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最北端的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东岸,有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小山,名曰石钟山。它不仅因宋代大文豪苏轼的《石钟山记》名扬天下,更因其扼江控湖的重要位置,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据考古资料显示,石钟山自汉代起就有砖瓦建筑,由于战火几经兴废。现存的古建筑群是清代咸丰年间所建。1853 年至 1857 年间,太平军驻守石钟山,与曾国藩的湘军水师展开了大小无数次激战。湘军水师伤亡惨重,特别是 1855 年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凭借石钟山天险,以铁锁锁江,烧毁湘军水师大小战船 100 余艘,曾国藩气得跳水自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湖口之战”.1857年,由湘军水师着名将领彭玉麟率领的水师与与陆军会师联合攻下石钟山。太平军湖口失守,改由清军驻防。此时山上所有建筑毁灭殆尽。为表彰在湖口与太平军交战中死去的湘军水师将士,曾国藩奏请咸丰皇帝,请求在石钟山上建立湘军水师昭忠祠,咸丰准奏。至咸丰十年(1860 年),一个以昭忠祠为主体的古建筑群基本建成。通过后来逐步完善,形成现在的含楼、台、殿、祠、厅、院、轩、亭、廊、塔等多种建筑在内的园林式古建筑群体。
昭忠祠是石钟山古建筑群的灵魂建筑,位于石钟山西北面,前临鄱阳湖水,后靠石钟崖石,依山就势,气势恢宏,是一座带有徽派风格的祠堂建筑。当年是陈设湘军水师阵亡将士灵位的地方,湖口县地方官每年春秋致祭。由前殿、正殿、后殿、前南北碑廊、后南北厢房组成。前殿、正殿、后殿位于同一中轴线上,通宽 15.14 米,纵深 9.71 米(含牌楼前台基)。建筑依山势逐级升高呈阶梯状,正立面采用三间四柱三楼嵌入式牌楼结构,除正中开一券形门孔外,其余全部用菱形砖雕封闭。砖雕四角用铁质乳钉装饰。大门立柱为青石,券孔部分为红砂石。大门立柱前有石灰石质抱鼓石一对,门楣上方装饰四颗门簪。门簪上方是“忠烈祠”(原为“昭忠祠”,1945 年,日本战败投降,当时的湖口县国民政府在此召开追悼大会,悼念那些在八年抗战中死去的抗日英烈,将昭忠祠改名为“忠烈祠”)竖形匾额。匾额两侧各有一组人物雕刻。楼檐下有三层如意斗拱装饰。牌楼中间两柱阳刻石雕彭玉麟亲撰并书对联“祀重春秋名垂竹帛,光昭日月气壮山河”.
前殿结构分两部分:前部分三开间,明间为过道,次间为厢房,当时祀湘军水师最高阵亡将领灵位。后部分是天井,天井后壁砌台阶拾级而上至正殿,天井两侧为碑廊。南侧廊壁嵌曾国藩昭忠祠记碑四块,北侧廊壁嵌彭玉麟昭忠祠记碑八块。
正殿结构分三部分:前部分为轩廊,两侧山墙开圆门与两侧建筑相通。前面与前殿天井相接,顶部采用勾连搭的方式与正殿相接。中间部分为正殿,正殿三开间,全部陈设湘军水师将领灵位。后部分中间是天井。天井中央建有台阶连接后殿,天井两侧是厢房,堆放物品。后殿面积较小,祀湘军水师一般士兵之灵位。
在昭忠祠的两侧各有一栋附属建筑与昭忠祠相连,是昭忠祠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侧建筑名曰报慈禅林,北侧建筑取名浣香别墅。
昭忠祠整体建筑特征为:砖木结构,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青砖封火山墙,小青瓦屋面,所有地面均为青砖铺地,阶沿石及天井为青条石;墙体为青砖砌体,两侧山墙均为马头墙;墙体表层均用白石灰粉刷。柱与墙为本建筑承重体系,整栋建筑共有 38 根落地柱,前殿及碑廊 柱下端为方形花岗石柱,上端为圆形杉木柱。正殿、后殿均为圆形杉木柱落地。
前殿及碑廊柱础为正方形素面青石,正殿、后殿柱础造型上部为鼓形,中间为八边形,下部为四边形,素面青石。从梁架结构上看,前殿明间过道前分双步后分单步,后出挑梁挑檐檩,分心用与柱穿斗,双坡 11檩,两侧殿房 11 檩直接架于砖墙之上,碑廊单坡 3 檩 2 柱,一端架于砖墙之上。正殿明间前后双步,前后出挑梁挑檐檩;分心用 5 柱穿斗,双坡 16 檩,次间 16 檩直接架于墙体之上。厢房单坡 5 檩 2 柱,一端架于砖墙之上,前出挑梁挑檐檩。后殿明间前双步后分三步,前出挑梁挑檐檩,用 4 柱抬梁,双坡 16 檩,次间 16 檩直接架于砖墙之上。从门窗、隔扇方面来看,除正门为实榻门之外,其余门扇均为隔扇门,所有窗户均为花格窗扇。
报慈禅林与昭忠祠共山墙相连,是一座带寺庙风格的建筑,主要作用是供奉佛像。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年轻的湘军水师将领为了大清朝的社会安稳,毅然从戎,身死疆场,而他们年迈慈祥的父母在家生无人奉养,死无人送葬,为了超度这些深明大义的亡魂,每逢庙会或祭日,都有戏班在此演出给大佛、菩萨看,祈祷神灵的保佑,让亡魂得到慰藉。
报慈禅林由门厅、前殿、戏台及后殿组成。建筑依山势逐级升高,呈阶梯状。平面布局因地形限制呈不规则长方形,前窄后宽。
报慈禅林从正门拾级而上进入门厅。门厅是一个露天的庭院。门内有门廊,通过砖砌通道进入前殿。前殿三开间,明间是过道,次间为两层的厢房。厢房下层是僧人居住,上层是演出时演员化妆更衣的地方。这些僧人不但要主持佛事,而且要管理昭忠祠所有财产。在过道的后半部分建有一个两层的小型戏台,上层为舞台,下层为过道,面向后殿。戏台为单坡推山屋顶,两角飞檐起翘。檐枋下用正万字拐子锦心屉挂落装饰。舞台三面围板用 16 幅高浮雕戏剧人物故事花板装饰。正面 6 幅,两侧各三幅。为防雨水,前檐立柱下端采用方形石柱。戏台与后殿之间有一个露天的带有天井功能的小院落。中间造假山,并置放一石香炉。从戏台底层穿过分两边踏台阶上后殿。后殿前有轩廊过道。在轩廊北侧的山墙上嵌有一块清咸丰十年(1860 年)由彭玉麟亲自制订的昭忠祠财产及管理条例。
后殿三开间,次间原为十八罗汉造像,明间供大佛像。但“文革”破四旧时均毁。后建海岛神山,供观音像,现名观音殿。
报慈禅林的建筑特征:砖木结构,抬梁穿斗混合梁架,青砖封火山墙。小青瓦屋面,地面、门窗、隔扇与昭忠祠基本一致。整栋建筑共有落地柱 26 根,除戏台及正殿前檐各有两根下端为方形石柱,上端为圆形杉木柱,其余均为圆形杉木柱。大门内廊单坡 3 檩 2 柱,一端架于砖墙之上。前殿及戏台明间前分单步后双步,前出挑梁挑檐檩,分心用 5 柱穿斗,双坡 11 檩,次间 9 檩,直接架于砖墙之上。正殿明间前分单步后分四步,前后出挑梁挑檐檩,用 5 柱抬梁,双坡 11檩,次间 14 檩直接架于砖墙之上。
浣香别墅位于昭忠祠北侧,与昭忠祠共山墙而连,是一座庭院式风格的建筑。主要功能是接待上级官员及春秋祭祀时湖口县地方官员休息的场所。当年彭玉麟在此居住过一段时间,据说竣工典礼之时,曾国藩也在此住过一晚。浣香别墅平面呈规则的长方形,除前院略低,后面基本在一平面上。由前部分听涛眺雨轩和后部分芸芍斋组成。听涛眺雨轩,包括前院和前厅。芸芍斋包括后厅、且闲亭和桃花池,两者中间用天井式庭院相连。
听涛眺雨轩前院左右各有彭玉麟亲植的古樟一棵,中间为砖砌过道,踏上台阶到达前厅。明间是过道,左右次间为厢房,是客人休息的地方。前厅后是四周逥廊的一个天井式庭院,中间花坛,植丹桂一棵。两侧逥廊墙壁镶嵌历代名人碑刻二十余方。
仅仅是对某种组织制度性的宗教的信仰,它也可以是对某种宗教理念的信仰,由于是理念性的,它只能是纯粹内心性的信仰。事实上,对信仰的内心性的意义的强调在《福音书》中就出现了。耶稣对犹太教所做的改革就是破除对犹太律法主义的机械恪守,强调将信仰移至内心和精神的层面。耶稣要求的不是人们“用嘴唇尊敬我”、而是要用心.至 16 世纪宗教改革时,路德强调个人直接面对“上帝”,每个人都有权诠释《圣经》,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牧师,但基督教徒彼此又互相成为对方的牧师,于是信仰的内心性被进一步加强.因而,人们完全可以越过对组织制度性宗教的信仰,直达基督教的理念,反思基督教思想观念可能带给当今世界的启示,就像英国女王的圣诞致辞那样,在有或者没有信仰的前提下,我们都可以从耶稣所宣扬的“和解”的理念当中受到启迪。
考文垂大教堂同时也可引起我们对战争遗存这类特殊遗产的思考。我们通常理解的“遗产”(heritage)指是的国家和社会长期形成的历史、传统和特色,“文化遗产”更是指反映一个民族和社会的文化成就和创造力的遗迹、遗物,其意义就在于它们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的价值。那么,对战争遗迹、尤其是近现代史上的一些战争遗迹的保存,其目的无关弘扬和赞美,只为警示世人,不忘历史。更有纳粹死亡集中营和“侵华日军第 731 部队旧址”这样的战争遗存,它们揭示的是战争中反人类、反文化的罪恶与暴行,因其直接记录了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因而只能视其为“战争遗存”或“罪证遗址”.不过,也有不少古代的战争遗存,诸如军事城堡、防御工事等,它们同样是战争的产物却被视为文化遗产、甚至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所以如此,不过是因为时间淡化了这些遗存所涉及的道义问题,它们只是作为单纯的“物质遗存”或人类的建造物而存在。但深究这些遗存的价值以及保存它们的意义,归根到底还是因为它们不仅记录了人类的历史,更可以启示当今与后世。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现代城市化建设与古建筑群的保护研究(本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