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目录导航:
【题目】成本-效益分析下美国空气污染治理历程探究
【绪论】美国空气污染治理政策调整分析绪论
【第一章】90年代以来美国空气污染治理政策
【第二章】近现代美国空气污染治理中的争论
【第三章】美国空气污染治理的成本-效益分析
【结论/参考文献】美国空气污染治理政策演变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摘 要
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空气污染治理的国家,20 世纪 70 年代,采用"命令-管制"(Command-Control)模式治理空气污染,取得了显着成果,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为继续发展经济,维护工商业的利益,里根政府消极环保,美国空气污染治理政策调整出现停滞。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政府开始寻求新的空气污染治理途径,探索出基于市场机制的治理模式,推动了美国空气污染治理政策的创新。同时,美国政府将一些经济评估手段引入到空气污染治理当中,成本-效益分析就是其中一项。对空气污染治理政策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以货币形式量化政策实施的成本和收益,并将二者进行比较分析,为空气污染治理政策的调整提供依据。
在空气污染治理政策制定过程中存在诸多环境利益主体,不同主体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关系。他们围绕空气污染治理政策展开争论,借助科学技术和成本-效益分析等手段追求符合自身利益的结果,导致非政治化因素政治化,左右着空气污染治理政策的走向。分析环境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可以透视美国空气污染治理政策的内在机制。
文章分为三部分,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梳理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对环保的态度、空气污染治理政策以及治理成效。追溯空气污染治理从"命令-管制"模式到以市场为基础模式的转变过程,体现环境与经济的融合。
第二部分叙述 PM2.5新标准之争,燃煤电厂释放的 PM2.5健康影响之争,老旧燃煤电厂改造之争三个具体实例,剖析美国空气污染治理政策中存在的环境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导致非政治化因素的政治化,环境主体借助科学技术和成本-效益分析等手段追求符合自身利益的结果。环境问题不再单单只是环境问题,其中参杂着复杂的政治、经济问题,凸显着美国空气污染政策的制定的内在机制。
最后,阐释成本-效益分析法在美国空气污染治理政策中的运用,并通过解读原始资料对 1990 年《清洁空气法》修正案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用以评估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空气污染治理政策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美国空气污染治理 PM2.5燃煤电厂 成本-效益分析
目 录
摘要
绪 论
(一)选题意义
1. 现实意义
2. 学术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创新点
一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美国空气污染治理政策
(一)乔治·布什政府时期的空气污染治理政策
(二)比尔·克林顿政府时期的空气污染治理政策
(三)乔治·沃克·布什政府时期的空气污染治理政策
二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的美国空气污染治理中的争论
(一) PM2.5新标准设立之争
(二)燃煤电厂释放的 PM 健康影响之争
(三)老旧燃煤电厂的改造
三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美国空气污染治理的成本-效益分析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在环境政策中的应用
(二)1990 年《清洁空气法》修正案的成本-效益分析
结 语
参考文献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
返回本篇论文导航【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殖民地不同阶段印度农民起义探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