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形建筑市场的定义、功能
有形建筑市场是“为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活动提供信息、咨询和交易服务,为政府部门实施行业监管和行政监察提供条件”①的公共服务机构。根据《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9]27 号),有形建筑市场的功能可以概括为“为工程交易提供场所、为交易各方提供服务、为信息发布提供平台、为政府监管提供条件”.
无论有形建筑市场的定义,还是有形建筑市场的功能,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有形建筑市场的宗旨--做好“两个服务”,即为市场主体交易服务和政府实施监督管理服务。而工程建设招投标的本质属性是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以合理的价格选择合格的施工队伍,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决定性作用,降低工程交易社会成本。可以说,正是因为有形建筑市场这个载体和平台,以及有形建筑市场的“两个服务”宗旨,工程招投标的本质属性才得以体现出来。
二、有形建筑市场的发展历程
有形建筑市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物,是工程建设体制改革的新生事物,对于增进建设工程交易透明度、加强对建设工程交易活动的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预防工程建设领域腐败行为,具有重要作用②。有形建筑市场大体经过了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97 年以前):即探索初创阶段。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不断扩大,工程项目招投标逐渐萌芽,但当时的工程招投标交易基本处于分散、无序、隐蔽、自发的状态,整个建筑市场存在信息渠道不畅、炒买炒卖招标信息、暗箱操作、明标暗定等恶性竞争行为,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秩序。1995 年 2 月 12 日,建设部颁发了《建筑市场综合管理试点意见》,并选择了石家庄、苏州等 17个城市作为建筑市场综合管理试点城市,明确要求试点城市建立工程承发包交易中心(即有形建筑市场),业主、承包商、管理机构全部进入交易中心,成为全国第一批有形建筑市场。
第二阶段(1997 年-2002 年):即蓬勃兴起阶段。1997 年 2 月建设部《关于印发<建立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建监[1997]24 号),要求有一定建设规模、具有相关条件和较大影响力的中心城市逐步建立有形建筑市场。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有形建筑市场成立高潮,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立了有形建筑市场。
第三阶段(2002 年-2009 年)即规范发展阶段。随着 2000 年《招标投标法》颁布实施,全社会依法招标意识显着增强,招标投标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着提高。但由于工程建设招投标法制不健全,实际操作中规避招标、虚假招标和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层出不穷。为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营造公开、公平、公正和诚信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2002 年 1 月 30 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国家计委监察部《关于健全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21 号),要求有形建筑市场必须与政府部门及其所属机构脱钩,做到人员、职能分离,政企分开,政事分开。这是有形建筑市场至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运行管理规范。此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04]56 号文)等文件相继出台,有形建筑市场得到了进一步规范发展。(北京有形建筑市场成立于 1999 年 5 月 31 日,2002 年 4 月与北京市招标办分离成人、财、物各自独立的两个单位)第四阶段(2009 年至今):即集聚整合阶段。
2009 年 7 月 9 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9]27 号)文件出台以来,一些省市立足于有形建筑市场,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导,整合交通、水利、铁路、民航、园林绿化等专业工程进场交易,分行业实施行政监督。也有一些省市在发展改革部门主导下,将政府采购、土地交易、产权交易连同工程交易整合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集中管理公共资源交易。各地出现了有形建筑市场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两种发展建设模式的争论和博弈,有形建筑市场的集聚整合阶段由此展开。2013 年 2 月 20 日,发改委等八部委颁布的《电子招标投标办法》(发展改革委令第 20 号),不仅强调交易平台、公共服务平台、行政监督平台三大平台的架构成为定局,而且第六条明确表示,依法设立的招标投标交易场所、招标人、招标代理机构以及其他依法设立的法人组织可以按行业、专业类别,建设和运营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国家鼓励电子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平等竞争。而 2013 年 3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会议通过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进一步明确:整合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平台,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有关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加强监督管理。这为有形建筑市场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两种模式的博弈做出了定论。【文章来源:金英文案】
版权所有:金英文案为您提供专业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服务,秉承信誉至上、用户为首的服务理念,服务好每一位客户
本站部分论文收集于网络,如有不慎侵犯您的权益,请您及时致电或写信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邮箱:service@kingying.net
相关论文推荐:
科学发展观背景下的国企企业文化问题分析 | 浅谈如何加强科学发展观对学制教育的引领 |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高校后勤管理分析 | 浅析科学发展观对创新财经工作的作用 |
科学发展观对指导新时期老干部管理工作的作用 |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交通运输业发展 |
老干部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科学发展观的应用 | 浅谈党校促进科学发展观向实践转化的有效对策 |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财务管理问题探析 | 浅论如何利用科学发展观进行土地管理 |