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在中国有着很高的成就,后经历代工匠的不懈努力、传承与发展,其雕刻技法与作品造型日臻精湛、日趋完美。木雕与彩绘的互相补充,紧密结合,更提高了雕塑的艺术表现力( 见图 1) .如今,随着人类旅游事业的发展,对于精神和物质文明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而利用雕塑彩绘艺术装饰的现代仿古建筑,其人物雕塑展现的轮廓线和身体衣纹线条的节奏和韵律,凝练、恢宏、大气的装饰效果,对建筑装饰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承载了中国人特有的传统思想文化精神及审美趣味,更具有观赏、学习和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等现实意义。
1 工程概况
山西省曲沃县县册古文化生态旅游区显耀山寺修建工程位于曲沃县县册村境内,占地面积 52. 87 亩,是晋南地区占地面积最大的仿明清庙宇,也是最大的国学文化教育基地。其中大雄宝殿、东、西耳殿、观音殿、山门等单位工程中均有姿态各异的大型佛像雕塑,均采用香樟木进行雕刻,外表进行彩绘贴金装饰。包括三世佛( 释迦牟尼佛像、阿弥陀佛像、药师佛像) 以及他的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十八罗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等。每一尊佛像从材料的选择、雕刻工艺的确定、木雕白坯完成打磨,彩绘贴金等,各道工序都严格把关,使得每座佛像都造型独立完整,高大威严,雕塑与绘画的结合,以独特的艺术风格,生动地展现出佛像的神韵及特征。
2 工艺特点
根据雕塑特点,选择木雕作品的适用木材,再根据雕塑的尺寸大小,选择整木雕刻或拼木雕刻,进行木工产品加工。在凿坯、细刻、磨光各道工序中采取合理的雕刻技法和措施,使人物各部分的比例、面部表情、动作的协调、衣纹线条的表现更加准确,采用现代油漆材料施工,对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较传统工艺操作方便,节省人工,缩短工期。
3 技术方案的实施过程
3. 1 工艺流流程
确定雕塑的选材及制作方案→木雕白坯绘图→凿坯→修光、打磨→填孔补缝、包麻布→批灰→砂磨、上漆→贴金→彩绘。
3. 2 操作要点
1) 确定雕塑的选材及制作方案。木雕雕塑对用材的要求比较严格,针对佛像雕塑通常采用香樟木进行雕刻,香樟木质地坚韧而且轻柔、不易折断、也不易产生裂纹,切面光滑有泽,油漆后色泽美丽,干燥后不易变形,耐久性强,易于雕刻,因其本身具有香樟气味,有防虫防蛀、驱霉隔潮的效果,是佛像雕刻的常用木料。值得注意的是,木雕的木材含水量必须控制在 10% 左右,可以选择干燥处理或自然风干一年以上的木料,若木材含水量太高,则雕刻过程中木头就容易出现弯曲、炸裂等变形现象,影响雕刻的顺利进行及整体效果。一件雕塑对原木直径的选择也有要求,常规情况选用直径25 mm ~35 mm 的木材,对于大型的雕塑通常都是由整木雕刻和拼木雕刻共同完成,木材直径也常选用30 mm ~ 40 mm,头部、法器等可以单独按比例完成的构件,可以采用整木雕刻,身体等大型构件需进行板木拼接( 见图 2,图 3) ,板木大多都是原木去皮刨方而成,厚度则根据雕像的姿态等来确定,将板木采用榫卯和胶联结拼装后形成雕坯再行雕刻。各配件进行拼装时,要拆装的榫头不要打胶水及钉钉子,不拆装的榫头上加胶水使配件连接的牢固,要钉钉子得把钉帽送进去。
2) 木雕白坯绘图。要将确定好的雕刻图案绘到木材上,先将原稿扫描成电子文件,利用工具软件将图案调整到合适的大小,按 1∶ 1 的比例打印出来,用胶水将图案粘在待雕刻的木材上,然后进行绘图。
3) 凿坯。遵循人体各部分适宜比例“立七、坐五、盘三半”( 一般人站着7 个头高,坐着5 个头高,盘坐着3. 5 个头高) 的要求,然后进行粗坯雕刻,粗坯是圆雕中的第一道程序也是一个重要环节。过程中应做到从上到下,就是从头部开始做到脚跟; 从前至后,就是先凿前身,再凿后背; 由表及里,就是从木料表面开始,一层层向内剥进; 由浅入深,就是先凿好浅的地方,再凿深的地方。由外向内,一步步通过减去废料,循序渐进地将形体挖掘显现出来,初步形成作品的外轮廓与内轮廓。凿粗坯时还需注意留有余地,因为雕刻施工均为“减法”,操作时必须坚持“万分小心”的原则。凿细坯要先从整体着眼,调整比列和各种布局,然后将人物等具体形态及五官、四肢、服饰、道具等逐步落实并形成,同时要为修光留有余地。这时雕塑的体积和线条已趋明朗,要求刀法必须圆熟流畅,做到图样完整,线条清楚和谐,外形丰满生动。
4) 修光、打磨。大体的结构完成后,为使作品表面达到细致完美,运用精雕细刻及薄刀法将细坯中的刀痕凿掉,将细部完善,最后就是顺着木的纤维方向用砂纸打磨,要先用粗砂纸,后用细砂纸,直至理想效果( 如图 4 所示) .
5) 填孔补缝、包麻布。雕塑雕刻完毕之后对榫卯组装构件进行拆除,分类编号、精心包装后运送到所需场地,然后在雕塑所置固定位置按照编号顺序进行现场组装,此时所有的榫头均需打胶水使其连接牢固。之后将木材自身的缺陷,如裂缝、孔洞等,或因为人为的损坏,如刀痕、钉子眼,用填充材料进行修补,填充材料可以采用砖瓦研磨成的细粉,将所有裂纹和缺陷填平,待其干燥后再磨光。为了确保雕塑的整体性,在其表面刷一层生漆后进行包麻布,包布时从头部开始满缠,接头处一定要双叠包过缝,全部包遍包实,使麻布全部贴附于木雕上。
6) 批灰。麻布包好后要进行批灰,材料采用生漆、瓦灰、水按需做配比,批灰通常需要分层做四遍,第一遍灰用粗灰,配比采用1( 生漆) ∶ 3( 瓦灰) ∶ 0. 3( 水) ,漆量要用足,最好第一遍用皮灰刀括灰,不用刷子刷; 第二遍中灰,配比采用 1∶ 3∶ 0. 3,漆量也要用足,上灰时可用刷子刷; 第三遍用细灰,配比采用 1∶ 4∶ 0. 3,漆量可小一点,便于砂磨,上灰时可用刷子刷; 第四遍批灰要尽量不留砂眼孔,批灰时要做到线条流畅、棱角分明,把有缺陷和变形的地方尽量给予弥补,注意不要做变形。
7) 砂磨、上漆。第一、第二遍灰可以简单磨一下,把太高的地方悬浮粒磨掉即可,不要磨得太厉害,磨得太厉害反而不好; 磨好后打扫干净,仔细检查一遍。砂磨之后便可上漆,这里首先说明一下在油漆彩绘中表面色彩与底层色彩的关系,古建筑中,我们见到各部位的色彩如银朱红色、绿色、氧化铁红色,并不是所有部位由始至终均由一色涂刷三次而成,而是各种色彩依据其特点采取不同方式。本工程佛像雕塑第一层采用现代成品大红喷漆,成品漆性质稳定,第一道至第三道均可用同一色进行,满喷分层喷三遍,每道漆喷完 48 h 完全干燥后即可进行下道漆的喷涂,每遍均要喷均匀不能漏喷,达到油漆饱满,色彩均匀,光亮一致,且要打磨光滑,目的在于让木雕吸收漆液,使表面光整。但是若采用传统颜料光油则必须采用静置分层法,打底用较暗、较次的涂料刷,表面用其浮漂,才能确保光亮度的效果,且干燥时间偏长。大红喷漆完后采用成品螺色漆再次对木雕整体进行涂刷,使油漆表面更加光滑、饱满。螺色漆在涂刷过程中因为底色是红色,若漏刷则可以很清楚的查看出,并且可以将细微的气孔及时弥补进行封闭。在确保无砂眼孔、灰尘等后再上金底漆,金底漆采用成品按金漆,用羊毛刷均匀涂抹在贴金物品表面,它的特点是涂刷之后其粘度可以保持 12 h,贴金箔最好在 1 h 以后进行。为了不失粘性,工作环境必须无灰尘,并且不能用手碰触已处理好的表面。
8) 贴金。按金漆将干未干时,将金箔撕成或剪成需要尺寸,以金夹子( 竹片制成) 夹起金箔,轻轻粘贴于按金漆上,护金纸脱落后,各张金箔相互衔接处的接口,有重叠也有不严之处,要通过“走”金将其压实平整。这样才会贴得丰满不留漆隙。在把金贴好的情况下,要做到节约用金,并把掉下来的金粉末用到角落凹道处,以减少金箔的用量。贴金表面应与基层粘贴牢固,光亮饱满,线路纹饰整齐、色泽一致。最后做罩漆时要做到厚薄均匀、一致。
9) 彩绘。佛像的彩绘采用亚光漆,油漆配比为油漆 3∶ 固化剂1∶ 稀释剂 1,具体在使用过程中,油漆过干可酌量加入稀释剂。彩绘佛像的衣纹时,要把没有贴到金的挖衣纹都用亚光漆彩绘好,彩绘的时候要注意平顺、均匀,即与金箔接触面要平顺,衣纹表面要漆均匀。如油漆不慎碰到贴金的地方,可用彩绘蘸取少量干净的橡胶水洗掉。在彩绘中,手不要扶在面部及贴金的地方,应放在头发、颈部等部位。随后便可彩底盘和头发,彩底盘时用中绿色亚光漆,按莲花叶的形状边缘,用光头羊毛笔彩顺,底盘平面则用扁状羊毛笔斜着彩平滑。彩头发用群青亚光漆( 一般用在螺丝头型) 或黑色亚光油漆( 一般用在观音等佛像头像) ,把头发的年、每个部位彩到位,特别注意额头处的头发要彩得顺,注意额头两边不得有高低,要对称,最后画眉、眼、唇。经过油漆彩绘贴金的处理,雕塑金碧辉煌,耀眼夺目,且防蛀防潮,经久耐用。
4 结语
1) 通过对仿古建筑雕塑、油漆彩绘施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充分展现了仿古建筑风格,有效地确保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木材拼接使用,节约资源,人工雕塑,更添艺术风采,施工工艺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应用方便快捷,省时省工。2) 本仿古建筑雕塑、油漆彩绘施工技术的应用使得雕塑观感自然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线条优美、表情细腻、工艺精良,经检验该分项工程合格率达到了 100%,检验批符合设计规范要求及规定。不论从施工质量还是施工进度均得到了监理单位、建设单位以及社会游客的一致好评。同时本施工技术在各种新型仿古雕塑油漆彩绘施工中具有指导意义,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文物古建筑的火灾预防措施 | 晋祠古建筑主殿圣母殿的抗震方法 |
北京古建筑中的青白石梁板受弯性能试验分析 | 衡阳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加强对策 |
宁波常见古建筑装饰图案的保护与开发 | 西安古建筑潜在火灾危险性及消防对策 |
古建筑火灾危险性、预防措施及扑救对策 | 决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的方法对策 |
古建筑木结构的主要地震破坏形态及抗震加固方 | 古建筑工程修缮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