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的崛起是引人注目的,作为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英国在 19 世纪时建立了庞大的殖民帝国,到 20 世纪初时,面积已达 3367 万平方公里,比英国本土大 150倍,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殖民地遍布全球,号称“日不落帝国”。作为一个面积最初只有 22 万多平方公里的岛国,英国的近代扩张离不开海洋霸权,离不开强大的海军。英国近代化的过程,也是其自身海洋势力不断发展的过程。
一、近代英国海军的建立及其初期发展
1485 年,英王亨利七世(1485-1509)即位,开始了都铎王朝的统治。此时,欧洲正经历着变革,由于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东岸的崛起,西欧传统上经意大利通往东方的商路阻断,所以欧洲人正探索横跨大西洋,到达印度的新航道。地理大发现的成果不断出现:1487 年,迪亚斯发现好望角;1492 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8 年,达·伽马到达印度;世界由此通过海洋联系为一个整体,欧洲传统商路也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而英国此时正经历着圈地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在此背景下,英国由于其自身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把目光投向了海洋。亨利七世在位时,极力扶植造船业,奖励船主建造大船,规定凡是建造排水量超过 100 吨的船只给予补贴,每吨 5 先令。
在他统治初期,模仿葡萄牙的“远洋武装商船”(carrack),建造了两艘新船——“君主号”和“摄政王”号,并于 1496 年在朴茨茅斯开辟了一个干船坞。亨利八世(1509-1547)在位时期正式建立了英国海军。亨利八世成立了海军事务委员会(Council of Marine),现存档案第一次提到这一名称是在 1545 年 3 月。
它无可怀疑是海军部(Navy Board,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 17 世纪)的前身。亨利八世在位时,在泰晤士河开辟了海军基地,建造了 47 艘战舰,从各方购买了 26 艘,强取了 13 艘,由此被人们称为“英国海军之父”。
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统治时期,新兴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向海外扩张,以争夺海外殖民地和海上贸易权。在执行私掠船政策的同时,伊丽莎白一世不忘海军的建设。在伊丽莎白一世和财政大臣威廉·塞西尔(William Cecil)的邀请下,1569 年后,约翰·霍金斯出任海军事务委员会的专业顾问,1578 年又被任命为海军财务总管,成为“都铎英国海军史上的转折点”。
伊丽莎白一世在约翰·霍金斯的帮助下,造出了“快帆船”,标志着近代风帆战舰的诞生,这种船适合远洋航行,并配置了远程火炮,英国海军的实力由此大大提升。正是凭借着这一支新型的海军和弗朗西斯·德雷克任副总司令的战时指挥,英国在 1588 年打败了西班牙强大的无敌舰队,挫败其入侵英国本土的计划。西班牙的海上霸权从此衰落下去,英国的海上霸业由此奠定了基础。
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及其以后的英国海军发展和海洋势力扩张
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新兴资产阶级的对外扩张要求进一步放大。为此,无论是在英吉利共和国时期,还是在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英国政府一直紧抓海军的建设。在国防资源的分配上,海军一直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657 年,在英国 287.8 万英镑军费中,有 74.2 万英镑用于海军。
在克伦威尔执政的 10 年间,英国海军的新舰达到了 207 艘,并在 1653 年颁布了《航行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和《战斗中舰队良好队形教范》,第一次明确确立了战列线战术的地位,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海军战术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到 18 世纪才被机动战术所取代。克伦威尔死后,查理二世登上王位。他对于政府的海洋政策忠心耿耿,他坚守“控制海洋,这是英国的传统”的信念。所以在复辟时期,英国海军得到继续发展。
这一时期,往日的殖民帝国西班牙已经在 1618 年—1648 年的那场旷日持久的“三十年战争”中,彻底的衰落下去,取而代之的是“海上马车夫”荷兰。英国为了同荷兰争夺海上贸易,于1651 年、1660 年、1663 年三次颁布旨在打击荷兰海上贸易的《航海条例》,并在随后的 1652 年—1654 年、1665 年—1667 年、1672年—1674 年同荷兰爆发了三次战争。荷兰商船航运业发达,而海军薄弱。在三次英荷战争中,英国凭借强大的海军击败了荷兰,从此确立了海外贸易和海洋霸权的优势地位。
1688 年光荣革命后,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英国确立和巩固下来。为了适应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英国海军的规模不断的扩大,舰只数量不断增加,从 1688 年的 173 艘军舰,6930 门大炮,总排水量 10.2 万吨,增加到 17 世纪末的 323 艘战舰,9912 门大炮,总排水量 16 万吨。
同时,英国政府在海军方面的财政支出也在不断增加。1689 年—1714 年间,英国用于海军的拨款占其国防总支出的 35%,而同期法国的数字还不足 10%。庞大的海军力量为英国向全球海洋的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从这一时期开始,英国为了进一步争夺海洋霸权,开始介入欧洲大陆的争端。当时荷兰已被击败,同英国争夺海洋霸权的只剩下法国。从 1689 年起,英国同法国之间进行了四次重要的战争,分别是:圣·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689-1697);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2-1713);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1748);七年战争(1756-1763)。其中,属七年战争最为重要,实际上是欧洲列强之间的“第一次世界性的战争”。
交战双方的核心国:英国和法国,为了争夺海上霸权和殖民地在各个大洋上展开了厮杀。战前,英国有 130 艘主力舰、60 艘装有大炮的快速帆船,法国有 75 艘主力舰、30 艘装有大炮的快速帆船。不仅如此,英国还拥有一支庞大的富有经验的水兵队伍,而法国在这方面也不占优势。因为有强大的海军支撑,英国在 1756 年的奎伯伦湾海军决战中将法国海军主力击溃,而法国因海军主力被击溃,自然没有力量保护海外殖民地。1759 年,英国从法国手里夺去了加拿大,并在这一年彻底击溃法国海军。1761 年,英国将法国势力逐出印度,独占了这颗“英国女王王冠上最闪亮的明珠”。
七年战争后,英国在同法国的海权争夺战中取得了彻底的胜利,爬上了“海洋霸主”的宝座。战后,英国拥有 8000 多艘商船,来往于各大海洋;有 120 多艘主力舰在各大海洋上游弋,它的 7 万海军由于连续几年在海上作战而变得更加强大[9]在争霸战争中,英国凭借其强大的海军驰骋于世界各大洋,并据此从世界各殖民地攫取了大量的财富。比如七年战争中的1757 年,英国占领孟加拉,东印度公司从该邦的国库中就劫走了300 万英镑。这些从殖民地人民手中夺得的大量财富,为工业革命的展开提供了充足的资金准备。
进入 18 世纪 60 年代,以 1764 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为标志,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技术进步和生产能力的提升,再加上重商主义的推行和海外贸易的兴盛,为英国带来了大量的财富。国家财富的增长导致了海军军费的增长。1769 年政府拨给海军的军费为 150 万英镑,从 1793 年起增加到 240 万英镑,1803 年为 900 万英镑,1811 年为 2000 万英镑,[10]到 1815 年增加到 2280 万英镑,比 1793 年增加了近 10倍。海军军费的增加,必然导致海军舰队实力日益增长,1811 年英国拥有 240 艘军舰、317 艘快帆船和 611 艘快艇。
正是凭借其强大的海军实力,英国在 1805 年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由霍雷肖·纳尔逊指挥击败了法西联合舰队,最终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并打破了 1806 年—1807 年的拿破仑大陆封锁体系。紧接着,由于赢得了 1815 年第七次反法联盟战争的胜利,最终取得了无可争辩的世界霸权地位。
进入 19 世纪后,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变。到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机器制造工业部门也建立起来了,这标志着工业革命即将顺利完成。同时,在这期间,钢铁和煤炭两大工业部门发展尤为迅速。1830 年产铁 67.8 万吨,1850 年达 270万吨,为法国产量的六倍。煤到 1850 年已为 5000 万吨,比法国多 11 倍。
与此同时,英国还凭借其海上优势地位,建立起了全球交通运输网,1850 年时,商船队达到 340 万吨。工业革命为英国海军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从而极大地推动了英国海军的进一步发展。19 世纪时期,随着瓦特发明的划时代的蒸汽机和钢铁进入军舰制造领域,海军的发展也迎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19 世纪 20 年代,海军发展开始进入了蒸汽轮船时代,当时最初的的汽船是木制的,并有桅杆和风帆,风小或者遇到逆风情况时就开动蒸汽机,风大并且是顺风的情况下则张帆,借助风力航行。到了 40 年代,蒸汽机开始用于战舰。
1787 年,英国人尉尔琴孙用铁作原料制成了第一艘铁制帆船,从而开始了铁制船的历史。1820 年,法国人曼皮制造出第一艘装有蒸汽机的铁制船,但没有取得成功。受法国人的启发,英国人在 1833 年建造出一艘排水量 30 吨的铁制汽船“阿格莱亚号”。到了 40 年代,英国开始将铁制汽船技术引入海军中,于1845 年制成了第一艘大型铁制军用船“伯肯黑德号”。这是海军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从此,海军从风帆木船过渡到铁制汽船时代。
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海军的发展,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也更加巩固。1848 年英国共有战舰 164 艘,而其中的 129 艘分别驻扎在海外,诸如印度、中国、地中海、西非、开普敦、西印度群岛、太平洋和南美等战略基地。英国也由此在维多利亚时代建立了“日不落帝国”,达到其近代发展的顶峰。
三、海军发展对近代英国的影响
英国近代的海上扩张和海上霸权的建立,是建立在强大的海军实力基础之上的。这首先表现在殖民扩张方面。1584 年,牛津大学的理查德·哈克卢特就提出了殖民帝国的问题。他认为殖民地是英格兰制造品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还可迁徙“过剩”人口,建立袭击西班牙帝国的基地。因此在 16 世纪末,英国就凭借其海军开始了殖民侵略活动。早在 1639 年,英国就侵占了印度的马德拉斯。17 世纪初,在北美和西印度群岛,他们也占据了第一批殖民地。
1655 年,又依靠武力夺去了西班牙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牙买加。在 17 世纪后半期的三次英荷战争中,英国夺去了荷属北美新尼德兰殖民地。1713 年,英国得到了法属新斯科舍半岛、纽芬兰和哈得孙河沿岸,并占领了西属直布罗陀和梅诺卡岛,从而确立了在地中海的绝对控制权。七年战争中,英国夺取了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全部地区,还夺得格林纳达、圣文森特、多米尼加、多巴哥和非洲的塞内加尔,还将法国势力逐出印度。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则凭借其不断壮大的海军继续不断侵占殖民地,比如非洲的冈比亚、塞拉利昂、开普敦;地中海的马耳他和亚历山大,印度洋中的锡兰岛等。其中侵占开普敦是最为典型的。1795 年,英国海军上将埃尔劳斯通把四艘军舰开进开普敦附近之福尔斯湾,一面向荷兰守军开炮,一面派遣海军登陆,迫使荷兰守军投降,从而夺取了开普敦。
到工业革命完成后,英国的殖民活动则从原先的依靠海军侵占各大洲沿海殖民地,转变为向内陆地区渗透,如:1839 年—1879 年两次入侵阿富汗;1886 年完成了对缅甸的侵占;于 1898 年用“英埃共管”名义占据苏丹等。
其次,英国近代自都铎王朝时期开始推行重商主义,强调货币和对外出口的重要性,大力发展海上贸易。同时,随着殖民帝国的建立,殖民地成为英国最重要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而英国则通过海上贸易攫取了殖民地的大量财富。例如东印度公司第二次航行(1604 年)利润率为 195%,第三次航行(1607 年)利润率为 234%,从 1609 年—1617 年的八次航行中利润率分别为334%、221%、318%、311%、260%、248%、320%、233%。
在整个 18 世纪,英国海外贸易部门的增长最快;特别是出口工业增长比其它工业部门的增长快得多。1702 年—1772 年英国的海外贸易增长了两倍。1720 年—1760 年期间,出口的商品额增加了一倍以上,在 1760 年—1800 年期间,出口总值增加了 1.7倍。在 1783 年—1830 年不足 50 年的时间里,英国外贸船只总数由 5812 艘猛增至 19907 艘。
在英国海洋势力不断壮大的同时,海上贸易逐渐成为英国的生命线,保护其商船免遭敌对国和海盗的侵袭,则成为英国海军的重中之重。
英国凭借其强大的海军实力向外扩张,不断侵占殖民地,殖民地为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提供资金、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而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又为海军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这符合 1815 年英国击败拿破仑,彻底取得世界霸权后,所推行的“贸易、殖民地和海军”对外政策的三角战略。海军、殖民扩张和海上贸易三者有机结合,形成三位一体,最终实现了近代英国的崛起。
结语
纵观英国近代化的发展过程,海军的作用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强大的海军为英国的海洋霸权提供了支撑,而英国海上势力的壮大也反过来促进了海军的发展。我国传统上重陆轻海,近代化的开端正是 1840 年英国由海上带来的鸦片战争。英国近代化中的海军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历史的深思!
参考文献:
[1]刘景华.《“日不落”的落日》.中国文史出版社,1999年.
[2]D. B. Quinn,A. N. Ryan. England's Sea Empire 1550—1642.London:Allen & Unwin,1983.
[3]Atkins,Sinclair . England and Wales Under the Tudors.London:Edward Arnold,1978.
[4][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王保存等译,求实出版社,1988年.
[5][英]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海权论》.萧伟中等,译,中国言实出版社,1997年.
[6][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傅锦川等译.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亨利八世在英国宗教改革中的作用和影响 | 英国利物浦贸易发展史探析 |
英国布赖德威尔的属性和成败 | 近代英国工人阶级中宪政主义传统探讨 |
清朝前期英国与中国舟山的贸易研究 | 中印边界战争中英国的态度研究 |
英国中世纪以来货币治理的举措及成效 | 中世纪晚期和近代早期的欧洲养老问题探究 |
一战后英国对库尔德斯坦的政策变迁 | 牙买加代议政治制度的危机及其终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