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类型之一,也是在开发旅游业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内容。西江流域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其独特而鲜明的特点,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合理开发,有利于西江流域历史文化的传承,凸显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地位,对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以西江流域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背景与现状的前提下,以广西容县为例,着重对西江流域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通过分析广西容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广西容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对策,给西江流域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借鉴。
一、西江流域近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西江是华南地区最长的河流,航运量居中国第二位,仅次于长江。西江流域贯通华南与西南、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有较为优势的地理位置,早在 10 多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到距今约 1 万年左右,西江流域的先民开始逐渐形成了聚居、定居生活方式,他们使用各种工具进行原始的采集、狩猎等活动。先秦时期,是西江流域经济文化独立自主发展的阶段。秦汉时期,西江流域与中原的交流越发频繁,秦始皇统一岭南时,将岭南划为三个郡,汉武帝平岭南后,将三个郡再分为九个郡,并设了交趾部管这九个郡。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大融合大发展,在吸收中原先进文化的同时,广西文化进一步传播。
再经过隋唐两宋的更替,西江流域的经济文化地位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到了元明清时期,西江流域开始出现另一个繁荣的时期,历史人文的发展都是前代无法比拟的。鸦片战争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殖民压迫的大时代背景下,广西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也为近现代的革命运动写下了独特的篇章,其中最着名的就是广西各族儿女奋起抗击法国的觊觎和侵略。
可见,西江流域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业是必然的选择,也是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而广西容县就是西江流域中的典型代表。
二、容县近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概况及分类
容县拥有一批品位极高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历史遗址方面,上自新石器时代的文荣顶遗址、大塘坡网坠窑藏遗址,下至明清时期的直冲青花窑址和古燕窑址,留下了很多着名的遗址,其中宋代时期的城关窑址于1981年公布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墓碑方面主要有唐代的李谏墓,宋代的封文明墓、明代的秦炜墓。在生活方面还有:明代的杨叶古井、清同治八年的文桃井。在故居方面有陆荣廷故居、黄绍竑万松山房别墅、黄旭初别墅等。这数以千计的历史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和发掘出土的文物,表明容县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形成了自身鲜明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鲜明的特点。
(一)古人类文化--以有文容顶遗址为代表的古人类文化
在容县的古人类文化代表主要有文容顶遗址。该遗址位于石头村文容顶,属新石器时代。面积约1000平方米,出土有肩石斧、石凿各1件,砺石2件,采集到绳纹、蓝纹夹砂陶釜、鼎、罐等器物残片40多件。该遗址目前保存良好。容县古人类遗址的发掘,对了解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对民俗学、民族学、古生物、古气候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文化--以容县真武阁、民国将军民居群为代表的建筑文化
西江流域的近代建筑在继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极富于立体感和艺术感。这其中以容县真武阁、民国将军建筑群为代表。1982年,真武阁被国务院列为全国一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在玉林市仅此一个。民国时期,先后出现了黄绍竑、黄旭初和夏威等83位将军,他们在容县留下的故居,在容县呈放射状分布,是西南地区少有的近代建筑群。它们主体建筑的前庭多建有清雅秀丽的庭院,极具欧洲古典建筑艺术风格。2006年,容县的黄绍宏别墅等11处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之,以容县真武阁、民国将军民居群为代表的建筑文化,是西江流域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山水文化--以容县大容山为代表的山水文化
西江流域山水文化深厚,其中以容县大容山为代表的山水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观赏,明崇祯十年(1637年)8月,着名旅行家徐霞客曾游览大容山。大容山是容县巍峨雄伟的一座大山,距县城西北约13公里,与都峤山遥相呼应。在容县众多大山中,有“雄莫过大容,险当数都峤”之说。旧县志记载,大容山面面相似,人入之或迷路。古时南越王刘龚在封南方五岳时,把大容山封为西岳。
(四)宗教文化--以容县都峤山为代表的宗教文化
历史上容县都峤山的宗教活动始于东汉道教,随后唐朝佛教上山,出现了“九寺十三观”的壮观景象。宋朝时,儒教在山中研修和传播,最终形成儒、释、道三教集于一山的格局,据记载较有名气的道士有南北朝(420--589年) 的王归一和卢保宗;宋(960--1279年)有邵彦甫、卢仙、梁贤;明(1368--1644年)有王曾珍等。相传晋代(265--317年)的葛洪(281--341年)炼丹北流勾漏,曾往来栖息于都峤山中。都峤山自汉代以来延续近两千年的宗教文化,反映了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互动和融合,体现了都峤山宗教文化乃至岭南文化发展的某些特征。民国期间,都峤山的孔圣岩仍有修道者。
(五)历史名人文化--以容县杨贵妃等为代表的历史名人文化
西江流域人杰地灵,出现了一批闻名中国的历史人物。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杨贵妃就是容县人。杨玉环出生于贫寒之家, 相貌绝伦,聪明伶俐。后来入宫成为贵妃,恰是风华正茂,才能勃发之时,加上勤奋学习,很快就精音律,擅吹弹,喜歌舞,撰诗词曲艺,成为文艺上的多面手和行家,为玄宗时代的宫庭音乐作出了贡献。清代有范亚音、 封蔚礽、封祝唐、陆宠廷、黄庸溥、苏绍章等。到了民国时代,容县进入了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黄绍竑、黄旭初、韦云淞等是其中重要的代表。
(六)本土艺术--以采茶戏和木偶戏为代表的的容县本土艺术
容县民间艺术丰富多彩。采茶戏是流行全县乡镇的民间戏剧,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自良、县底、石头一些剧队,主要用牛歌腔演唱,叫牛歌剧;但全县大部分地区则叫花剧、地戏、采茶地戏。全县在50年代,唱采茶戏形成一个高潮。木偶戏属杖头木偶,已有100多年历史。偶体轻便,一般用3根棒头来操纵。一根装头颈,是主棒,另两根装双手。唱腔主要用四平腔,通俗易懂,深受群众欢迎。50年代到60年代初,木偶戏已经形成一个高潮; 1978年,黎村、杨村、杨梅等几个乡镇的木偶戏很兴旺。
(七)侨乡文化--以容县为代表的华人华侨文化
容县是广西的着名侨乡,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有大量容县籍人迁徙国外,至1990年,全县居住国外的华侨、华人共30多万人。容县华侨、华人,分布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美国、英国、印度尼西亚、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法国、越南、德国等国家都有容县籍华侨华人。
其中较多的是, 马来西亚20多万人,泰国4万多人,新加坡7000多人。广大侨胞,异地谋生,语言不通,在联络乡情,开展社交活动中遇到不少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按照中国传统习惯,以地缘和血缘关系等,相继成立以姓氏命名的公司、宗亲会以及组织同乡会或会馆,形成了极具凝聚力的华人华侨文化。
三、容县近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单一、静止的观光型旅游发展模式
单一、静止的观光型旅游发展模式是容县历史文化旅游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传统旅游主要以自然观光型为主,游览方式单一且缺乏活力,不符合旅游文化多样性发展的理念。虽然容县拥有众多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但其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大力、到位的开发。再加上,由于过去仅作为历史文物保护和革命传统教育场所而未纳入旅游开发中,革命遗址的开发更加落后,导致没有充分发挥本地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优势。
(二)宣传力度不足,造成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低
目前容县旅游在对外的宣传与推介中,仍冲不出以自然山水观光为主的局限性,历史文化的宣传没有充分利用媒体的作用,宣传力度不够。加上大多数游客对当地的历史文化知之甚少,而容县的旅游宣传物,如书籍、广告、光碟等也很少向旅游者展示容县的历史文化风貌。
(三)人才建设与旅游要求不相适应
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旅游从业人才的发展不能满足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由于各院校的旅游专业办学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而且不少旅游院校的毕业生二次就业现象普遍,造成专业的旅游人才短缺。另一方面,相关部门没有制定出优厚的待遇吸引高层次人才投入到旅游行业中,使得从业人员整体文化素质偏低。
(四)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不足,管理不健全
容县的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政府不重视广泛动员居民对容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导致许多居民对容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认识不足,造成了对历史文化遗迹的破坏。另外,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对景区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区生态平衡产生的影响。
四、容县近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及保护
到目前为止,容县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只发挥了自然风光的优势, 而人文资源开发的空间还很大。例如,对各地名胜古迹、历史文物开发意识不强,而且破坏相当严重,相关部门用于历史文物方面的开发经费没有做到位,旅游法规也需进一步完善,因此,有必要在此背景下对容县近代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提出合理的开发与保护政策。
(一)强化容县的品牌建设, 以品牌旅游为纽带整合旅游资源
要打造品牌旅游文化产品,必须要把独特的自然资源融入到地方特色文化当中,也就是整合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因此, 对于容县内众多品味高的文化旅游资源, 要以品牌旅游为纽带, 充分发挥旅游品牌的辐射作用, 整合周边旅游资源, 将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精心打造, 形成多种文化旅游品牌集中的品牌集群, 将景点单一的独立品牌整合为地区性的线路品牌, 进而带动西江流域整体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立足中国东盟博览会, 依托“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进行多种宣传
“请进来,走出去”,是我国发展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当然,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同样也适应。广西在东盟博览会的建立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且具有与东盟国家文化亲缘的优势,这就为容县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契机,决定了容县旅游的发展必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因此,容县文化旅游的发展应立足中国东盟博览会, 依托“请进来,走出去”的战略进行多种宣传。
(三)注重培养专业旅游人才
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提高旅游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因此,解决旅游业高速发展中人才瓶颈的问题, 着重培养综合性人才,是容县历史文化旅游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这要求完整的教育与培训体系相结合,形成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培训中心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促进旅游的专业化、高水平化。同时对旅游从业人员实行定期的培训, 开展多种训练形式和不同级别的“导游人员大赛”,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积极性和热情度。
(四)创建优秀旅游环境, 倡导可持续发展
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旅游者提供全面的服务,这需要完善旅游协调机构, 加强和旅游相关的环保、文物、工商、公安等部门的联系, 同时要改善旅游与环境的良性互动关系,在注重旅游的开发的同时尊重自然规律,普及旅游者和当地居民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共同创建文化旅游环境。选择科学开发模式,将可持续发展原则应用于旅游开发中, 一方面,提高游客的环境保护观念和生态意识;使他们意识到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另一方面,教育旅游经营者不能单纯追求经济利益, 要承担起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责任。总之, 要使容县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开发, 必须创建优秀旅游环境,倡导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佛教学院龙兴讲寺的历史文化 | 近代《古物保存法》的形成过程探究 |
全媒体环境下河北省历史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宣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