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从《罗生门》视角解读扶人事件困境
第一章:《罗生门》中凸显的道德与法律问题研究绪论
第二章:“罗生门式”扶人事件相关理论概述
第三章:“罗生门式”扶人事件中德与法的分析
第四章:“罗生门式”扶人事件的解决途径
结论/参考文献:扶人事件的道德与法律关系探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摘 要
《罗生门》是日本经典电影,这里的"'罗生门式'扶人事件"指的是在因扶人引起的案件中,是见义勇为还是侵权,是做好事还是"被讹",当事各方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证据支撑而各执一词,使事实真相难以厘清而影响民众的判断和司法机关对案件的判决,其中当年的南京"彭宇案"就是此类案件的典型代表。笔者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罗生门式"扶人事件做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本文通过对"罗生门式"扶人事件中凸显的道德与法律问题的关系、博弈等的分析及其困境的原因解读,力求找到解决"罗生门式"扶人事件的有效途径,让人们敢扶、愿扶,发挥正能量,重拾社会信任与和谐发展的信心。
基于上述思路,论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通过对"罗生门式"扶人事件的涵义分析、道德与法概念及二者关系的阐释来阐述道德与法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二,通过对"罗生门式"扶人事件所反映德与法问题的分析,找出其背后经济、法律、诚信及公信力、社会舆论等多方面原因,为探求有效的解决路径奠定基础。三,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从加大经济投入力度、完善法律机制与社会管理、规范社会舆论导向与新闻传播、提高公民自身综合素质等方面对解决"罗生门式"扶人事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力求所提出的对策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现实意义,试图从根本上解决"扶不扶"的两难困境,使社会风气良性发展、蒸蒸日上。
关键词 道德;法律;"罗生门式"扶人事件
目 录
摘 要
第1章 绪 论
1.1 选题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 4 研究方法
第2章 " 罗生门式 " 扶人事件相关理论概述
2.1 " 罗生门式 " 扶人事件的涵义
2.2 道德的概念解读
2.3 法律的概念界定
2.4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2.4.1 道德和法律的联系
2.4.2 道德和法律的区别
2.5 道德与法律作为调节手段各自的优势与劣势
2.5.1 道德作为调节手段的优势与劣势
2.5.2 法律作为调节手段的优势与劣势
2.6 道德与法律在"彭宇案"中的博弈
2.7 本章小结
第 3 章" 罗生门式 "扶 人事件中德与法的分析
3.1 " 罗生门式 " 扶人事件反映的德与法的问题
3.1.1 "罗生门式"扶人事件所反映的道德问题
3.1.2 "罗生门式"扶人事件所反映的法律问题
3.2 "罗生门式"扶人事件背后的多重原因解读
3.2.1 经济成本高昂
3.2.2 法律体系不健全
3.2.3 诚信缺失和公信力的降低
3.2.4 社会舆论引导失范
3.3 本章小结
第 4 章"罗生门式"扶人事件的解决途径
4.1 加大经济投入力度,解除各方的后顾之忧
4.1.1 加大医疗保障和社会保险的投入力度
4.1.2 对救助者进行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4.1.3 设立做好人好事的风险基金
4.2 完善法律机制与社会管理
4.2.1 完善法律机制
4.2.2 完善社会管理
4.3 规范社会舆论导向
4.3.1 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
4.3.2 加强对新闻从业者的社会监督
4.3.3 加强和落实媒体管理的法治化
4.4 提高公民自身的综合素质
4.4.1 提高公民的救助技术和安全意识
4.4.2 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4.4.3 增强公民自我保护意识
4.5 本章小结
结 论
参考文献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网络时代工匠精神回归的动因及当代意蕴 | 中国道德文明建设中“玄德”的运用分析 |
日本环境道德教育经验借鉴 | 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低下问题探究 |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探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