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中,匾额是独特的民俗文化。它集文学、书法、雕刻艺术于一体,不仅包含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包含做人的道理,寄托着主人的志向情趣,记录着时代的文明和社会价值观,是最能体现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和建筑特色的一种装饰构件。在山西晋中的古民居建筑中现存众多的匾额,具有珍贵的文物价值,对研究地方民俗、艺术和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对现代人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晋中古建筑匾额文化内涵
晋中最着名的民居首推四个大院,即祁县的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灵石的王家大院,太谷的曹家大院。在各个大院的大门、院门、厅堂、楹柱等显眼位置处处张挂牌匾,内容或抒情、或状物、或言志、或警世,可谓是内容丰富,文采飞扬。这些牌匾的内容不仅语言精,文辞好,而且书法艺术也很高,给建筑增添了几分灵气。许多匾额往往有其特别的文化内涵,蕴含着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是古代伦理及思想文化传承与建筑的完美结合,集中反映着当时的历史和社会时尚。
1. 道德观念
在晋中民居的众多匾额中,大多反映了传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观念,宣扬积德行善传统美德,有不少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后人有一定的教育和启迪作用。在晋中着名国保单位乔家大院老院统楼上悬挂着的“为善最乐”砖雕匾额是乔家始祖于清乾隆年间建成大院后悬挂的,距今已有 200 多年的历史,是乔家传承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的至理名言,是乔家奉行助人为乐、多做善事的处事原则。“慎俭德”、“毋不敬”、“敦品第”,还有散落在祁县古城里的“谦虚自学”、“忠厚传家”、“锄经种德”、“敬勤敏”、“锦世德”、“齐修志”等匾额也是对传统的文化观念的传播,告诉人们做人要有良好的道德品格,敏而好学、积极进取,发扬谦虚谨慎、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尊老爱幼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晋商理念
匾额还广泛运用于商家字号,这些字号牌匾除了企盼商店、货庄财源茂盛、兴旺发达外,还传播了晋商的经营理念。如坐落在祁县城内小东街39 号院大德通茶票庄旧址的“大德通”匾额,三字刚劲有力,充满生气和活力,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它是清代道光年间祁县“四大财东”首屈一指的乔家最着名的老字号,也是晋商中开设时间最早,规模最大的老字号。匾额虽只三个字,做人标准尽在其中,有了良好的品行,就可以畅通无阻,具备信义理智等大德能够四通八达、做事圆通、财路通达。如“大德诚”茶庄、“存义公”票号巧妙地把商号公平信义的字号规矩在匾额中予以展示和体现。又如祁县古城内渠家茶庄“长裕川”,耐人寻味。渠家主营茶盐两项,他们几代人的福泽来源于四川蒙山产的茶,几代人凭借淮河流域所产的盐而富裕。匾额巧妙概括了渠家的主营业务,时刻提醒长裕川的经营者要对这两项业务予以重视,让福泽远源流长。这些晋商商号牌匾大多请名人书写,并请高级工匠将题字镌刻于木板上再粉金描绘,称之为“金字招牌”。这种“金字招牌”的悬挂把晋商的经商之道巧妙地、艺术地概括在里面,大大提高了商店、货庄的知名度和信誉度。
3. 耕读文化
在晋中的古民宅里,有许多匾额文字大多出自哲人、书家之手,精练凝重,寓意深邃,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给人以深刻启迪, 具有教化的作用。乔家大院里现存有“书田历世”、“百年树人”、“读书滋味长”(图五)等匾额,从这些匾额我们可以看到商人注重教育、兴学育人的痕迹。在乔家大院有些子弟甚至把堂名起为“笔锄斋”,意思是读书写字要像农夫的锄头那样勤快,只有勤学苦练才能学有所长。从星星点点的匾额遗迹中,足见晋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晋商大院几乎做到逢门必有匾额,把警言吉语刻在门端,家人进进出出,耳濡目染,抬头俯首之间,就被潜移默化。
4. 哲理思想
晋中民居匾额妙趣横生,引人入胜且富有哲理,处处体现大院主人对生活的思考。诸如“养心斋”、“静观轩”、“学吃亏”、“静观”、“洞达”。从不同方面表达了主人的理想愿望、处世态度。这些匾额浸润着中华文化的智慧和文明,散发着晋商精神的光芒,使其宏伟的建筑锦上添花,赋予了很深的文化内涵。渠家大院“养心斋”门口牌匾“即安其居”透露着深厚的哲学思想;“静观轩”反映主人的一种平静的处事态度。“学吃亏”匾额位于祁县渠家大院,精雕而成,是清民时期砖雕杰作。古人常讲“知足常乐,吃亏是福”,它代表着先进的人生哲学。不怕吃亏的人,更懂得以诚信赢得人心。还有诸如“致中和”、“和为贵”、“和而庇”等匾额都是用凝练的文辞反映和为贵,和气生财的修身处事哲学。
5. 趋吉心愿
晋中民居大院匾额文辞多含有吉祥安宁等字眼,反映了人们对健康、平安、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希望家族兴旺昌盛的美好愿望。其中有三字匾如“彤云绕”,希望吉祥的云气环绕笼罩着院子。还有“居之安”、“乐天轩”、“盛而寿”、“凝瑞气”、“乐天伦”、“松竹梅”、“芝兰第”(图九)等等;有四字匾如“吉祥如意”、“凝祥聚瑞”、“安命养福”、“三多九如”、“居安逢源”、“五世其昌”;也有二字匾和五字匾如“履和”、“家和万事兴”。
二、晋中古建筑匾额的社会功用
匾额社会功能主要有实用指示和宣传教化。匾额最初来源于先秦诸子关于“名”的学说,用“名”来识别万物,以“名”来区分贵贱尊卑,用“名”来褒扬良善。秦朝时确定了匾额的形制、名称及字体,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匾联的引导与导航的最基本功能,即命名功能、指示功能,如“平遥县衙”用匾额标明建筑功用,如祁县“在中堂”、太谷“三多堂”匾额则是以各自堂屋名来识别区分建筑,同时表明主人的价值观念、精神寄托与思想追求。匾额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彰显地位,即用“状元第”、“中宪第”、“大夫第”等匾额标明建筑主人的社会地位;匾额还常被用来旌表功德节操、标榜良善美德,具有教化的功用。比如用匾额褒奖忠孝节义、褒奖孔孟之道的传承,宣扬孝亲廉洁,起到传播社会道德价值观、宣传儒家文化思想的作用。明清时期匾额极为盛行,广泛应用于宫殿、牌坊、寺庙、商号、民居等建筑的显眼位置,成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晋商兴盛的祁太平一带商业牌匾广泛运用,对晋商精神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晋商字号匾额用词精炼、内涵丰富、言简意赅,巧妙地概括了晋商理念,让子弟在做人做事、经商生活中,有更敏捷的思维头脑和与时俱进的进取精神。
装饰点缀也匾额的一个主要功用。匾额一般为长方形大都悬挂在门楣与檐顶之间,它集文学、书法、雕刻、纹饰于一体,对古建筑起了很好的装饰点缀作用。匾额或石雕、或砖雕、或木刻,置于门楣之上,与门楼融为一体,有的四周雕饰以花卉、如意、铜钱等各式花纹,做工精美,令人赏心悦目。在乔家大院现存一块荷叶匾,它是由一整块硬木雕镂成荷叶状,中间“会芳”二字(图一○),由晋中着名书法家赵铁山题写,粉金描字,用笔圆润灵转,遒劲老到,整块匾额线条柔和流畅,技艺精湛,立体感强,书法艺术和木雕工艺珠联璧合,把整个建筑装饰得更加灵动活泼、光彩夺目。
结 语
匾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浓缩,它集文学、书法、雕刻艺术于一体,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匾额研究历史,可以了解社会变迁和时代风尚,可以传递先进文明,接受文化的薰陶,提高全民文化素养。目前随着旅游文化的兴起,各地对旧有的建筑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保护与维修,同时对一部分匾额进行了修复,但这些仅仅属于有旅游价值的附带的保护而已,在民间不少古建筑的牌匾毁坏不堪,随着岁月变迁,它所附带的价值与意义也渐渐消逝,急需采取措施加以保护,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文物古建筑的火灾预防措施 | 晋祠古建筑主殿圣母殿的抗震方法 |
北京古建筑中的青白石梁板受弯性能试验分析 | 衡阳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加强对策 |
宁波常见古建筑装饰图案的保护与开发 | 西安古建筑潜在火灾危险性及消防对策 |
古建筑火灾危险性、预防措施及扑救对策 | 决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的方法对策 |
古建筑木结构的主要地震破坏形态及抗震加固方 | 古建筑工程修缮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