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期间三种重要的旗帜
点击量:发布时间:2019-01-03 14:17
一、青天白日旗
青天白日旗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制定的第一面旗帜。旗面为蓝色,代表青天,旗中置一射出叉光的白日图案,初旗中叉光多寡不一,后孙中山解释叉光代表干支,应排列十二,表示十二时辰,遂成定制。革命党拟于发动广州起义时用此旗取代清朝的黄龙旗,因广州起义爆发前就被清政府镇压,该旗并未使用,该旗的设计者陆皓东殉难。
陆皓东(1868一1895),名中桂,字献香,号皓东,近代民主革命者。广东香山(今中山)人,自幼便与孙中山先生交好。陆皓东16岁时在上海电报学堂就读,毕业后任芜湖电报局电报翻译生。22岁开始参加革命活动,24岁时跟随孙中山先生从广州北上,先后到过京津、武汉等地,暗中观察清政府的动向。1893年冬,25岁的陆皓东在广州参与创立兴中会。1894年冬,孙中山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陆皓东同志在广州、香港从事革命联络工作。1895年1月,孙中山返抵香港,陆皓东等人积极协助孙中山筹建兴中会总部。同年3月在香港参与策划广州武装起义,陆皓东特制作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军旗,并负责主持起义的农学会工作。数月后,联络到各界革命力量,选定在10月26日起义。后因消息外泄,清军到处搜捕党人,陆皓东在焚毁农学会的会员名册时被捕,被捕后遭受种种酷刑,经受了的十多天的折磨后牺牲,牺牲时年仅27岁。孙中山后来誉他为“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的第一人”.
1900年10月8日,兴中会会员郑士良领导的惠州起义第一次使用青天白日旗作为起义军旗,1901年尤列在南洋各埠创立中和堂亦悬此旗。1906年底,同盟会在编纂《革命方略》时,也涉及到中华民国国旗问题,参加者提出了多种方案,有提议用五色旗者,也有提议用十八星旗者;有主张用金爪铺斧旗者,也有主张用井字旗者··各抒己见,莫衷一是。黄兴认为青天白日旗“形式不美,且与日本旭旗相近”,主张采用“井”字旗,既具中国历史色,又象征平均地权,“谓以井田为社会主义之象征”①。孙中山坚决主张以青天白日旗作为国旗,孙中山认为许多革命烈士曾为此流血,应该以此旗作为纪念。两位同盟会领袖对此争执不下,后经同盟会成员章太炎等调节,在青天白日旗基础上增加红色,成红蓝白三色旗,象征自由、平等、博爱,黄兴才接受。以后同盟会发动的各次起义,皆用此旗为标志。从中也能看出同盟会内部矛盾重重,同盟会是由多个革命团体组成,内部成员政见不同,这也就决定了同盟会内部就一问题很难达成一致意见。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仍主张用该旗为国旗,没有通过。1912年,北京临时参议院议决以五色旗为国旗,以此旗为海军旗。1914年,孙中山在二次革命失败后于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用该旗作为党旗。孙中山在1921年就任非常大总统后,宣布禁用五色旗,国旗为青天白日旗。当时,北洋政府仍是统治全国的政权,普遍认同的是五色旗,青天白日旗并不被接受,直到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青天白日旗才正式定为国旗。1928年12月17日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徽国旗法”,明确宣布以“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为国旗。
二、铁血十八星旗
1911年10月10日晚,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革命发动当晚,一举获得了成功。但领导起义的同盟会对于这个胜利的果实,一点思想准备都没有,就连孙中山自己也说:“武昌只成功,乃成于意外”,所以革命者没有来得及准备国旗。在匆忙中,革命党人临时决定以铁血十八旗为临时国旗。“铁血”象征革命,18颗星代表18个省。第二天早晨,这面革命的旗帜就飘在武昌的黄鹤楼和蛇山上了。
“铁血十八星旗,由红黄黑三色组成,红底与黑九角象征`血‘与`铁',即革命须抱铁血主义。黑九角代表《禹贡》中记载的冀、充、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黑九角内外两圈各九颗共十八颗圆星,代表关内汉族的十八行省。星呈金黄色,表示与满清对立之汉族炎黄子孙”②。铁血十八星旗原为共进会会旗。共进会是1907年由部分同盟会会员居正和邓文辉等人创立的、接受中国同盟会领导的革命组织。1908年,孙武带领共进会会员前往汉口宣传革命思想,策反湖北新军中的军人。“共进会第二任总理邓文辉称:铁血旗,红底、黑心、轮角,外加十八黄星,表示黄帝子孙十八省人民铁血主义精神”③。
1911年,共进会领导人刘公将铁血旗从日本带到湖北,并邀请赵师梅和赵学诗帮忙绘制。刘公阐明图案的含义:“红地和黑九角星象征铁血,就是说革命必须使用武力,以热血驱逐靴虏、恢复中华。在黑九角星内、外角上共有十八颗金黄色的圆星,代表关内十八个行省,黄色代表炎黄子孙,意味着这是一次民族大团结的革命”④。10月9日下午4点,位于汉口宝善里14号的共进会秘密机关因制作的炸弹不慎发生爆炸,俄国巡捕闻讯赶来,查获了多件铁血旗。11日黎明,革命军攻克武昌。11日上午,革命者把裁缝店内发现的两面铁血旗,挂在了武昌城迎风招展。随即,军政府决定以铁血旗为革命军旗。由于在湖北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将铁血十八星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的呼声就越来越高。
1911年12月,各省都督府代表在上海召开讨论组建临时政府的会议。当会议商讨到中华民国国旗问题时,湖北代表认为辛亥革命首义在武昌打响,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中国民国国旗最为合适,江浙代表建议以五色旗作为新政权的国旗,福建方面建议以青天白日旗作为国旗。后经协商,会议决定以五色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青天白日旗作为海军旗帜使用,而铁血十八星旗则为陆军旗。该国其议案未被大元帅的黄兴公布,所以被搁置再议。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上一篇:湘省新军在辛亥革命期间的活动探析
相关论文推荐: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教育现代化的促进作用 | 英、法舰队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探析 |
辛亥革命文字——“排满”宣传 | 东北地区徐镜心的革命活动探析 |
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参与者 | 辛亥革命前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关系研究 |
清未民初变迁中程德全与张謇的关系 | 陕西辛亥革命的基本概况与历史意义 |
辛亥革命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分析 |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与局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