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在日益恶化,但大学生“就业难”除了受高校扩招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的影响外,还与大学生的专业素质、职场意识和就业能力密切相关,这在很大程度上凸显了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的重要性。为了对学生的就业工作进行更好地指导,就业指导课的教学需要明确教学的目标和方向,丰富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结合,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构建一个以市场需求为中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就业指导课授课体系。
一、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
(一)师资与教学水平上相对滞后
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看似简单,但其实是一门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组织行为学等多学科知识的课程,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在高校开设的课程体系中,由于就业指导课不是必修课程,所以基本都是采取大班教学模式,而且多是由兼职教师实施具体教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无法从根本上的得到保证。如在很多高校中,就业指导课多是由辅导员组织上课,虽然辅导员比较了解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但是却缺乏一线就业经验和教学经验,在就业指导工作上也缺乏专业系统理论的学习,所以教学水平很难得到有效保证。
(二)授课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职业教育
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多是季节性、应急性、快餐式的教育,即就业指导课只面向毕业生开设,在学生毕业前开设就业形势、就业程序、面试技巧、校园招聘计划等方面的教学内容,而关于职业道德、礼仪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知识却严重缺失,使得就业指导课的授课内容过于简单和单一,而且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很难从根本上显着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授课模式过于落后
就高校的就业指导课而言,由于很多高校都是应急或临时开设的,所以课程老师的授课模式也相对落后,多是大班教学模式下开展单向灌输性的教学,课堂教学氛围比较沉闷,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式也难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加上就业指导课主要是面向毕业生开设,其他年级的学生基本无法涉及,所以无法有针对性的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就业意识和就业能力。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理性思考与教学改进策略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的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为高校解决就业指导课授课中存在的种种失谐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高校要重视对就业形势的分析,着眼于学生在校教育的全过程、顺利就业的现实需要以及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科学选择教学内容和授课模式,促进高校就业指导课从“形式教学”向“实质教学”的积极转变,切实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职场竞争力。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教育
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教育,指的是高校的就业指导课不仅要面向毕业生开设,面向其他年级学生开设,以全体在校学生学作为教学的主体,针对每个年级层次的学生分别选择合理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而且教学内容在每个阶段都会有所侧重,体现出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层次性。对于新入学的大一学生而言,高校可以安排较低层次的授课内容,重点对学生的就业意识、职场个性、职业选择等进行教育和指导,让学生将个人的学习规划同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的结合。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授课,可以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素质,侧重职业定向辅导,提高学生的就业实力。对于大四学生,教师则可以结合大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以及在择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点开展就业政策、就业技巧和就业服务方面的教育。如此一来,各个阶段的就业指导教育会融会贯通,有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持续增长,也让高校的就业指导体系更加完善。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初次就业,还关系到日后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高校的就业指导课,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择业时的盲目性,能够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实现个人就业理想与社会需求的有效统一。对此,就业指导课的授课教师可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学生的择业方向和就业需求,选择性地开设包括职业探索、个人探索职业素质塑造、就业形势和政策、成功校友经验分享、职业体验等方面的授课内容,有针对性的激发学生的就业意识。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在衡量一个学生的就业能力时,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无疑是最核心的内容,也是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过程中的主要参考标准和用人尺度。因此,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开设,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系统的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首先,高校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职业目标以及专业素质的现状,引导学生及时调整不合理的职业目标,对自身存在专业素质缺陷进行完善。其次,要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有步骤、有计划的培养,以帮助与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现实需要。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
要想进一步提高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授课质量,就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重视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首先,要在思想上提高对高校就业指导课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投入,对就业指导课的教师队伍进行合理编制,保持授课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其次,要严把教师的人才引入关,通过就业指导课教师准入制度的完善,提高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的整体素质。再次,要重视对在职教师的教学培训工作,尤其是对于辅导员等兼职教师队伍,仅仅依靠教师的自我学习很难保证其在教学上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高校唯有制定科学的教学培训计划,构建完善的人才引进、培训、进修、学习机制,才能保证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够不断提升,更好的满足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需要。此外,高校还应当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对于优秀就业指导课教师要在职称评定、薪酬标准、福利发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倾向,提高教师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就业指导课的授课形式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高校教师要不断丰富就业指导课的授课形式,在课堂上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业指导课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贴近学生的实际,尽量选择新颖活泼、针对性强的授课形式,如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就业问题开设就业咨询会、模拟招聘会,或者邀请专业教师、人力资源专家、心理专家等对不同群体的学生进行针对性较强的集中指导;增设就业经验分享活动等。
(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开展创业教育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就业指导课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无疑也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在积极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创业个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及时向学生讲解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激发出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三、结语
总之,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是一项关系社会稳定与团结的大事,就业指导课无疑承担着非常重要的教育引导职能。因此,针对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高校要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重视就业指导课的整体规划和统筹安排,本着以学生为本和适应市场需求的授课原则,积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统一,切实提高高校毕业上的综合素质和市场就业能力,促进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海涛。从科学发展观角度思考大学生就业指导[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
[2]张永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03)。
[3]张炳兰。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07)。
【文章来源:金英文案】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国企企业文化问题分析 | 浅谈如何加强科学发展观对学制教育的引领 |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后勤管理分析 | 浅析科学发展观对创新财经工作的作用 |
科学发展观对指导新时期老干部管理工作的作用 |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交通运输业发展 |
老干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科学发展观的应用 | 浅谈党校促进科学发展观向实践转化的有效对策 |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探析 | 浅论如何利用科学发展观进行土地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