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阳新古村落的历史文化
阳新县内的各个古村落,人们以姓氏聚居,但这些村民并不都是祖籍阳新,祖先大多数是从周边移民过来的。这些人在当时有着或高或低的身份,在阳新定居后,将原先相对进步的文化带入了阳新,这些文化逐步与阳新当地的文化融合,形成了统一的文脉,并逐渐传承下来。
二、阳新古村落建筑的细部装饰
阳新古村落建筑的细部装饰使得房屋不仅具有艺术表现力,还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和象征意义。门作为建筑内部与外界的连接口,有建筑就必然会出现门。阳新古村落建筑的大门建于整个宅子的东南角,倒座房与建筑入口大门相结合。门罩作为整个大门的装饰重点,位于门的正上方。门罩的两头翘起,如同元宝,门罩上雕刻着各式纹样砖雕。窗也是建筑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相对于徽派建筑窗框精美的雕刻,阳新古村落建筑的窗拥有简单的几何图案,显得更加简洁大方。由于鄂东南地区夏季闷热潮湿,窗户更具有通风散热的作用。
高高的马头墙不仅是徽派建筑的代表性特征,也是阳新古民居建筑的一大特点。
三、阳新古村落建筑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其一,生活方式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阳新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居民对于民居建筑的功能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
第一,厅堂功能的变化。从前,厅堂基本上作为古村落民居建筑的中心,如今它不仅作为居民生活、接待客人的重要场所,也贯穿着民居建筑内部的交通。因此,这里就存在空间功能混乱、相互干扰的问题。在设计新式阳新民居建筑的时候,可以考虑把起居室和厅堂分开,这样就可以解决空间功能混乱的问题。
第二,厨房和卫生间的现代化。
在阳新古村落的新住宅中,每户都配有独立的卫生间,厨房中也采用了新型的厨具。在设计厨卫空间的时候,要以当地居民的生活习惯为切入点,处理好相关设施与厨卫的关系,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生活。
第三,储藏空间、晒场与车库空间的需求。农民需要在自家住宅外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因此设计者要考虑到在室外提供充分的平坦场所。目前,居民大多将住宅门前的一小块地碾平充当晒场,或把自家屋顶作为晒台。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有许多农民拥有自家的农耕机器,因此,设计者也要考虑到农耕机器的停放位置和用地问题。
其二,建筑材料的变化。阳新古村落建筑带给人的简洁、纯朴的感受,正是通过其自身建筑材料表现出来的。阳新古民居建筑在铺设地面时采用的是当地的青石,这种石材在夯实后既坚固又能防潮。其木构架则选择当地优质木材,并经过细致的防腐处理。
四、阳新古村落建筑的保护与修缮
其一,阳新古村落建筑的保护方式。阳新古村落建筑保护工作不是一项单独的任务,我们必须坚持用整体辩证的观念从经济、民生等方面系统地看待保护中存在的问题,采用系统化的保护方式,将古村落建筑放到整个村落乃至整个县城发展的大环境系统中进行保护。
其二,阳新古村落建筑的修缮原则。阳新古村落建筑已经被使用多年,而且由于经济的发展,大多数古民居已经荒废,因此,我们只能在原有的建筑风格基础上进行最大程度的修复,最大限度地确保阳新古民居建筑文化的延续。对于阳新古村落的建筑进行修缮,关键就是要保持建筑的原貌,在不破坏建筑本身面貌的同时对建筑进行修缮,让建筑拥有昔日面貌。同时,在修缮的过程中要坚守阳新古村落民居建筑传统的工艺形式。
五、当地现代民居建筑对于阳新古村落建筑文化的设计传承其一,当地现代民居建筑对于阳新古村落建筑的空间设计传承。阳新古村落建筑单体基本上依据轴线组织完整有序的院落群体空间,同时每个建筑单体又由道路网状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了整体区域的秩序。当地的现代民居群体建筑的空间布局形式可以学习这种民俗思想观念中的整体意识,从而改变建筑空间出现的杂乱无章的现象。阳新古村落民居建筑空间的序列性建立在空间布局完整的基础上。
其二,当地现代民居建筑对于阳新古村落建筑的细部装饰设计的传承。对于阳新古村落建筑文化的传承,建筑装饰的应用是一个关键,这也正是当地现代民居建筑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一个难点。阳新古村落建筑具有简洁的装饰特点。错落有致的屋檐,具有两种不同材质的墙体,保持自然色彩的室内装饰材料等,设计者在学习这些装饰细节时,应考虑到科技的进步、建筑建造方式的不断改变以及传统建筑材料所存在的缺陷。
由于缺乏实际操作,文章对于在阳新古村落民居建筑中传承古建筑文化的具体方法很多还只是设想,因此设计者在设计具有阳新特色的新农村住宅时还需要做大量的探索工作。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文物古建筑的火灾预防措施 | 晋祠古建筑主殿圣母殿的抗震方法 |
北京古建筑中的青白石梁板受弯性能试验分析 | 衡阳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加强对策 |
宁波常见古建筑装饰图案的保护与开发 | 泰山封禅祭祀建筑三类形态的历史演变 |
西安古建筑潜在火灾危险性及消防对策 | 古建筑火灾危险性、预防措施及扑救对策 |
决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的方法对策 | 古建筑木结构的主要地震破坏形态及抗震加固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