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器艺术,唯独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瓷能够尽善尽美,质佳而色耀,受到国内外陶瓷艺术家的高度评价。康熙年间青花瓷的青色色彩变化富有层次,大气端庄,用变化的青色来描绘纹饰,突出了瓷器的层次感,气韵流畅。从纹饰装饰上来说,无论描绘的对象是人物山水还是花鸟动物,康熙年间青花瓷的装饰都显得尤为工整和规范,又极富人情味,将世俗绘画文雅化,使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能了解到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以及文化风貌,这也正是康熙年间青花瓷能够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康熙年间青花瓷装饰艺术中的料色处理
作为工艺美术作品的一种,康熙青花瓷有着自身的独特魅力,明快的色调、蓝白相间的色彩处理、涣散云集的色料搭配、形式多变的分水效果等都给人以无与伦比的视觉冲击体验。尤其是康熙年间青花瓷料色的处理,亦虚亦实,亦幻亦真,刚柔并济,变化无穷。
(一)青花色艳丽青翠
青花料的来源是钴矿物,而包含于矿物原料当中的钴元素往往是极为分散的,需要经过十分复杂的提炼加工来对矿物原料当中的钴元素进行处理,才能得到专门用于青花绘制的青花色料。不同于元代青花瓷料色的雄浑有力和明代青花瓷料色的凝重幽深,清代康熙年间的青花瓷料色最为正统,细腻雅致、不落俗套。融合了浙江青料以及云南珠明料绘制而成的康熙青花,无论是色彩质地还是色调发色都显得尤为细腻和清新,调和之后的青花色也愈显艳丽青翠。康熙青花制作过程中,根据具体的绘制要求,将水和青花料进行有效调配,使调配好的青花色呈现出传统国画“墨分五色”的效果。其青翠艳丽的色彩也在这样的境界中得以升华,令人回味悠长。
青花色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其色彩体系上的青白相间。这种干净的纹路总能给人以恬淡、清幽的闲适之感。同时,青花色回归了大自然的本色,这也成为了青花瓷风靡国内外陶瓷界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把青花的色泽看做是自然的赐予,然而,这样的发色无论是着色还是肌理的处理都极为困难,除了钴料质量的优劣之外,白釉的透明度和炉窑的烧制温度都对发色的处理有着一定影响。此外,除了青花的着色,对青白关系的协调处理也关系到青花装饰的色彩美。青花依靠的是白釉来衬托,同时白釉的瓷质也需要青花来映衬。这样,既能显现出青花的装饰效果,又能突出白釉的空灵与朴实。在恰到好处的色泽对比下,青花色自然愈发青翠艳丽。
(二)色阶层次分明
康熙青花色阶层次分明,轮廓清晰。作为康熙青花最为典型的装饰特征之一,分水技术的采用深化了瓷体本身的层次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康熙青花“康青五彩”的说法便由此而来。当时,如此高超的水墨装饰技法实属罕见,这再一次阐明了康熙青花大放异彩的重要原因,同时这种技法对后世的青花装饰也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这种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康熙青花摒弃了以往单一的平涂装饰,突出了所描绘物象的立体感和层次感,从而产生了与纸画、绢画等截然不同的表现效果,融合了瓷器本身形体美的青花瓷装饰更具雅致韵味。其二,分水技法的运用优化了康熙青花的整体装饰效果。在层次分明的色阶下,艺术家笔下的山水人物及花鸟虫鱼纷纷出现在康熙青花瓷的装饰中,犹如水墨画一般鲜活。因此,无论是在着色处理还是色阶层次方面,康熙青花都展现出了工整、和谐的气韵与品质。
作为安静色调的代表,青花与白瓷的搭配越发能显现出其明艳、雅致的特点,杂而不乱、艳而不佻。这正是层次分明的色阶在康熙青花上的展现效果。它的蓝并非传统单一的蓝,而是稍带绿意的一种庄重、澄澈的蓝,甚至从这样的蓝色之中我们还能看到些许紫色。如此饱满、鲜活的色泽体现的正是青花瓷装饰的内在美,这种美无与伦比。在料色的处理上,康熙青花崇尚的是“色不在多,和谐则美”。这样的装饰艺术不仅丰富了蓝花与白瓷的内涵,更使得康熙青花呈现出一种大气、高贵的端庄之美。康熙青花在色阶处理上,主要是通过浓淡的变化来体现出层次感,甚至我们可以在艺术家的任一笔画中感受到画面的写意色彩和抽象概念。“分水”的处理是为了“出色”,为了更好地展现出青花的层次效果,进而扩展青花本身的语言表达,突出其装饰美的特征。总之,无论是整体色调的处理,还是设色的浓淡处理,都需要依据具体的形体来确定,充分考虑到画面效果的深浅配合和节奏变化,从而最大程度地突出青花瓷的装饰美。
二、康熙年间青花瓷的纹饰特征
(一)题材广泛、丰富
康熙青花的纹饰具有广泛的题材。无论是人物山水、四季景观、仕女婴戏、打渔耕织,还是诗词歌赋、冰梅竹海、并蒂荷花、雨打芭蕉,都可以在康熙青花的创作中得以展现。在进行纹饰处理时,巧妙地将主题纹饰与席纹、回纹等融合,从而展现出不同题材的装饰艺术效果。
1.包罗万象的人物纹饰
康熙青花瓷中的人物纹饰主要受明末清初文人画的影响,描绘了世俗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如仕女图、刀马人、访友图、耕作图等描绘对象皆为世俗生活中的人物。这样的作品往往能得到人们的赞许。这也正是康熙青花瓷具有庞大市场和极高市场价值的原因之一。
2.闲逸雅致的山水纹饰
在山水纹饰的处理上,康熙青花融合了王石谷、吴墨井等大家的绘画风格,利用传统的绘画技巧来展现山石的嶙峋多姿,又用其特有的分水技法来渲染画面的浓淡效果。高山流水、秋日草庐等水墨意象总能在青花瓷艺术家的笔下安闲雅致、饶有趣味。
3.栩栩如生的动物纹饰
在康熙青花的众多动物纹饰中,“龙凤纹”出现得最为频繁。无论是在官窑还是民窑当中,龙凤纹都成为了青花动物纹饰的首选。通常,龙纹与凤纹同时出现,组合成一龙一凤或是一龙双凤。一般,动物纹饰都搭配有相应的花草纹饰,如百鸟朝凤等。
4.妙趣横生的花卉纹饰
康熙青花瓷作品当中的花卉纹饰在创作早期多为写实风格,突出花卉的真实美。比如,在对花卉的花瓣进行处理时,通常会在其边缘镶嵌白色的边,突出花瓣的立体效果。此外,冰裂纹的出现和开光手法的运用都使得花卉纹饰在装饰效果上更为突出。一些动物,如蝴蝶、蜜蜂等,也为花卉纹饰增添了别样的情趣。
康熙青花纹饰题材丰富。无论是山水人物题材,还是花鸟虫鱼题材,皆能体现出装饰艺术与陶瓷形体的完美融合。
(二)具有浓郁的生活情趣
康熙青花在装饰艺术上是独一无二的,促进了绘画的世俗化,实现了陶瓷艺术的雅俗共赏,大大扩展了青花艺术的欣赏群体。无论是平常的社会生活,还是人们的风俗习惯,在当时康熙青花的创作中都有所体现。青花瓷艺术与日常生活的融合不仅丰富了康熙青花瓷的文化内涵,而且使其富于浓浓的生活情趣,为世人所称道。
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人文环境都不尽相同,不同时期的青花瓷不仅反映着当时人们的风俗习惯,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思想,即所谓的“器以载道”。从大量的整理结果可以推断,康熙年间的青花瓷装饰无疑受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及风俗习惯的影响,并在具体的青花瓷制作中有所体现。其中,较具代表性的要属康熙青花瓷纹饰当中的山水人物图,精细的画工、层次分明的色阶,笔墨浓淡适宜,突出了意境美,其中的人物耕作图、渔家嬉戏图都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此外,当时不少画作表现的是一种美好吉祥的寓意,这种美好寓意在康熙青花的装饰纹饰中也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这种民间青花的创作服务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情趣,表达出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纹饰几乎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些丰富的生活元素的融入使得青花瓷装饰艺术的表现方式更加生动灵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
三、结语
自清代以来,康熙青花瓷装饰受到了众多陶瓷鉴赏家的一致好评,并成为了当代陶瓷艺术创作的典范。从其装饰艺术的特征来看,康熙青花的艺术价值是很高的。康熙青花不仅将绘画艺术世俗化,更体现了高雅艺术的平民化,其装饰艺术更加符合大众的审美观。
参考文献:
[1]黄庆丰.《康熙青花瓷画高士图艺术特征》.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8(12).
[2]占国胜.《试论景德镇古代青花瓷的艺术特征》.陶瓷研究,2011(01).
[3]王少伟.《青花瓷装饰见解》.景德镇陶瓷,2011(02).
[4]谢克锋.《青花瓷的艺术特色及色彩体系》.景德镇陶瓷,2009(01).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1999—2010年间有关现代人类起源研究的文献综述( | 审视明清转变期青花瓷器艺术成就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