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理论
点击量:发布时间:2019-01-03 14:52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和睦、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在民族方面的一个核心理念,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民族理论和统一多民族国家民族政策的核心思想在新形势下的新发展和新举措。
一、“团结各民族为一体”: 对统一多民族国情的认知与民族团结思想的初步提出
由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主办的机关报《先驱》在1922年1月创刊号上译述列宁《民族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的内容,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思想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记录。①1924年,中共在关于“国民党之政纲”的决议中提出,“惟关于民族主义内容的解释,我们主张是: 对外反抗侵略主义的列强加与我人之压迫,对内解除我人加于殖民地弱小民族 ( 如蒙古西藏之压迫)”,②显示出基于民族平等的民族团结理念,这是中共中央在民族纲领方面与国民党主张相异的最早表达。
1934年11月,红一方面军政治部在关于苗、瑶民族工作的指示中首次提到了瑶族内部民族意识的凝聚,并称之为“民族团结”:
由于瑶民等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极端落后,民族与宗教的社会关系的统治,以及它们内部反对汉族压迫的民族团结,所以瑶民内部的阶级斗争,还没有显着开展,瑶民的土司管事等,在瑶民群众心目中还有极大的权威与威信……③
中共川滇黔边区特委在1936年1-2月间发布的《川滇黔革命根据地纲领》和《川滇黔边区革命根据地行动纲领》中,明确提出了建立民族之间的“民族团结”,并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关于民族团结的主张,这在中国共产党民族团结思想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川滇黔边区的少数民族团结起来,实行民族平等,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反对大汉族主义和恶霸的压迫,反对少数民族之间的互相歧视。各族人民调解友爱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建设和保卫革命根据地。①
川滇黔边区的少数民族 ( 苗、彝、瑶、回) 团结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民族平等,发展民族文化教育,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和信仰自由,反对大汉族主义,反对各民族之间相互歧视,反对剥削和压迫,各民族人民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相帮助,共同努力建设和保卫革命根据地。为巩固工农民主政权,争取各民族人民的彻底解放而奋斗。②
在1938年10月召开的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明确地将“团结各民族为一体”作为党的任务:
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但是国内各个党派各个阶级的,而且是国内各个民族的。针对着敌人已经进行并还将加紧分裂我国内各少数民族的诡计,当前的第十三个任务,就在于团结各民族为一体,共同对付日寇。为此目的,必须特别注意下述各点: 第一,允许蒙、回、藏、苗、瑶、夷、番各民族与汉族有平等权利,在共同对日原则之下,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务之权,同时与汉族联合建立统一的国家。第二,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的地方,当地政府须设置由当地少数民族的人员组成的委员会,作为省县政府的一部门,管理和他们有关的事务,调节各民族间的关系,在省县政府委员中应有他们的位置。第三,尊重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宗教、习惯,不但不应强迫他们学汉文汉语,而且应赞助他们发展用各族自己言语文字的文化教育。第四,纠正存在着的大汉族主义,提倡汉人用平等态度和各族接触,使日益亲善密切起来,同时禁止任何对他们带侮辱性与轻慢性的言语,文字,与行动。③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下一篇:新疆促进民族团结工作的深入与思考
相关论文推荐:
云南宗教和谐与民族团结形势与政策路径 | 新疆宗教极端思想的负面影响与治理策略 |
新疆地区如何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 习近平民族团结思想的内涵与特征 |
新疆民族团结工作新思路与新举措 | 新疆促进民族团结工作的深入与思考 |
新疆地区民族团结工作困境与对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