的把对策性研究报告或者是应用性研究报告呈交至决策机构。
在党校中, 决策咨询已经与教学培训、科学研究占有同等的地位。目前有些地区的党校创建了决策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等专门机构, 在党与政府的正确引导下, 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在推动与践行科学发展观方面的作用。
三、浅谈党校促进科学发展观向实践转化的有效对策
首先, 本文作者认为党校强化对执政党与政府重视程度是前提, 这样才能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工作条例》与《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中的相关内容;再者, 增强经费投入力度是基础;此外, 对培训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是根本;当然, 党校内部管理实施创新手段同时落实后勤服务体制是关键也是保障。
四、结束语
总之, 科学发展观作为小康社会全面构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及中国梦实现的思想“利刃”[2], 党校党员干部应该站在多维视角以及不同层面上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创造更具实践价值的阶段性理论成果, 为后续理论学习与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较为扎实的资料信息。此外在科学发展观向实践转化的进程中, 务必要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追求目标, 将经济建设视为工作的重心,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发展为人”的原则, 有效而及时的抓住关键性的战略机遇时段, 发展成果要与大众共同分享, 同时提高对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视程度。
参考文献
[1]戴辉礼.科学发展观向实践转化的党校路径论析[J].学习坛, 2013, 12:25-29.
[2]胡祖凤, 谢嘉梁, 杨小明.学术界关于科学发展观理论与实践研究评述[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 01:57-67.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国企企业文化问题分析 | 浅谈如何加强科学发展观对学制教育的引领 |
| 浅析科学发展观对创新财经工作的作用 | 科学发展观对指导新时期老干部管理工作的作用 |
| 浅论如何利用科学发展观进行土地管理 |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针探讨 |
| 浅论科学发展观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 |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中国武术发展路径探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