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日本为吞并朝鲜和中国,实现其"大陆政策",连续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和日俄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但引起了俄国的不满,俄国联合法国和德国加以干预,最终清政府以三千万两白银的代价赎回清政府在辽东半岛的主权,这就是"三国干涉还辽"事件。这一事件加深了日俄之间的矛盾。俄国趁机攫取了在中国东北修建铁路、开发矿产等一系列特权,将东北变成其自己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激化了日俄之间的矛盾,导致了日俄战争。这场战争的背后充斥着俄国"远东政策"与日本"大陆政策"的较量。俄国"远东政策"与日本"大陆政策"的矛盾,为这场战争埋下了伏笔。
一、俄国的"远东政策"
从 16 世纪后期沙皇伊凡雷帝时开始,沙俄就开始了对西伯利亚和远东的殖民侵略过程。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就曾指示俄国海军总参谋长缅施科夫:"俄国必须占有涅瓦河、顿河口和黑龙江口,这对俄国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1]26后来的历代沙皇遵循这一基本方针,逐渐形成其"远东政策".时任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曾亲自到黑龙江口进行窥探,陆续向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递送了一系列奏折和报告,向其表示了占领黑龙江口的重要性。在奏折中他说到:"占领阿穆尔河(黑龙江)口,对于我国分享东洋的国际利益的问题具有很大的意义,当时东洋的国际利益的整顿已进入激烈的阶段。"[2]298穆拉维约夫为实现占领黑龙江口的计划,制定了具体的东扩计划。沙俄通过各种不平等条约侵占了中国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约 10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然而随着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的惨败和农民运动的高涨,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进行改革。经历了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沙俄逐渐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为了在经济上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相竞争,沙皇意识到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必要性。此时沙俄把目标转向了中国的东北,并以经济渗透的方式侵吞中国的领土,通过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和中东铁路、投资设厂、经营矿山林场等手段,使东北亚地区成为沙俄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1892 年,沙皇财政部长维特在给沙皇亚丽莎大三十的报告中指出:通向中国的道路经过苏伊士运河要四十五天,随着西伯利亚铁路的兴建,这条道路就缩减为十八至二十天,这样俄国"不仅从它作为贸易的中间人来看",或者是作为"最临近东亚人民的大生产者和消费者来看",都登上了首位。[3]46沙皇尼古拉二世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扩张俄国在远东的利益,重用别佐勃拉佐夫等主张东扩的大臣。
别佐勃拉佐夫向沙皇尼古拉二世指出"在军事政治方面,远东尚处于需要激烈争夺,才能在那里建立我们的国家体制的时期。这一争夺的最终目的是在远东建立我们的霸权,因为没有这种霸权,我们既对付不了黄皮肤的种族,也对付不了我们憎恶的我们欧洲对手的势力。"[4]113这就使沙皇进一步相信东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沙俄对中国侵略的野心越来越大,并把"远东政策"作为基本国策。时任陆军大臣的库罗巴特金说到":我们皇上的脑袋中有宏大的计划,为俄国夺取满洲,把朝鲜并入本国,还想把西藏并入本国。"[5]44在沙皇日渐膨胀的野心面前,"远东政策"进入了全盛时期。俄国实施"远东政策"不仅是为了建立其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地位,同时也可以达到进一步占领中国的东北地区以及朝鲜。
二、日本的"大陆政策"
在朝鲜取得了自由贸易、朝鲜海岸自由测量权、领事裁判权等特权。而此条约的签订"不仅是朝鲜沦为半殖民地、殖民地的起点,同时也是日本实施大陆政策的起点。"[8]24而日本通过 1882 年的《济物浦》条约,取得了在朝鲜的驻兵权。
为了进一步以朝鲜为跳板入侵中国东北,日本不断扩充兵力。1887 年"日本参谋本部提出《清国征讨策》,不仅测算了兵力,制定了作战部署,甚至拟定了战后割裂中国,分而治之的具体方案,强调以五年为期,抢在清政府完成军备改革以前和列强尚不足以远征东方之时,发动进攻。"[9]100为入侵中国东北作了战略上的部署。同时山县有朋注意到随着运输通讯的发展,欧洲列强对亚洲的侵略会更加容易。这对于一直想独霸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日本来说是不能允许的。为此他在其 1888 年草拟的《军事意见书》指出,为了"免除欧洲强国侵略朝鲜之忧",就必须把"充实军备"作为"最大的最紧急的任务".[10]2361890 年 3 月,山县有朋在《外交政略论》中,指出日本除了要保卫固有领土疆域的"主权线"之外,还要保卫朝鲜这一"利益线".[10]236-237山县有朋强调,如果别国侵入利益线,则必须以"强力""排除之".[10]237大井宪太郎则指出日本必须掌握东洋的霸权。[11]6721895 年,山县有朋向明治天皇递交《兵制改革》一折,高调宣称如果要实现"大陆政策",就必须进行兵制改革,扩充军备。为此日本积极扩充军备,增强军事实力,拉拢英美等国,对抗俄国,为入侵中国东北和朝鲜做准备,进而企图实现其所谓的"大陆政策".
三、两大政策的矛盾
俄国和日本在分别经历了改革之后,相继成为了军事封建帝国主义国家。俄国把"远东政策"作为基本国策,企图称霸远东,把东北亚变成自己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为此增兵东北亚地区,入侵中国东北和朝鲜,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吞他国土地,以修建西伯利亚铁路、投资设厂等经济渗透方式控制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借此来独霸亚洲和太平洋。而日本以"大陆政策"作为基本国策,同样企图把中国东北和朝鲜作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然后以此为基地占领全中国,合并东南亚地区,进而称霸世界。日本的"大陆政策"与俄国的"远东政策"发生了冲突。尤其是在 19世纪末,冲突更加明显。日本认为俄国修建西伯利亚铁路,是对其"大陆政策"的阻碍。山县有朋指出,"西伯利亚铁路竣工之日,即俄国对朝鲜开始侵略之时。"[10]236而日本外相青木周藏则进一步强调俄国远东政策带来的朝鲜危机,日本必须将俄国势力赶出亚洲,同时对朝鲜"采取强硬手段,施行干涉政策".
[10]237就在俄国修建西伯利亚铁路之际,朝鲜爆发了东学党起义。1894 年 1 月,日本借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之际,出兵朝鲜,这对于俄国来说是不能接受的。俄国于五月下旬将军舰开至朝鲜仁川港,对日本的举动予以监视。而日本政府为了实现其"大陆政策",在朝鲜不断谋求与中国军队交战,借机击败中国军队,使朝鲜脱离清政府,实现其侵占朝鲜的野心,进而以朝鲜为跳板,入侵中国东北地区。为此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企图抢在俄国面前吞并中国东北和朝鲜。日本在战场上的有利地位,这对沙俄来说是对其势力范围的一种威胁。
1895 年 2 月沙皇召开会议,决定增兵远东舰队,准备与日本开战。1895 年 3月,日本占领辽东半岛。并强迫清政府于 4 月 17 日,签订《马关条约》。该条约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而这是俄国积极谋求的"远东政策"所不愿允许的。在此情况下,俄国不断增兵远东地区,积极备战。沙皇侍从将军阿列克谢耶夫强调:"只有毫不含糊地使日本了解,俄国准备扞卫自己在满洲的利益,如果必要,即不惜诉诸武力。"[4]69俄国强令日本退出辽东,联合法国和德国,并以军事相威胁。最终日本被迫做出让步,这就是"三国干涉还辽"事件,是日本"大陆政策"和俄国"远东政策"的冲突外在表现。两国政策的目标发生了冲突,而且随着两国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的利益冲突越来越多,矛盾也越来越尖锐,这为日后的日俄战争埋下了伏笔,也成为了日俄战争爆发的内在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俄)卡巴诺夫。黑龙江问题[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3.
[2](俄)巴尔苏科夫。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伯爵[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
[3]辽宁大学哲学研究所。日俄战争简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4]苏俄国家中央档案馆。日俄战争(库罗巴特金、利涅维奇日记摘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5](俄)维特伯爵。维特伯爵回忆录[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6](日)井上清。日本帝国主义的形成[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7]朱庭光。外国历史名人传[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8]王如绘。江华条约与日本大陆政策的实施[J].抗日战争研究,1999,(04)。
[9]关勋夏,万安中。试论日俄战争前俄日对中国的争霸[J].史学月刊,1994,(03)。
[10](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11](日)井上清。日本历史[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1.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