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建筑多以木材建筑为主,其不仅具有浓厚的东方大国的历史文化特色,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和历史环境,因而国内外的游客和专家学者均对我国古建筑有着浓厚的兴趣,在欣赏和游览的过程中,不仅会慨叹古建筑结构的独特,也会被古建筑的气势所吸引。但目前我国对古建筑的修缮和维护工作并不到位,如何有效地对古建筑进行修缮和维护则成为古建筑持续保存的关键问题。
1 古建筑修缮的原则
1. 1 坚持不改变原状
对于古建筑的修缮,需要保持原有的建筑风格,我国古建筑形式多样且分布广泛,每个古建筑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特征,古建筑的特色和特征可以说是一个历史文化的代表,在进行修缮的工作过程中,要注重保护古建筑的建筑风格,并且要保护古建筑的建筑色彩和整体布局,尽量减少对古建筑的修改,使古建筑发挥其特有的文化价值,继而吸引更多的人了解古建筑文化,促进历史文化氛围的形成。
1. 2 最低限度干预
在古建筑修缮的过程中,要保持原有的建筑结构,许多古建筑修缮工程只是单一的添加支撑结构,以达到稳定古建筑的作用,但这种修缮工作却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对古建筑原有风貌的观赏,也降低了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因此,采用先进的结构修补技术十分重要。所以,在保证修缮工作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也应注重保留原有建筑结构的完整性。
1. 3 古建筑材料的真实性
在修缮工作中应重视对古建筑材料的把握,在应用古建筑材料方面,应尽量选择与古建筑材料相匹配的原材料,选择与古建筑相对应的土、砖石和木材等,最大限度的恢复古建筑的原貌,同时也使古建筑更具有历史文化气息。众所周知,古建筑的砖石、木材是古历史文化的一种象征,是一个时代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标志,人们在观赏古建筑时,可以更真切的感受古建筑的特色,获得真正的视觉及触觉的感受。
1. 4 使用恰当的保护技术
我国古建筑的建筑过程是一项繁琐的过程,古建筑拥有其特有的工艺技术,在建筑风格和建筑结构上有着独具一格的建筑方法,古建筑在修缮的过程中,需要经过精心的勾抹。同时,对材料的配合比也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所以,修缮工程工作人员务必要采取原有的工艺技术,通过相关历史的史料记载,了解古建筑的建筑过程,进而通过准确、科学的工艺技术进行修缮,并做好加固及保养,保证古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古建筑修缮工作的具体过程
2. 1 做好古建筑修缮的准备工作
为了有序的开展古建筑修缮工作,首先需要做好修缮准备工作。一方面,要切实根据古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仔细的测量,并且将古建筑具体残损的部分进行拍照和录像,以便进行后续的工作,必要时可以将残损的部位绘在图纸上,实地考查古建筑的各项数据并进行系统的记录; 另一方面,要在古建筑残损的现场进行调查,分析古建筑残损的原因,并综合考虑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等相关因素,保证原因分析的准确性。除此之外,还要对所调查的古建筑进行全方位的收集、整理、分析信息,了解古建筑以往的修缮记录,并且对每次修缮的具体步骤和方法进行准确的评定,分析当前古建筑的残损程度,根据不同的残损程度采取与之相应的修缮方法,提高修缮工作的效率,使修缮工作更具针对性。
2. 2 制定完善的修缮方案
制定完善的修缮方案是古建筑修缮工作的关键步骤。一个完善的修缮方案直接决定修缮成本和古建筑修缮的质量。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收集数据后,要在遵守古建筑修缮原则的基础上,尽可能的减少人力和材料的支出成本,制定不同的修缮方案,对修缮工程进行相应的分级,应对不同级别的修缮工程采取不同的修缮手段和人员配置,在具体的修缮过程中,避免过多的浪费资源,对古建筑损坏的部分进行修补,切勿随意改动古建筑的其他部分,最大限度的保护古建筑的原貌和原有材料,并采取不同的修缮方案及应急预案,保证优中选优,设计科学合理的修缮方案,以提高修缮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2. 3 应用先进科学的修缮技术
应用先进科学的修缮技术是提高修缮工作效率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国古建筑外形由台基、屋身和屋面三部分组成,因此,相关工作人员要针对不同建筑结构有针对性的选用修缮方法。台基是古建筑中一个极易被损坏的组成部分( 见图 1) ,其中地上部分容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开裂和洼陷,地下部分则容易因时间长久而出现残损的现象。这需要对古建筑的地上地面予以铺平,将建筑垫土充分压实,并且对开裂的砖石进行修补,修整原有的垫层,并采用原有的材料铺设新的垫层,通过涂抹桐油的方式对砖面进行加固,以此提高古建筑砖面的硬度。对于古建筑台基的地下部分,需要了解古建筑的整体架构,并应用专业的技术加以适当的调整,保证古建筑整体台基的稳定。古建筑的梁架构件由于时代长久易出现开裂、蛀蚀的情况,增加了古建筑的危险性,解决这一问题,要对古建筑开裂的梁架构件进行修补,如果开裂的程度较大,需要对古建筑的梁架构件及时的更换,以保证古建筑屋身的完整。如果古建筑建筑构架开裂程度较小,要利用环氧树脂型腻子对其进行修补,并通过专业的操作技术将开裂部分抹平抹实。
对于古建筑的屋面部分,其容易存在生长的杂草和长久积累的杂物,古建筑修缮人员需要对古建筑的屋面进行专业程度的保养和清理,及时处理屋面杂草和杂物,保证古建筑外部屋面的整洁。
此外,古建筑的屋面由于长久失修易出现漏雨的情况,所以,工作人员要定期的填补屋面,确保古建筑整体的干燥,以此降低古建筑的损耗程度。
2. 4 做好修缮工程的验收和检验
在修缮工程结束后,需要对修缮成果进行全面的验收及检验。其一,检查整体修缮工程的设计图纸和设计说明书,对修缮过程的整体进度和材料估算进行验收,了解修缮过程中的实际成本,确保计划和实际效果的统一,加强成本支出的合理性; 其二,要对修缮工程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管理,将修缮工作的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员的岗位工作中,并对修缮团队进行系统性的培训,了解国外先进的古建筑修缮技术,使工作人员掌握更先进的修缮技术,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并不断的对修缮工作进行督促,加快修缮工程的速度,提高效率; 其三,要对所修缮的古建筑进行检验,检查修缮完毕的古建筑是否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否具有历史文化的特点,是否符合修缮工程的标准,并将修缮的整体工程加以记录,通过其他修缮部门、当地古建筑协会以及当地政府的综合考查,提高古建筑修缮工作的效果,提高修缮工作的水平,使古建筑更具有历史性和独特性。
3 结语
古建筑承担着宣扬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任,所以,在古建筑修缮的过程中,要保持原有的建筑结构、风格,以保证古建筑拥有更浓厚的历史特色,同时要抓准修缮过程中的每个细节,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总结,逐步提高古建筑修缮的能力及水平,促进我国文物修缮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进而提高人们共同保护古建筑的意识,从而更好的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 张 鹏,江华蓥。 古建筑修缮工程施工管理模式探索[J]. 价值工程,2012,31( 24) :50-52.
[2] 陈 峥。 浅析古建筑修缮施工技术与管理措施[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电子版) ,2014( 17) :183-184.
[3] 李建文。 浅谈古建筑修缮技术和施工管理[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 23) :189-190.
[4] 田学哲。 建筑初步[M]. 第 2 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 文物古建筑的火灾预防措施 | 晋祠古建筑主殿圣母殿的抗震方法 |
| 北京古建筑中的青白石梁板受弯性能试验分析 | 衡阳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与加强对策 |
| 宁波常见古建筑装饰图案的保护与开发 | 西安古建筑潜在火灾危险性及消防对策 |
| 古建筑火灾危险性、预防措施及扑救对策 | 决古建筑消防安全问题的方法对策 |
| 古建筑木结构的主要地震破坏形态及抗震加固方 | 古建筑工程修缮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