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进步中进步的内涵及其影响因素
点击量:发布时间:2019-01-03 14:52
从多民族国家建构或建设的角度讲,民族团结相对于隔阂、分裂而言,旨在实现民族关系和社会关系的整合; 从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讲,民族进步相对于落后、差距而言,旨在实现国家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民族团结与民族进步统一于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之中。
2008年“拉萨3. 14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和2009年“乌鲁木齐7. 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发生之后,一些群体不信任的情绪在社会上弥漫,并在社会行为中表现为选择性排斥( 具体体现在安全检查、社会服务等方面)。近年来,这些情绪又通过涉及民族、宗教因素政策的网络言论纷争表现出来,转化为一定程度的政策质疑和不满情绪,成为影响当下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因素。
团结会受到非进步性因素的扰动,进步也会受到非团结性因素的阻滞,克服非进步性因素和非团结性因素是各民族在不断实现民族团结进步进程中要共同面对的议题。
一、如何认知民族团结进步中的“进步”
民族团结进步是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的合意。民族团结是指民族关系的密切,是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本特征和核心内容之一。其内涵具有齐心聚力,维护和促进民族关系密切、融洽发展的正向引领意涵,也具有反歧视、反分裂的反向遏制意涵。从党的民族纲领提出伊始,民族团结的概念便得以确立和传播。
相比于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的概念出现较晚,而且是以“民族团结进步”的形式出现。通过使用人民日报数据库(1946 - 2016年) 查询,《人民日报》最早刊登的篇名含“民族团结进步”的文章是1984年5月25日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必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繁荣新兵役法符合国情利于国家武装力量现代化建设》一文,这篇报道是针对人大代表分组讨论《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兵役法》两个法律草案时撰写的。通过中国知网查询,最早的篇名中含有“民族团结进步”的文章是《在民族团结进步的指导思想下前进---庆祝建校三十五周年》[1]一文。但在民族学家杨堃《回忆周总理关于民族学的一次谈话》一文中,杨堃写道:1955年春,周总理在赴印尼参加万隆会议的途中,路过昆明,召见了杨堃和他爱人,在交谈中周总理提出,我们要建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为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服务的民族学[2].这说明“民族团结进步”的用法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有使用,只不过尚未普及。
1988年全国首届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之后,“民族团结进步”的使用才逐步增多起来。1988年,时任国家民委副主任的赵延年,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首届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进人物表彰大会的讲话中,第一次阐述了民族团结与民族进步的关系。赵延年指出: 这次表彰大会,在表彰的内容上,把民族团结与民族进步联系了起来。这不是简单地比过去加上了“进步”两个字,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客观形势和民族工作的要求所决定的。因为只有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才能使我们国家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一心一意地从事建设,这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同时,只有各民族共同努力、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才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就是说,民族团结是民族进步的保证,民族进步是民族团结的基础。二者是相辅相成、密切相关的。所以把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作为同等重要的内容提出来,更有利于促进团结进步活动全面深入地展开,更有力地推进新时期的民族工作[3].
虽然,赵延年在讲话中没有明确指出民族进步的概念是什么,但从上下文的联系中,可以研判出民族进步具有以下几层含义。
其一,思想观念上的先进性。赵延年指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长期的民族压迫剥削下形成的旧思想观念,经过几十年的工作,虽已起了根本变化,但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消除,还将产生影响。所以,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就必须像许多先进集体、先进人物所做的那样,用正确的民族观、民族政策和爱国主义思想武装人们的头脑。只有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充满信心,主动地去做有利于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祖国统一的事[3].从讲话中可以看出,旧思想观念是落后的,新的民族观、民族政策和爱国主义思想是先进的,符合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的。
其二,各民族在经济社会方面的改观与发展。赵延年指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互助,尤其是比较先进的民族对比较后进的民族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支援和帮助,已经日益成为民族团结互 助 的 重 要 内 容 和 形 式,成 为 民 族 进 步 的 动力[3].在这里,民族进步是指包括相对后进的民族在内的各民族在经济社会诸领域的优化和改善,是指初步的、一定程度的发展①。显而易见,民族进步在这样的语境中是指各民族发展。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上一篇:新疆地区民族团结工作困境与对策
相关论文推荐:
云南宗教和谐与民族团结形势与政策路径 | 新疆宗教极端思想的负面影响与治理策略 |
新疆地区如何做好民族团结工作 | 新疆民族团结工作新思路与新举措 |
新疆促进民族团结工作的深入与思考 | 习近平关于民族团结工作的理论 |
新疆地区民族团结工作困境与对策 | 新疆达西村民族团结与和谐稳定成功经验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