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1 年 3 月 18 日,法国巴黎无产阶级举行武装起义运动,推翻了资产阶级专制统治,建立了世界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组织———巴黎公社。巴黎公社成立之后,在教育上大胆实施了新的改革政策。这些教育改革政策包含着丰富的马克国主义教育思想,永远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今天,重温巴黎公社的教育改革政策,对于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仍然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巴黎公社成立之前的法国教育概况
19 世纪中叶的欧洲,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日益壮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不断加深。在法国,由于代表着金融资产阶级利益的“七月王朝”反动政府,反对任何政治改革和经济改革,农业歉收、物价飞涨,经济危机爆发,工厂倒闭,工人失业。资产阶级加剧对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的剥削和压迫,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国内阶级矛盾激化,直接导致了 1848 年“二月革命”
的爆发,推翻了“七月王朝”,成立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接着,奥地利的维也纳、普鲁士的柏林也先后爆发了人民武装起义。革命的火种迅速传播到欧洲其他各国,形成了 1848 年欧洲革命的总态势。尽管欧洲革命最后都被各国的反动势力所镇压,革命的果实仍然落到资产阶级手里,但欧洲革命的经验教训,对无产阶级来说,那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马克思、恩格斯参加了这场轰轰烈烈的伟大革命。他们创办了《新莱茵报》,讴歌了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并认真总结了 1848 年欧洲革命的经验教训。
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欧洲革命经验教训的同时,也认真总结了欧洲革命时期的教育经验与教训,揭露了资产阶级教育的反动本质,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马克思在《1848 年至 1850 年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中,对法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临时政府提出的“国民教育法案”就进行过高度评价。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48—1851) 建立之后,临时政府为了暂时满足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对国民教育的民主要求,由当时的教育部长卡诺( Jazare Hippolyte Carnot,1801—1888) ,起草了一份国民教育改革法案。这个法案提出学校脱离教会的影响,教学计划里删除了神学,废除宗教课程; 规定对 14 岁以下的儿童实施普及义务免费的初等教育,学生得到免费的书籍和膳食; 扩大初等学校课程,拟增加阅读、写字、法文文法、算术、自然、工农业初步知识、法国地理和历史知识,公民知识和道德、体育、图画、唱歌; 设立学生助学金,增加教师工资等。对法国临时政府的国民教育法案,马克思指出: “卡诺是一位从事过组织工作并赢得胜利的国民公会议员的儿子,《国民报》派中威信丧失得最少的成员,临时政府和执行委员会的教育部长,因为提出民主主义的人民教育法案而成了对抗耶稣会会士的教育法的活生生的象征。”[1]( P463)1848 年 6 月的工人起义被资产阶级血腥镇压之后,法国的国民教育如同法国的全部政治一样,被反动势力剿灭了。路易!波拿巴窃取了第二共和国总统职位,任命耶稣会教徒法鲁( Falloux,1811—1886) 为教育部长。1850 年立法会通过了“法鲁法案”。这个法案全盘否定了卡诺的教育法案,规定学校由耶稣会和圣乐会分别创办和管理,教会有开办学校的自由权,学校完全服从教会,教士有补充教师空缺的优先权,无须任何教师资格证书等。这样,法国的学校教育又交回到了天主教僧侣的手中。马克思对此进行了猛烈的抨击,指出: “教师法,使身为农民阶级的专门人才、代言人、教育者和顾问的学校教师受省长任意摆布,使身为学者阶级中的无产者的学校教师从一个乡镇被赶到另一个乡镇,就像被追猎的野兽一样”; 马克思进一步揭露了“法鲁法案”的反动本质,指出: “教育法,秩序党靠它来宣布法国的愚昧状态和强制愚化是该党在普选权制度下生存的条件———所有这一切法律和规定究竟是什么呢? 就是拚命企图为秩序党重新赢得各省和各省农民。”
二、巴黎公社教育改革政策的主要内容
巴黎公社成立之后,在它存在的 72 天中,“采取了一些足够说明公社的真正意义和目的的措施”[2]( P344),马克思指出: “公社在铲除了常备军和警察这两支旧政府手中的物质力量以后,便急切地着手摧毁作为压迫工具的精神力量”。[3]( P56)公社在“摧毁作为压迫工具的精神力量”的斗争中,对国民教育采取系列改革措施,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巴黎公社的成员当中有不少是第一国际的成员,他们非常了解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公社教育委员会主任爱德华!瓦阳( Edouard Vaillant,1840—1915) ,就是公社成员中一位少有的熟悉德国科学社会主义,清楚地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革命家之一。瓦阳曾经和马克思有过联系,受到过马克思的直接影响,能够较为彻底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政策的制定,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贯穿到公社的教育改革之中。
巴黎公社教育改革之前的法国教育,由于“法鲁法案”的实施,学校教育已经完全控制在教会僧侣的管制之下,学校的管理权牢牢掌握在高级僧侣手中,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由牧师、僧侣和修女充任,所有的学校教育都被神密的宗教色彩所笼罩。因此,巴黎公社成立后,着手改革国民教育的任务已是迫在眉睫。
巴黎公社教育改革政策的主要内容: 第一,无产阶级掌握对教育的领导权、教育为无产阶级斗争服务。巴黎公社成立了教育委员会,并确定其职责范围为“着手教育改革”、“起草免费、普及的全部世俗教育的法令草案”等。[4]( P43)这样,公社完全掌握了教育领导权。“公社必须由各区全民投票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这些市政委员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罢免。”“一切公务员像公社委员一样,其工作报酬只能相当于工人的工资”公社教育委员会及其领导人就是按照这个革命原则产生的; 第二,实施普及免费的义务教育,“让农民的儿子和财主的儿子一样受到同样的教育,而且是免费的教育”,[4]( P193)公社规定: “凡在公社学校上学的学生,今后一切学习用品,概由教师向区政府领取,免费发给。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向学生索取费用”; 第三,实行政教分离,学校脱离宗教管制。1871 年 4 月 3 日,公社颁布了“政教分离”法令,规定“教会与国家分离”、“取消宗教预算”,“属于宗教团体的所谓永世产业,即所有动产和不动产,现宣布为国家财产”等。[5]( P91)公社通过这个法令,取消了国家用于宗教事务的一切开支,并把教会的一切财产转为了国家财产”。接着又下令,取缔学校里一切宗教迷信活动和设施: 如宗教图画、书籍、圣母像、十字架等,禁止祷告,废除神学课、宗教歌曲、圣史等; 第四,坚持普通教育、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公社的“教学改革可以保证每个人都具有真正的社会平等的基础———每个人都有资格受到全面的教育,并且可以保证每个人都能够研究和学习他所爱好的与他所能够胜任的职业,而革命就是要通过教学改革来巩固实际上它本身所具有的社会主义性质”。[6]( P152)公社规定,“凡六岁至十五岁的儿童,不分民族和宗教信仰,只要持有区政府的证件即可报名入学。已在该校上学的儿童,不必再办入学证。”[5]( P252)公社积极倡导开办各种职业学校,建议各区公署,把关于最适合于迅速建立学生既能学习某种职业并可受到完全的科学和文学教育的职业学校的房屋和机构的建议与资料,送交前国民教育部原址,并敦促各区公署同教育代表团协商,使职业学校尽快地开办起来。[7]( P455)1871 年5 月 6 日,公社开办了第一所职业学校,规定“凡年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分居住区域,均可入学,以便充实他们在小学所受的教育,同时学习一门专门技术。”[5]( P354)随后又开办了一所工艺美术女子职业学校,开设了素描、泥塑、木雕、牙刻等实用性课程,另外还开设其他课程,以充实学生的科学知识和文学知识。[5]( P401)第五,建设无产阶级自己的教师队伍,关心教师工作和生活,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巴黎公社特别重视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使教师从政府的压迫和神职人员的监督下解放出来,成为自由的公民和令人尊敬的活动家。教师的地位大大提高,物质待遇明显得到改善。巴黎公社革命以前,男教员每年工薪 750—950 法郎的占 75%,1,000—1,900 法郎的占 23%; 男助理教员每年工薪 400—600 法郞的占65%,600—900 法郎的占 23%,1,000 法郎及其以上的占 12%; 女教员一年所得,只有600 法郎;女助理教员所得更少,每年只有 350 法郎。公社成立以后,情况大不相同。公社规定: 学校校长( 男教员) 工薪每年为 2,000 法郎; 男助理教员最低工薪为 1500 法郎。同时规定女教员获得与男教师同等的工薪。这样以来,公社中男教员的年薪平均提高了 1—1. 5 倍; 男助理教员的年薪平均提高了 1—2 倍;女教员的年薪平均提高了 2—2. 5 倍; 女助理教员的年薪平均提高了 3 倍多。[8]( P594—595)巴黎公社通过立法手段来提高教师工资,规定男女教师同工同酬,男女教师工资待遇普遍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巴黎公社的教育改革政策,尽管实施的时间短,经验不足,也有不完善的地方,有的设想未能付诸实施,但它包含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正确方向与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国家的有益尝试,也为国际无产阶级教育事业树立了光辉榜样。
马克思、恩格斯高度关注着巴黎公社的教育改革政策,并给予了高度评价。马克思指出: “即使公社被搞垮了,斗争也只是延期而已。公社的原则是永存的,是消灭不了的; 在工人阶级得到解放以前,这些原则将一再表现出来。”[9]( P677)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指出: 公社的“方法是宣布教会与国家分离,并剥夺一切教会所占有的财产。教士们要重新过私人的清修隐遁的生活,像他们的先驱者即使徒们那样靠信徒的施舍过活。一切学校对人民免费开放,完全不受教会和国家的干涉。这样,不但人人都能受教育,而且科学也摆脱了阶级偏见和政府权力的桎梏。”[3]( P56)马克思还指出: “公社能使他们免除乡警、宪兵和省长的残暴压迫,能用启发他们智慧的学校教师去代替麻痹他们头脑的教士。”“公社要让他们( 指法国农民) 在教师的教导下学到知识,秩序党则要强使他们接受僧侣的愚民统治! ”[3]( P62,100)恩格斯也高度赞扬了巴黎公社的教育改革政策,指出: 1871 年 4 月 2 日,公社下令“宣布教会与国家分离,取消国家用于宗教事务的一切开支,并把一切教会财产转为国家财产; 4 月 8 日又据此下令把一切宗教象征、神像、教义、祷告,总之,把‘有关个人良心的一切’,从学校中革除出去,此命令逐步付诸实施”[3]( P7),社会民主党的庸人们,“你们想知道无产阶级专政是什么样子吗? 请看巴黎公社。这就是无产阶级专政。”[3]( P13—14)列宁也曾经指出,“公社的事业并没有死亡; 这个事业至今还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公社的事业是社会革命的事业,是劳动人民谋求政治经济的完全解放的事业,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事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公社的事业是永垂不朽的。”
三、巴黎公社教育改革政策的当代启示
巴黎公社的教育改革政策,尽管距今己有 140 多年,但它是国际无产阶级弥足珍贵的教育和精神财富,这些教育改革政策和措施对于当前我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 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教育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指导了巴黎公社教育改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推动了巴黎公社的无产阶级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指导地位,并且取得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实现了教育大国的崛起。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由于东西方文化的相互交织、碰撞和激荡,西方的实用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沉渣泛起,在教育领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仅没有得到增强,反而有日渐弱化的迹象。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有逐渐淡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情形。因此,在不断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新的起点上,要始终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改革实践,与时俱进,守正创新。“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影响,始终保持立场坚定、头脑清醒”,[6]( P13)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教育领域的指导地位,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习近平同志指出: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定不能丢,丢了就丧失根本”,“我们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2.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义务教育是面向人人、有教无类的教育,是为每一个人发展打好基础的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未来发展进步的重大战略决策。巴黎公社把普及免费的义务教育作为公社一项重要教育改革政策,让公社的所有儿童都能平等的接受良好的教育,让穷人的孩子也能获得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这些政策和措施对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巩固免费义务教育发展成果,促进教育公平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普九”与“双基”工作已经取得重大成就,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所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也日益凸显,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教育差距较大、农民工子女、弱势儿童等平等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等问题也遇到实际问题。因此,让每一个适龄儿童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保障学生受教育权利,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主题,事关民族的兴旺发达、国家的繁荣富强,其根本旨趣就是要让所有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在巴黎公社的教育政策中,特别强调了“全面教育”即素质教育,坚持普通教育、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重,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儿童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历史是一面镜子。在人类社会迈入全球化时代的今天,高素质人才决定着国家未来竞争与发展的实力与动力。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必须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树立教育新理念、拓宽教育新视野,探索教学新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培养和造就能够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担当者。习近平同志指出,广大青年要“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同全国各族人民一道,担负起历史重任。”
4. 牢固树立教师为本理念,切实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待遇
巴黎公社特别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提高教师政治地位和生活待遇的具体政策与措施。这些政策与措施对于今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仍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是基石的奠基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得到了普遍提高,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日渐形成。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工资待遇和水平仍然跟不上国家经济发展和其他行业人员工资发展水平,教师仍然属于低收入群体。因此,不断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习近平同志在致全国广大教师的慰问信中指出: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巴黎公社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1.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3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4]﹝苏联﹞莫洛克. 巴黎公社会议记录( 第 1 卷) [M]. 何清新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61.
[5]罗新璋. 巴黎公社公告集 [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
[6]吴式颖,姜文闵. 外国教育史话[M]. 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
[7]﹝苏联﹞热卢博夫斯卡娅编. 巴黎公社会议记录( 第 2 卷) [M]. 何清新译.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63.
[8]凯尔任策夫. 巴黎公社史 [M]. 北京: 三联书店出版社,1961.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17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3.
[10]习近平. 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扬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 光明日报,2012 -11 -19.
[11]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 -05 -05.
[12]习近平.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N]. 人民日报,2013 -09 -10.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转型时期德国城市反贫困政策的调适经验借鉴 | 苏联成立后北极政策的实施 |
两伊战争整个过程中以色列外交政策演变 | 世界舆论与肯尼迪核试验政策之间的关系解读 |
一战后英国对库尔德斯坦的政策变迁 | 俄国"远东政策"与日本"大陆政策"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