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揭示的是发展的普遍规律”[1].人的发展与其他事物的发展遵循同样的规律。因此,可以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人的发展。《试论树立人的科学发展观》一文首次提出“人的科学发展观”新概念: “第一要义是人的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
与人的全面发展观相比,人的科学发展观对人的发展的描述,由一个维度提高到三个维度,即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增加了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个维度,从而对人的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全面和科学,为人的发展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
一、人的三维度发展的基本内涵
人的三维度发展是更加复杂的发展模式,要求考虑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及在时间进程上的可持续性。研究人的三维度发展,重要的是必须对人的发展的三个维度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
1. 人的发展的全面性---发展内容维度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与个人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从生物学、人的本能性需要,还是从社会学角度看,提倡人的全面发展都是毋庸置疑的。从人的生物学基础---大脑来看,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全面发展大脑的各功能区域,实现人的大脑的充分开发。
研究发现,人的大脑只开发了很小一部分,还存在着巨大潜力,说明人的全面发展远远没有到位。从人的本能性需要来看,人排斥单调乏味,倾向新异刺激,追求变化与挑战,不断实现自我完善与自我超越,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是愿意并乐于全面发展的。从人的社会性来看,人的全面发展是为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全面准备。人的发展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应该完成进入社会的全部准备。因此,人需要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人需要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 人需要有效解决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
我国始终把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作为国家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研究也非常丰富。马克思提出的未来更高级的社会是“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3]683是我国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来源。马克思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包含丰富的内涵,很多学者都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扈中平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完整发展、和谐发展、多方面发展与自由发展。
人的自由发展即个性发展,就是要实现个人基本素质个性化的全面和谐[4].张楚廷也提出全面发展体现于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是基本面的发展,全面发展的过程是自由发展,全面发展的实现形式是和谐发展,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个性发展[5].
事实上,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要真正做到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全面高水平发展,是不可能的。人类每天创造的知识一个人一生都学不完,能力和素质的内容也非常多。因此,人的全面发展的命题,带有哲学层面的意义,是人类的理想追求,而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如何实现人的有效发展,即在有限的生命里最大限度地发展: 一是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努力方向,尽量提高发展的全面性; 二是要保持大类发展的相对平衡,即德、智、体的发展或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要相对平衡; 三是要提高发展的实用性,即与人的社会存在关联度大的发展内容要优先发展并达到较高水平。
2. 人的发展的协调性---发展关系维度
人的协调发展是人的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新概念。由于人自身的复杂性以及人的发展的系统性,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都需要统一协调和调度,从而实现发展的最优化。各发展内容的精力投入与内容间的关系协调、发展结构的优化等都是协调发展所涉及的内容。
虽然人的协调发展理论是新提出的,但相关内容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都有所涉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2010-2020) 》指出,“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都是有关协调发展的论述。马克思主义所描绘的未来社会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6]683.印度学者阿马蒂亚·森在《以自由看待发展》中,对自由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指出“自由既是发展的首要目的,又是发展的主要手段”[7],自由与发展相辅相成。通过自由促进发展,在发展中达到自由。所谓人的自由发展,就是结合个体差异性,个人自由的选择发展内容、发展重点和发展目标,是人的协调发展的组成部分。
人的协调发展是教育实践中存在问题比较多的领域。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重做事轻做人; 学生自由发展缺乏力度,个人潜能开发不够充分,个性难以形成,千人一面现象严重; 重眼前轻未来的现象比较普遍。
要实现人的协调发展,应该树立人的协调发展观,对人的协调发展形成全面、系统、科学的认识: 一是要处理好发展内容之间的协调关系,做到德智体并重,知识能力素质并举,把立德树人放在人才培养的首位; 二是要处理好人的自由发展与规划发展的关系,在充分挖掘人的潜能、激发人的个性发展的同时,兼顾社会对人的要求; 三是协调好人的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避免出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现象。
3. 人的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时间维度
人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人的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新概念,是一个考虑到时间维度、生命长度与发展可能性的新命题,相关内容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很少涉及。
发展是事物随时间的变化。发展的时间维度对发展规律的分析十分重要。没有时间概念的发展是难以想象的。人的个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使人的发展伴随生命始终,以及在有限生命长度内实现最大限度的发展。我国教育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看似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方面出现了偏差,实质上都是人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问题。因为人的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如身体、心理、道德等,都会导致人的发展减速或停止。
所谓人的可持续发展指人在事业上保持长期或终身高速发展,或承担更大责任,或做出更大贡献,从而取得巨大成绩的发展过程。很多高校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目标,如培养拔尖、领军人才等。这些目标需要毕业生经过长期努力才可能实现。事实上,人的发展过程就是长期和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始终保持人的高速发展,主要应该在保持和提升发展动力、促 进 内 涵 发 展 和 注 重 发 展 战 略 规 划 上 下工夫[8].【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国企企业文化问题分析 | 浅谈如何加强科学发展观对学制教育的引领 |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后勤管理分析 | 浅析科学发展观对创新财经工作的作用 |
科学发展观对指导新时期老干部管理工作的作用 |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交通运输业发展 |
老干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科学发展观的应用 | 浅谈党校促进科学发展观向实践转化的有效对策 |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探析 | 浅论如何利用科学发展观进行土地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